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写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论文可用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本科论文格式模板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论文题目

摘 要: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概括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法律保障缺失、管理制度缺失、模式与内容不完善三个方面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高校、行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管共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物流管理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文件明确指出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种转型必然导致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作为一个仅有十余年史的新专业,长期以来普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观念以及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等客观原因造成了物流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改变传统被动学习模式,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加工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协同、产教对接、工学结合,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是优化教育资源和市场化办学的必然选择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密切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仅靠自身力量办学的传统思维,将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源融入到高校的产学研工作中,优化了高校——尤其是办学实力不强的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在这种市场化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无需大规模投入的前提下,无论是在课程体系更新、师资力量充实,还是在教学软硬件的配套上,都能更好地贴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二)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具有办学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硬件建设滞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先天劣势,这也决定了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以内涵发展为根本方向的基本定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可以为高校输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共享实习实训的场所及设备,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这样既缓解了高校自身软硬件投入的不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了办学影响力和内涵.

(三)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地方性”是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之一,这就意味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当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满足地方人才需求为己任.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将人才培养由传统盲目的“输出”转变为校企“共同培养”,即地方企业与高校共建专业、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培养的合格人才直接向企业输送.这种方式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企业的用人需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第一,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生产运营、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供应链系统规划等模块,既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第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物流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体系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发展,亟需通过企業平台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三,本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专科以技能实操为主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借助校内实训室完成,而本科实践模块以规划模拟仿真为主,简单的模拟实训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知识体系的动态性和实岗性,从当前的专业教学改革现状看,校企合作正是寻求这一突破的必然趋势.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但现实中往往是学校一头热,企业大多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本质决定了它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性,造成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1]从深层次来看,企业之所以不温不火,还有宏观政策和微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教育管理·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校企合作法律规定与保障政策缺失

在我国,从到地方虽然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联合,但是,这些文件更多的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大多没有落地或者转化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造成这些文件的纲领性大于实际意义.备受推崇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是以“联邦职业教育法”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以及作为第三方的“行会”的地位,规定校企各自承担的课程比例,明确企业所采用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并将学生在企业的身份界定为学徒,由“行会”和学校共同组织考试,最后双证毕业.所以说,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律界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设置第三方监管机构,没有财政、税收、教育、人事等相关的保障性政策,这种缺失就必然会造成校企合作的不深入、不稳定.

(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规范缺失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见习,应当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既要在学习内容上弥补校内理论知识的不足,又要在能力体系上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过程上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突出应用性;在结果上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合,突出就业导向.现状是,学校往往是校企合作的发动者和计划的制定者,企业被动接受和选择性的执行.结果是,实践教学计划与实际工作岗位不一致,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一致.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实习”与“学习”的脱节: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实习”来“学习”,但企业往往只关注“实习”(即工作和生产本身)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实习环节因为没有严格的培养方案约束,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约束而流于形式.这些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规范的缺失.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才培养方面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困境与解决路径
[摘要]文章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无法实现校企双赢;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已基本清晰,但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并未准确规范地细化以体现应用型特征,尤其兼具理论含量和实践要求的金融专业。因此,应。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与综合性大学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