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关于农业现代化论文范文写作 农业现代化转型期间留住乡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现代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农业现代化转型期间留住乡愁,这篇农业现代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农业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期刊农业论文农业期刊农业期刊有哪些

摘 要:以农业立市的安徽省阜阳市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流动农民工,使得乡村日益空心化,造成有效劳动力缺乏、大拆大建破坏严重、乡村文明摇摇欲坠等问题.对此,我们要创建合理的农民归乡模式,引凤回巢;革新规划理念,对城乡建设进行科学布局;重塑乡村文明,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住乡愁.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乡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智库和地方政府合作课题《农业现代化转型期间留住乡愁研究》;2017年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农业现代化转型期间留住乡愁研究》,立项号FYDXKT201733.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对国情做出全新判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徽省阜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既是“百亿江淮粮仓”,也是我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立足市情,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助推工业化和城镇化;也要妥善安置弥漫于城乡各处的浓厚乡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以期“留住乡愁”共建大美阜阳.

1 乡愁是什么?

2013年12月,总书记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城镇化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后,“乡愁”就从学术范畴进入大众话题,引发广泛热议.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城乡景观巨变,除了大拆大建、城市CBD、园区扎堆外,还有村庄的急剧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物件,而且是一种传统、一种民族符号”(冯骥才语).乡村没了,城镇面目却是“新的陌生”,居民望不见山,看不见水,只有忧愁,遑论“乡愁”.为了达到“诗意的栖居”,我们不仅要“记得住乡愁”,更要留住乡愁,延续“天人合一、勾连古今”的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

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乡,是老家.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长期以来,依托于乡村生活的农民,以乡土为根基,以乡情为纽带,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费孝通语).这恋乡情结就是乡愁,它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载体,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精神核心,更是人际社会联系的情景基础.乡愁是一种情怀,代表着人们心底最柔软最厚重的情感,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祖辈的感情,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传统的认同.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传统美食、乡风民俗、老屋旧宅以及风土人情等都是承载人们乡愁的重要载体,折射着传统文化对人的浸润和影响.

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乡愁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是阜阳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近年来,阜阳市牢固树立农业经营理念,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具活力的现代化农业转变,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量普及,一个突出的现象引人侧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民外出务工热潮开始,被现代化农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成为流动农民工或新工人,使得乡村日益空壳化和荒漠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只剩下由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的993861部队.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量锐减,既不能及时使用新技术改造生产,也无法有效推广机械化大生产,给未来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大拆大建破坏严重.有些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片面追求“跑马圈地”、“摊大饼”,不断侵蚀传统村落.没有合理规划的拆毁,不仅意味着乡村承载的大量物质遗产消失,也导致依存其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三)乡村文明摇摇欲坠.延续数千年的乡土文化日渐式微,农民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缺失和异化,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农村文化自蔑不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功利化的农民日益疏离,乡村传统的公共生活走向崩溃.

此情此景,对于阜阳市两百多万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和往上数三代也是农村出身、记忆深处依然留有泥土氣息的城里人来说,是难以释怀的.人们越来越怀念那存留记忆深处、逐渐消失的秀美乡村,试图“留住乡愁”.缅怀不代表停顿,就像铭记不代表止步不前.社会要发展,乡土要改变.“留住乡愁”不是一味的怀旧,而是沉淀内心深处的守护和憧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守护乡愁,如何憧憬美好的明天呢?

3 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留住乡愁的实现途径

(一)创建合理的农民归乡模式,引凤回巢.城市需要农民,但农村更需要农民,尤其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农民服务于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增强文化宣传.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呼吁农民重回故里,特别是在城市夹缝中生存,进退失据的农民,号召其重回故土进行农业生产;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可利用“民宿经济+”、“花卉+”、“互联网+”等方式,深度挖掘以“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为主的乡愁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三是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二)革新规划理念,对城乡建设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添加社会、文化因素,让居民保有乡恋之情.首先在旧城改造、提升自然村落功能的基础上,保持老城和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我市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已被妥善照顾,但仍有许多待发掘和整理的古迹还未受到保护.因此,应高屋建瓴合理规划,避免在国土开发和城乡建设中,大拆大建对特定景观造成的损毁;其次,要尊重乡村历史传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加大文化艺人的培养力度,建立阜阳民俗博物馆、乡土资料馆等,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重视传统节日、当地风俗,通过举办各种民俗表演和节日庆典,慰藉人们的“乡愁”之情.

(三)重塑乡村文明,让人们记住乡愁.盘活渐已萎缩的乡村文明,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向导,重建农村的价值系统.一方面,尊重乡村文化的自我生长规律,鼓励其内部创新.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改进和优化乡村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文化多样化发展、多形式创新、多样态繁荣,发展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和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进程,在参和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用优秀的乡村文化武装头脑.另一方面,强化外生文化的引导和感染作用,用先进的城市文化引导乡村文化的发展.建立城乡文化互动的长效机制,创建多种文化下乡渠道,推进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特征、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现代性乡村文明.

习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关系到农民的福祉,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是关系到城乡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这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主体参和、多渠道拓展,引导和推进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记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乡愁乡音.

参考文献

[1]李蕾蕾.“乡愁”的理论化和乡土中国和城市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

[2]周兵.“乡愁”文化和新型城镇化[J]..学术探索,2015.(4).

[3]刘爱华.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和民俗文化保护[J].民俗研究,2016(6).

[4]彭佐阳.乡愁文化理论内涵和价值梳理研究[J].文化学刊,2016(1).

[5]杨同卫,苏永刚.论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记忆的保护和保存[J].山东社会科学,2014(1).

[6]吴业苗.农业转型及其当下问题:基于“人的城镇化”的考察[J].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

作者简介

杨楠楠,女,安徽阜南人,阜阳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地域文化.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农业现代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现代农业养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农业政策转型下农业财政有效投入问题
摘要:在农业政策转型下,财政部门也在不断地增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一定程度上使农业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同时。

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建议
现代化一直是党中央领导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心。要想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制定适当的现代化系统,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以保障。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走向世界大舞台
近年来,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农业现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