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写作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是一篇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职业规划论文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摘 要: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相结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按照职业发展的方向设立了终身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毕业后工作积累到一定年限后考取中级会计师甚至是注册会计师打牢基础,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双证书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下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编号:2017021),主持人:卢兆丰

1 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目前,国内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从工学结合、双证书、技能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起,“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课外参加的实践锻炼和在校内的课上学习相结合,不仅接受了必不可少的职业锻炼,获得了相应的工作经验,而且学到了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经历,这有利于学生们日后顺利开始职业生涯,也能让他们在今后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从理论学习的海洋中走出来,以准会计人的身份参和到会计及相关工作中,在工作中学习并成长.在企业师傅的指导和院校教师引导下,实现对学生的规范管理,及早将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相对接,从而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1.2 “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书”制度是近些年来各大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推广的教学实践, 这一教学实践的推广促进、发展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得以强化.这样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仅能得到*书,还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在“双证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教学思路不应该再被顽固坚持,从教师到学生,整个学校应该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思路.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例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完全可以不再单独开设,而以《初级会计实务》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学习,这种课程设置保证了学生取得资格证书,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内容,拥有了更有力的就业竞争优势.

2 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在各类专业中,会计类专业的开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资金占用量少,硬件投入少,专业化的教学场所要求低,培养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各高职院校偏向于开设会计类专业,并不断扩大其规模,如:工科类院校开设会计类专业;开设各种名目的会计类专业,形成了“校校办会计,院院学会计”的局面.例如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有77所,其中设立会计类专业的学校约有59所,占总数的77%.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以某学院为例,目前仅会计一个专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2500人,成为一个规模“超大”的专业.盲目设立专业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类人员不能“适销对路”,导致“就业难”,而企业需要的会计类人才又“招工难”,这种“找”和“招”的矛盾显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错位.

为了解决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问题,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均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大部分院校都重视“双证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来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式还是基于学科体系,和基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不能兼容;会计类专业学生“双证书”通过率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以考证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将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考证的需求统一起来;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求有较大差异,不能很好的实现“课证融合”;各类学校都重视“双证书”,但中高职对会计类学生的考证要求区别不大,没有系统考虑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效果不好.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点,企业不愿意组织大批量学生到企业实习,这使得会计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各类学校的生源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主动性不同、对“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标准不一,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双证书”毕业率高低不一.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该专业有普通高职、春季高考、单独招生、“三+二”等各类生源的学生,在近三年的研究中发现,“双证书”毕业率最高的为普通高职生源的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100%,但“三+二”生源的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低于50%.

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待新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体系出台后,认定高职高专阶段对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划定学校认可的“双证书”范围,方便学生顺利毕业,同时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打好基础.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在获取*书的同时,努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免修、免听证书涉及的相关课程.

开展学业考核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认可社会资格考试成绩,通过社会资格考试后,对应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成绩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业考核成绩,申请免修.通过“双考核”的实行,不仅可以提高我院学生会计员的考试通过率,还可以激励更多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目前,初级会计师的通过率为20%左右,经过改革,预计将实现大幅度提高,达到50%左右.

开展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后将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权衡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元,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奖励学分为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扎实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学分的获得可以通过修读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获得.

实行第二专业辅修制度.为鼓励学生拓宽学习知识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修读同层次其他专业课程.凡是跨专业考取相关专业初级证书的,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第二专业辅修证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辅导班并考取初级会计师后申请辅修会计专业证明.会计专业的学生考取助理統计师,然后申请统计专业证明.需要说明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只能跨专业考取的初级证书才能向学校申请第二专业辅修证明;二是,学生所考取的专业证书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科等其他专业,经学院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申请第二专业辅修证明.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支持多向、深度互动,支持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个性化教学、优秀资源共享等.利用第二课堂优势对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补充,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国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选择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23-25.

[2]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基于CDIO模式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探索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基于CDIO教育理念。

技能大赛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是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论文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技能大赛为视角。

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迄今为止,会计专业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学科体系。本文立足于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