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刍议论文范文写作 刍议当代大学生表现与实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刍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刍议当代大学生表现与实质,该文是关于刍议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储备资源,唯有坚定正确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大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中流砥柱作用.然而,近年来大学生“”问题频出,这已然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大学生“”是由大学生群体特殊成长期身心发展不均衡状态所决定的.大学生群体身心非稳定态遭遇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是造成大学生“”的本质原因.基于大学生群体特点,大学生“”表现为内在成长需求与外部各种需求刺激之间的矛盾状态,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相互冲突,三观摇摆不定与个体行为指导原则缺失等现象.

[关键词]信仰;;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112-05

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是民族、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关系到国家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决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因素中,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成长道路上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走向,避免其误入歧途险滩.总书记在与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曾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尽管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成长有如此殷殷嘱托与期待,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问题频出,对大学生团体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偏激、功利色彩浓郁、道德水平下滑等负面评断屡见报端,信仰缺失也作为大学生信仰状况常态而为人所知.如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例,据重庆市委于2011年展开的一项关于信仰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显示,在受访的青年大学生中有5%的人从来不信马克思主义,有11.5%的人原来信现在不信,还有22.4%的受访大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2].在调查大学生入党动机时,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只占受访大学生的31.2%,为了在毕业时找好单位创造条件而入党的占48.3%[3].如以宗教信仰为例,一项针对大学生宗教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3%的受访大学生无法区分宗教和迷信,有27.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时而是有神论者时而是无神论者,有65%的受访大学生对迷信活动持半信半疑态度[4].大学生精神世界尤其是信仰培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意在对大学生“”的表现及其本质进行系统梳理、挖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观点与视角,以期进一步助推对该问题的研究.

一、信仰的本质及特征

要厘清大学生“”的现象与本质,首先要清楚何谓“信仰”.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可以从两个面向来理解:从个体经验而言,信仰是指个体独有的意识形态,是个体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整合,也是在个体精神世界中占据统摄地位并具支配作用的超越性信念;从共同体经验来看,信仰是意识形态认同的表达,是共同体精神联结的纽带桥梁,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中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5].也是人们关于社会最高理想和人类最佳境界的信念[6].

信仰一旦生成便会表现出如下特征:1.超越性.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个体在思维与存在、现实与历史、个体经验的有限性与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等矛盾关系中进行自我确证的精神表现,是有限对无限的向往和转变,是一种形而上的意义的获取,因而超越于日常经验的界限.2.稳定性.信仰一旦形成便会内化于心,同个人的情感意志相结合成为一种价值的确定性,并由此建立起自洽的思维逻辑,较少因外界环境、他人行为的影响而发生急剧改变.西班牙哲学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曾言:“在本质上,信仰属于意志而非理智的问题.所谓信仰,就是愿意相信.”[7]3.个体性.信仰建立是个体意志的自主选择,选择的做出离不开个体独特的生活历程与人生体验.因此信仰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同时也会揭示出个体隐秘的心理意识与内心信念,是个体生命特征的呈现.4.实践性.马克思曾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8]确实,信仰的个体性也向我们证明了个体信仰的产生、建立、成熟是一个实践性过程,它既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即主观世界的变化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实践的成果,即客观世界的塑形过程.信仰在其中发挥了促动主观世界客观化与客观世界主观化的桥梁联结作用.5.多样性.这是指信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宗教信仰,除此之外还有哲学信仰、政治信仰、科学信仰、价值观信仰,等等.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信仰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信仰的建立就是个体确立自身行为方式的指导原则,是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进而得到统一的过程,也是个体所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互映射.尽管信仰的确立是个体意志的选择,但个体意志的形成又会受到个体之生活经验与外在环境的影响,这是在相近环境下,有近似生活体验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群体的原因,也是不同群体在建立信仰过程中表现出某些共性的根本原因.

二、大学生“”表现

如果信仰是个体行为的指导原则,是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的相互影响,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选择与整合,那么“”就是个体行为指导原则的缺失,认知、情感、意志的相互冲突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摇摆不定.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到大学生群体实际上是“”易感人群,这是由大学生群体身心发育特征所决定的.从生理特征来看,大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已经过快速生长期进入生长缓慢且渐趋稳定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人体机能进入阶段的前夜.然而同生理发育阶段不对等的是,在心理特征上,大学生群体还处于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性别角色适应,人格再构成和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逐渐从边缘人走向的阶段.生理与心理成长水平存在的落差造成大学生成长期内在与外在各项需求感受的矛盾冲突,如建立自我认知与寻求外部认同的矛盾、批判性思维生成与思维单一片面性的矛盾、意志水平显著提升与情绪波动依然较大、偏好个性展现与归属感需求的矛盾,等等.这类矛盾冲突的存在搭建了孕育及促发“”的温床,使大学生群体的“”问题即便是在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均面临信仰困惑的背景下依然显得尤为醒目,也颇具代表性.一般而言,大学生“”以如下方式表现: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刍议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刍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刍议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刍议有关写作参考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