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董仲舒论文范文写作 董仲舒教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董仲舒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董仲舒教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董仲舒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董仲舒论文参考文献:

董仲舒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道德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诸子百家思想,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三纲五常”教化思想,其教化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借助“三纲五常”中潜含的文化内涵及集体意识,对教化思想进行系统的剖析,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并进一步挖掘董仲舒思想中蕴含的当代德育内涵.

关键词:董仲舒;教化思想;思想道德教育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教化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天的中华文化是由古代、近代演变而来,今后还要继续发展.发展昨天的旧文化创造明天的新文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以求社会更快向前发展,是研究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目的所在.

一、董仲舒的教化思想

作为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其教化理论的最终价值要在社会实际中体现出来.董仲舒教化理论是从现实出发,针对汉初实际问题,同时顺应当时政治需求提出的.对教化理论进行分析归纳,不难发现其吸收了大量先秦儒家的思想,同时主要围绕提高人性修养展开的.

(一)人性修养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注重对人性的培养,认为人性修养是最根本的教化,同时每位思想家对人性修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孔子最早提出了人性有“好仁、好智、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之分,也就是说人性各有其特点.只有通过人性修养才能使各自的特性融入正常的*道德规范.孟子提出“性善论”,这一思想是孟子自己一生的教化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善并非后天发展的,而是人从一出生就具有的本能.他对“性”有这样的阐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等任、义、礼、智,非有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在孟子的教化思想中,他认为是非“四心”也先天具有的,如果在这个层面出现漏洞或不具备这一层面,那么他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荀子在“性”的認识与其他两位思想家有天壤之别,他认为好利、物欲是人的本性,指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如果人们顺应了自己的本性,必将导致社会的*,只有通过人性修养和礼法教化,对人的本性进行干涉和后天改造,才能使人自觉融入到以儒家*道德为内容的生活模式之中.董仲舒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认为,只有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生活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生活,才是人类的理想生活,在这一思想下,提高人性的道德修养就成为实施教化的前提之一.

(二)三纲五常

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他曾提出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主要强调了道德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董仲舒结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众多*思想,通过自己的消化与推到,他对教化理论进行了再创造,之所以说是具有创造性,是因为他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观.这一观念通对纲常道德教化原则进行系统归纳,并将其称之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准则,借此来教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来实现教化目的,进一步达到保持社会的稳定的常态,最终用于维护汉王朝及其宗族的专制统治.“三纲五常”的发展是董仲舒对儒家传统*的一个系统总结,同时又提出了规范标准,这为儒家思想的继承和传播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纲”一词并非凭空产生,首见于《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在儒家传统思想基础上提炼而成.“三纲”讲君臣、夫妇、父子关系,这三对关系是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一切社会关系都肇始于这三种关系,所以说“三纲”是社会的根本,决定着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孔子曾经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在这一正名思想之下,要求首先是君、夫、父内求自省,只有内求自省,方可修己并安人,之后对再臣、妻、子的义务也进行了有效规定,规则之下,孟子指出:“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董仲舒借助法家理论强调彼此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强调了上对下的绝对主导地方和权威性.“三纲”的道德教育灌输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当时处于上升期的封建社会要求统一的*集权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一个词出自董仲舒的《三人三策》,当时,孔子将“智仁勇”称之为“三达德”,通过具体的实践教育,又把“仁义礼”提升为一个准则,这里的仁,以爱人为其本质;义,以尊重贤良为本质,礼,将仁和义相结合,进行了具体规定.“智”是孟子的“仁义礼”的增值部分,这样“仁义礼智”就构成四德.在这四德基本稳固之后,董仲舒又加入“信”,这样,仁义礼智信就成了一种人伦相处的基本规则,构成了“五常”.董仲舒在不违背孔孟思想的基础上,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匹配,为仁义礼智信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对“五常”思想尤为重视,这并非仅仅是因为“五常”是构成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基本素质,更重的是可以通过“五常”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的相互渗透、相互巩固的目的,从而成为“三纲”这一*的最高纲领.

通过分析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学说理论,借助五行的天地、阴阳、联姻等,逐渐成为了君臣、夫妇、父子之间相互遵循的法则,一种相互制约的准则,从而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其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哲学依据,使之既具有神圣性,又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董仲舒认为,形成崇高道德品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调和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道德规范,即“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在董仲舒的思想意识中已经可以称之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认为这也是提高人性修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人们只有通过三纲五常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并将其变成身体本质的一部分,从而从根本上控制人们的利欲心,使人性由恶变善,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

二、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董仲舒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董仲舒像德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董仲舒政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摘要]汉朝著名政治思想家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是社会逐步由凋敝走向复苏、统一的过程。汉初成效显著的黄老之术已经无法满足汉武帝时期巩固政权的需要,以董。

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实质与价值
[摘要] 荀子为儒学大师,主张性恶论,力推人文教化,尤其重音乐教化,试图借助音乐等艺术作品来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尊礼崇礼,使人的尊贵得以。

董仲舒的诗无达诂
摘 要:随着西方“接受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诗无达诂”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与讨论。文章试结合汉代经学背景、董仲舒思想渊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

思想道德教育视域下精神赡养落实分析
作者简介:王岩(1990-),女,吉林长春人,学历:硕士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摘要:本文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析现代精神赡养问题的困境,从物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