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写作 浙大新规看学术期刊网络有效传播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学术期刊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浙大新规看学术期刊网络有效传播,本文关于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学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数据库新课程导学期刊著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论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流形态.目前,从《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广大读者对网络传播的认可可以预见,网络传播将越来越受重视,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学术期刊出版人应该具有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力.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浙大新规;媒体融合;网络传播

【作者单位】张新玲,重庆三峡学院;郑宗荣,重庆三峡学院.

【中图分类号】Z6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8日,浙江大学出台《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浙大新规),该规定以网络传播力与影响力等为考核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标准,依据在*级媒体的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以下简称“两微一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的量,将其分级认定,可被视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或国内核心期刊刊发.浙大新规迎合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创造了崭新的网络成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模式,“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皆有.但从教育部、中宣部等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关注和重视,如2017年教育部就提出“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条件”[1-3].浙江大学作为第一个“吃新媒体螃蟹”的高校,其出台规定的内容不免存在疏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学术期刊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文化成果正在以一个正式的身份步入学术期刊界的舞台,且与学术期刊并肩成为传播学术成果的载体.

一、浙大新规迫使学术期刊重视网络传播

对于国内学术期刊来讲,在众多的期刊评价指标中,Web下载量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但web下载量多局限于某些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及自身的网站等,这样有失偏颇.实际上,目前一些学术论文在某些网站及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下载阅读量已经远超数据库的web下载量,有些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科研论文一天的阅读量就达几千次甚至上万次.但是,目前因网络传播量还未被纳入期刊评价体系,一部分学术期刊多怀着“你有我也有”的心态,注重网络传播形式而不注重网络传播的目的,虽然也开设了相应的微信、微博*等,但整体传播效果不容乐观.

浙江大学在推出浙大新规后,如一声惊雷,打乱了现有的学术期刊传播秩序,纯网络传播的成果开始被社会认可,且等同于学术期刊.从国家中宣部、教育部到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及普通读者对网络文化成果的重视得知,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传播将成为传播的主流,网络传播量也有可能被纳入期刊评价体系.而作为传播最先进文化、知识和信息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如何进行传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公共空间获得新的契机及更大的發展空间?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术期刊必须未雨绸缪,为下一步的网络传播之战做好充分的准备.传统纸质期刊传播时代已经过去,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媒体融合给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媒体融合在近几年才参与到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中,传播效果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成果在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等方面未能及时跟进、改变与更新,与用户需求脱节,期刊网络传播浮于表面和形式,远未达到期望中的学术成果网络传播的效果.因此,提高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力迫在眉睫.

二、学术期刊网络有效传播的形式

在广大普通读者的印象中,“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等是学术期刊的代名词.长久以来,学术期刊因抽象、专业、复杂、趣味性差等特点,很难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这可能也是学术期刊阅读量低,学术成果传播不畅的主要原因.纸媒时代,文字是主要的传播形式,形式单调,内容无趣,学术期刊的传播障碍很难消除.如何使晦涩难懂的学术期刊成果走下神坛,走进普罗大众的讲坛,最终消除学术期刊的传播障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契机.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传播手段及读者的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成为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大大提高了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速度,在传播者和需求者之间实现了“零时差”,缩短了学术成果出版周期[4].同时,也增加了学术期刊信息的发布途径,拓宽了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增加了读者获取学术成果的途径,大大提高了期刊的信息传播效率.但是,目前因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大家更注重媒体融合传播的形式而非效果.实际上,媒体融合只是传播的一种手段,而有效传播才是媒体融合的目的,才是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5].本文着重从媒体融合传播的效果来探讨未来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的几种形式.

1.学术期刊论文导 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学术论文成果产生,信息量迅猛增加,导致信息严重超载.读者每天必须阅读大量的科研论文,才能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阅读所有科研信息,读者往往会选取一些便于阅读、易于理解的文章,而放弃一些虽然科研价值较高但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文章,导致一些不易阅读的学术价值较高的学术期刊论文的传播效果变得更差[6].因此,要提高这类文章的信息传播率,就需要期刊出版人或作者为文章添加简短的论文导 读,导 读宜包含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直观易读的图片等,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文章的核心信息,提高学术期刊论文的传播效率.目前,对于自然学科期刊来说,图文摘 要是较受读者欢迎的导 读形式,国外大量顶级学术期刊如美国化学会下的数十种期刊都通过图文摘 要进行网络传播.

2.学术期刊论文化身为科普类文章

科普类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常以科学技术为题材,包括对科学知识的讲解、新兴学科的介绍、某种规律的阐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等,笔调轻松活泼,既有科学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又有题材的广泛性及篇幅的简短性.科普类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道理,资料可靠,数据确凿,通俗生动,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科普类文章可以培养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引导他们放飞想象,拓展创新思维,为中国培养新一代的科学人才奠定基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科普类文章实质上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技术等以及应当提倡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以易于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新媒体时代,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形式为科普类文章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科普类文章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可读性更强,更容易吸引普通读者的眼球,大大提高传播效率.蔡博宇等调查了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对医学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情况,发现用户对医学科普文章的阅读偏好较明显[7].2017年9月26日,Nature Research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一篇科普文章,标题为《人类对于猫的喜爱,造就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寄生虫》(原文是于2017年3月29日发表在《自然》的“Parasites: Kitty carriers”),这篇短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阐释了家猫与弓形虫的关系,以及如何避免弓形虫的方法,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点击量为21917,点赞量为135(统计时间截止到2017年10月7日).果壳科学人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10月7日转载了这篇文章,当天转载量就达到了3418次,点赞量为58.因此,通过新媒体将科研论文变成科普文章进行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学术期刊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术期刊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理念开拓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新局面
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通过观念创新主动争取读者、主动服务读者并提供多样化服务,通过工作模式创新,创新栏目设置、选题、版式、编辑流程和出版形式,吸引作。

纳税申报附报财务报表有新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全国千户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纳税申报时附报财务会计报表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7号)。《公。

2018年减持新规效应分析
减持新规 大宗交易 定增市场 效应分析为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行为,促进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

新规对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利率标准、免息还款期与最低还款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