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关于夏济安论文范文写作 格式塔理论视阈下夏济安名家散文选读风格再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夏济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0

格式塔理论视阈下夏济安名家散文选读风格再现,本论文可用于夏济安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夏济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夏济安论文参考文献:

夏济安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格式军事理论论文格式普通论文格式论文基本格式

一、引言

格式塔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于二十世纪初创立,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随着翻译研究跨学科性的加强,格式塔理论被引入翻译美学,用来研究翻译转换过程中原作艺术形象的整体形成及其再现.

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客体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性,它不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言、象、意及其结构的高度整合,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的表层转换,还要准确把握并再现原作的整体意蕴.著名学者夏济安先生在散文翻译方面造诣颇深,其译著《名家散文选读》中每篇译文都词畅意永一气呵成,在传达原作意义的基础上,更再现了原文风格.因此用格式塔理论研究散文翻译的风格再现,《名家散文选读》更具有代表性.

二、夏济安散文译作中的风格再现

风格需要整体把握,传达仍需回归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刘宓庆,2005).本文会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探讨译者是如何在微观上遣词造句以宏观上再现原文风格的.

1.词汇是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作家在构思语言时对每个字词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王平,2009).美国十八世纪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蜉蝣》以物喻人,文风古朴,充满哲理与说教;译者夏济安在译文中用了大量的四字格词语和文言词汇,再现原文的典雅与理性....they say I shall lee behind me, and they tell me I he lived long enough to nature and to glory...译文:他们说我年高德勋,为蜉蝣中之大老,身后之名,必可流传千古.

译者将 “long enough to nature and to glory”年龄大和评价高这两层意思融合成“年高德勋”,指年事已高但仍以品德高尚为荣,恰当而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A name they say I shall lee behind me” 直译是“我死后的名声”,但夏济安译为“身后之名”让人联想到“赢得生前身后名”.“流传千古”之意虽未在原文中出现,但也完美符合了“蜉蝣”的暗示,使译文更显一气呵成之势.源于中国古典文言文的四字格词语,结构固定、短小精悍,此处的恰当运用,增强了译文的简洁典雅,还原了《蜉蝣》的整体韵味.

2.句子是表达思想的最基本的语法单位,句式是重要的风格标记之一.写景散文往往描写细致入微,或由近及远或由前及后,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时间或空间顺序调整句子结构.例如霍桑的《古屋青苔》中的一例A humble token of the fight, yet a more interesting one than the granite obelisk, may be seen close under the stone-wall which separates the battle-ground from the precincts of the parsonage—it is the gre. 译文:牧师住宅,四周有石墙围绕,墙外就是古战场,墙角有坟一座,坟很简陋,没存花岗石那样引人注意,可是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古迹,而且更富于意义.

原文中主语“坟墓”位于石墙下,石墙在古屋和战场之间.在前面的段落中已经描述了古屋和战场,作者视线移到了石墙下的坟墓.译者认真整合了上下文,先以古屋和战场为过渡,然后交代了石墙的位置,然后是石墙下的坟墓;修饰语 “humble” 和 “interesting” 放在了最后.这样坟墓的位置就清晰明了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3.巧妙的修辞手法是文章的特色,承载着文章的风格,译者创造性的运用修辞格,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的语言风格特点,避免译文平淡无奇,落入俗套.富兰克林的《蜉蝣》把蜉蝣拟人化,....the friends of my youth, who are now, alas, no more! And I must follow them; for,by the course of nature, though still in health,I cannot expect to live above seven or eight minutes longer.译文:我现在的朋友都是我青年时代的朋友的子孙,可是它们本身,咳,现在都已不在“虫世”了.我追随他们于地下的时候也不远,因为现在我虽然仍旧步履轻盈,但天下无不死之虫,我顶多也只能再活七八分钟而已.

此处描写的是老蜉蝣死前的哲思,以一种说教的、哲学的方式来讲话;夏济安在翻译的时候模仿了哲学家的口气,用看似一本正经的语言,却达到了趣味横生的效果.把虫子拟化为人,因此有了“虫世”、“天下无不死之虫”,而“步履轻盈”更使老蜉蝣的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读者也会忍俊不禁.类似的表达诸如...the sensible conversation of a few good lady ephemera...译文:再听听蜉蝣小姐蜉蝣太太们的高谈阔论等.文章结尾蜉蝣们正轻松愉快的交谈着,译者用了口语的表达方式,把众蜉蝣拟人化为“小姐”“太太”,而且还夸张的“高谈阔论”,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原文整体的幽默感.

三、结语

通过译例分析可见在翻译实践中若再现原文风格必须统筹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译者首先要宏观把握原作风格,通过语言的外形深入理解和体会原作的思想内涵、情节脉络、艺术手法等特点,继而感受原文的风格.然后要微观解构原作.篇章的风格是通过语言体现的,因此要回归到最基础的语言文字上细细咀嚼,如词句含义、语法结构、修辞特色等.最后才可准确再现风格.译者要排除不可译因素和英汉两种语言固有的差异,用最精当的译语再现原文.当然这需要译者有丰富的审美经验,高超的双语能力和不凡的文化艺术修养等.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刘宓庆.翻译审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王 平.文学翻译审美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4]夏济安.名家散文选读[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6.

[5]朱明炬.英汉名篇名译[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2.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夏济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夏济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16封
编者按:夏志清、夏济安这对亲兄弟都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由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和新锐学者季进教授整理的“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第一卷,今年四月份由台。

夏济安其文学创作和文学述评
摘要:述評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夏济安的翻译,第二是夏与《文学杂志》的关系,第三是夏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第二部分已有丰富的文学成果,而有关夏济安。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阈下行政改革理论困境和路径选择
[摘 要]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维度,行政改革试图从多方面实现政府重构,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行政改革面临来自政治因素、经济形态和历史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