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荀子论文范文写作 孟子和荀子春秋观念异同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荀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孟子和荀子春秋观念异同分析,本文关于荀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荀子论文参考文献:

荀子论文参考文献 炎黄春秋杂志

摘 要: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 并峙的人物,对于儒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学说主要集中在《孟子》和《荀子》两书之中.就两书之中关于《春秋》的评价来看,孟子认为《春秋》是孔子依照旧有的史料编著而成的,意在拯救乱世、恢复王道,并且对《春秋》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进行了肯定.《荀子》书中论述到《春秋》时,出现的最多的字眼是“微”,通过遣词造句寄寓褒贬之意,在荀子看来,这是儒家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比两书中关于《春秋》的评价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孟、荀关于《春秋》观念的异同点之所在.

关键词:孟子 荀子 《春秋》 异同

孟子是邹国人,他推崇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①.司马迁认为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生游历过许多国家,终因学说不符合当时君主的辟土地、霸天下、朝诸侯的想法,而被认为迂阔而不实用,晚年著书,有《孟子》十四篇传世.荀子同样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游学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曾经三次担任祭酒之职.后因人谗害,离齐适楚,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春申君去世之后,他便辞官,定居在兰陵,著书十余万言,有《荀子》三十二篇传世.

一、孟子的《春秋》观念

《孟子》一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纵横恣肆的论辩,《孟子》书中在记述这些论辩时,往往引用一些其他的儒家经典,其中以《尚书》和《诗经》最多,对于《春秋》的本文内容却没有引用过一句.但在《孟子》书中有关于《春秋》的基本思想见解的记述和这些关于《春秋》的评价,为后来的儒者普遍接受.《孟子·滕文公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等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等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等”②在孟子看来,孔子作《春秋》是可以和禹治洪水,周公平夷狄、驱猛兽等事迹相提并论的壮举.司马迁继承了孟子的这一观点,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因史记而作《春秋》等《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③也将孔子作《春秋》和禹、周公的功业相提并论.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④,认为历史运行的规律是一治一乱的循环.至于导致这一治一乱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尧和舜的时代,导致动荡的原因是洪水,于是舜任命禹来治理洪水,禹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使洪水流之于海,消除了洪水的灾害,使天下恢复了安宁.在尧、舜、禹之后,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是暴君,在暴君统治之下产生了“邪说暴行”以及夷狄侵扰的外患,于是有周公“相武王伐纣”以及伐奄驱逐夷狄.到了周王朝的末期,导致动乱的原因是乱臣贼子,但此时已没有强有力的圣王了,于是孔子站了出来,企图用修《春秋》的方法来拨乱反正.孟子认为《春秋》是救世之书,是孔子对乱臣贼子横行无忌的局面力图拨乱反正而作的.在孟子看来,孔子认为政治秩序是最为重要的,既然朝廷无力匡救乱局,那么作为士人就必须负起社会灵魂的承载者的责任,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通过修史来讨伐乱臣贼子,恢复社会的安宁,本来是天子的事情,但当时王室衰微,已无力改变天下动荡的局面,孔子作为一个大夫,僭越身份修史讨伐乱臣贼子,所以他说“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通过这段论述,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的,并对孔子作《春秋》的意图做了明确的表述.孟子的这段论述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此后,不论是经今文学家还是经古文学家,大都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修订的.另外,“《春秋》,天子之事也”则为后世尊奉孔子为“素王”的先声.

孟子还对《春秋》的儒家经典地位作了定位,在《孟子·离娄下》中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⑤孟子认为《诗经》是和圣王相配的经典,圣王和《诗经》相生相灭,如果天下没有了圣王,《诗经》也会消亡,继之而体现圣王之道的是《春秋》,从这个意义上看,《春秋》和《诗经》是相连续的,都是体现圣王之道的经典.孟子认为,从内容上看,《春秋》所记载的是齐桓、晋文之事,即关于大国争霸的史实的记述;从文本方面来看,孟子认为“其文则史”,《春秋》原本是鲁国的史书,和晋国的《乘》,楚国的《杌》属于同一个类别,都是诸侯国的编年体大事记类型的史书.而开始于汉代的经今古文学派的论争中经今文学派认为《春秋》是孔子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暗含着褒贬的深意;经古文学派则认为《春秋》是孔子在鲁国旧有的国家史书的基础上进行编排整理而成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孟子的观点影响了古文学派关于《春秋》文本性质的看法.孟子还认为《春秋》是其“义”的,这个“义”是孔子在编排史料时所遵循的宗旨,孟子所说的孔子“作”《春秋》,而不是“编”《春秋》,正是针对这个“义”而说的.

《孟子·滕文公下》和《孟子·离娄下》的这两段评论,集中反映了孟子对于《春秋》学的看法,他的这些观点为后世不同学派的《春秋》学者所继承,他对《春秋》作用的总体评价,奠定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

二、荀子的《春秋》观念

《荀子》一书中关于《春秋》的评价虽然不多,但荀子的《春秋》观念却有他的独到之处,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提到了儒者学习的全过程:“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等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⑥荀子学说中的主干是礼学,荀子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懂礼、用礼,认为诵读《诗经》《尚书》和《春秋》等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其中的“义”,即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微妙之理,认为掌握这个“义”和否,是人和禽兽之间的分水岭.荀子没有像孟子那样强调《春秋》是王道衰微之后,圣人作为拨乱反正的工具,荀子更加注重的是《春秋》字里行间所具有的“微”的特点,“《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认为《诗经》《尚书》的特点在于广博,而《春秋》的特点在于微妙.关于《春秋》“微”的特点,荀子在《荀子·儒效》中论述道:“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等《春秋》言是其微也.”⑦荀子认为“道”集中于圣人之一身,《诗经》所体现的是圣人的志向;《尚书》记载的是圣人的行事;《礼》所规范的是圣人的行为;《乐》所反映的是圣人的中和之德行;《春秋》所体现的是圣人的“微”.至于什么是“微”,杨在《荀子注》说:“微谓褒贬沮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微,隐行也”.由此可见,这里的“微”指的是《春秋》在遣词造句之中有对政治、道德等是非、善恶的批判或肯定的暗喻.荀子关于《春秋》“微”的特点的论述,对后来的学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⑧.

结论:关于对写作荀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荀子认识论其虚一而静方法
摘要:荀子是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基于“天与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观,形成了唯物主义可知论,“虚一而静”则是其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和。

孔子、孟子、荀子修身之道
摘 要: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修身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他们思想中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及其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关键词:修身;浩然。

荀子名实论和隆礼重法之间关系
摘 要:荀子赵国人,名况、字卿,称为孙卿。荀子是儒家学派中至关重要的一位大家,为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先秦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和总。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党和政府的历史重任,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但由于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腐蚀以及政府法制不健全,导致当代许多民众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