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媒介论文范文写作 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媒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本文关于媒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媒介论文参考文献:

媒介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教育论文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教育杂志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摘 要: 新媒介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新媒介场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缺失对公民道德审美心理的戕害、“知识沟”及道德芜杂局面对道德审美教育的影响等问题,需要从积极利用新媒介,重新编码“象征”审美形象,探索新的解释框架;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打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社会责任的新形象;缩小新媒介场域中的“知识沟”,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介场域的大美形象等各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 新媒介场域; 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55-05

道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活动.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去调节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的相互关系经常处于一种和谐的张力结构之中,在这种“和谐场”中完成个人品质的完善至完美.审美化的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最高形式.在新媒介时代,传媒对大众思想观念乃至行为的影响可以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抗衡,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正如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所说:“社会因媒介成为可能,因新媒介而成为新的可能.”[1]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介在改变大众传媒功能角色和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颠覆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言行方式和社会结构.人们的言说和行为在新媒介语境中有了一种独特的场域.在这种场域中,信息制作、销售和消费合为一体,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以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进行,人们在接受他人影响的同时又影响着他人.因此,公民的道德审美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新媒介的独特场域在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又在另一方面影响和消解公民道德审美教育的效果.

一、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契机

道德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道德应用的路径和方法问题.以美激善,以美育形式展开的道德教育是极具成效的德育方式之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一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先熟悉乐曲再掌握弹琴技法,接着领会乐曲的情感意蕴,最后自然而然地意会到作曲者的道德形象,把对音乐之审美情感引向道德性方向,生发出礼或仁义道德情感.对于道德人格的塑造而言,在审美中进行的道德教育,比起直接的、单纯的道德说教、自省、徙义、改过和克己成人的方法,两者的效果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审美中进行的道德教育所最终成就的道德人格是情和理的圆融、美和善的相乐,是“尽善尽美”、“游于艺”、“成于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人生境界.所以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也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传统道德教育受自然社会家族*和政治社会国家*影响深远,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和工具理性的特征.圣人教化不绝于耳.道德之学一直就是显学.灌输、嵌入“应该”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模式.道德主体——公民,常常被“集体”、“人民”等概念取代.树立在公民眼前的高大全道德形象是远在云端的“善”.道德人格的建构活动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强制性的、被动性的单向度过程.道德主体能够感受到遥不可及的善的形象,却缺少通过道德内省、以美启善让其通向“善”的天梯和动力.在道德教育效果方面,公民缺乏对公共的善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质的追求动力,连公民道德教育追求的“应该”都无法成为道德主体在具体行为和事件中遵循的规则.

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对日益巨大化和复杂化的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过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环境和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所提供的“拟态环境”来了解.这种“拟态环境”就是信息环境,是一种被选择、加工、重新结构过的环境.这种选择、加工、重新结构都是由人们不易察觉的“无形之手”完成的.因此,人们往往将“拟态环境”等同于客观环境.

在新媒介场域,人们对这种“拟态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新媒介技术的共享性和交互性,使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道德主体从以往被灌输、被嵌入的单向度的道德教育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被动接受和主动传播、创造的双重身份.人们在对他人、社会进行观照的同时,也更多地被他人观照,在双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前所未有地找到了“道德主体”的感觉.道德形象也从“高大上”的云端走向人间,以立体、多维和生活化的样式出现.和此同时,借助于新媒介技术,人们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美善或丑恶随时随地呈现于“拟态环境”.道德形象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道德教育环境也前所未有的隐蔽.

二、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问题

新媒介不仅仅是新技术媒介,还是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媒介.媒介中不同技术的应用背后往往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需求相关联;媒介的推陈出新归根结底也是文化变迁的结果.在这种新文化形态中,人们日常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新媒介环境图示所构造、表述和感知,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也更深更广地受此影响,此种影响最终沉积于公民道德人格的塑造中.

(一)新媒介场域的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

麦克卢汉曾经提到,“媒介即身体的延伸”.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补偿理论”:任何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可以看作是对此前媒介缺陷的一种“补偿”.[2]电子媒介补偿的是机械媒介的不足,是对媒介交往的交互性、亲历性、私密性等需要的一次适应和妥协.这一适应和妥协相应造就了人对这种媒介的新的依赖,并且在这新的依赖中塑造主体自我.

从深层次看,以交互性、亲历性、私密性为特征的新媒介信息传播方式在微信、微博、博客、贴吧、论坛/BBS、新兴的视频网站等私传媒(也称自媒体)领域,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带给个体远离国家文化的直接管制和监控的快感,造就一种没有国家意味、没有精英面孔的和主流媒介大相径庭的新文化形态.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媒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媒介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新常态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常态环境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

新媒体对传统表演艺术场域媒介解构和重建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表演艺术所依托的场域媒介被解构,传统表演艺术本身也逐渐式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表演艺术得以。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摘 要:目前,网络的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网络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年龄的人们。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意识形态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地使用新。

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和出路
摘 要: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三期叠加”特殊的經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特征做出的整体描述,是最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