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忧患意识论文范文写作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忧患意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本论文可用于忧患意识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忧患意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忧患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忧患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月刊大学生自我意识论文诗歌投稿诗歌杂志

内容提要:杜甫的诗歌是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泣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其诗歌不仅涉及国家的大事,还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杜甫对一切和其它有关事物的仁者之心和高度责任感,也就反映出了他诗歌中的那种忧患意识.

关键词:杜甫诗歌忧患意识安史之乱

中图分类号:I2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4-40-44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诗歌的国度,几千年诗作更是汇成了浩瀚银河.杜甫诗歌在这浩瀚银河中凸显得格外明亮、耀眼,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真、善、美的璀璨星光,闪烁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歌而泣,这都使得他的诗直到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真切感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杜甫其人,理解杜甫精神的实质,也是我们学习和发扬杜甫精神的必要途径.

杜甫这样的诗中大家,从古至今无数学者都曾对其加以研究.宋朝时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到了近现代,对杜甫的研究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外对其研究也逐渐展开,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晚清以前,学者研究杜甫,并没有论文一说,多是通过重新注释杜诗加以研究.自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可统计的论文120篇,且质量比较高,分别对杜诗的版本,杜甫的生平、思想,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李杜的比较等作了广泛的探讨.

自1950年至1976年,全国报刊发表的可统计的杜甫研究文章多达600余篇.其中五十年代约140篇,1960年至1966年上半年约460篇,1966年至1972年则一篇也没有,1973年至1976年不足二十篇四.五十年代,学者们纷纷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对杜甫及其诗歌作深入研究,开创了新局面.其中较为优秀的是冯至连载于《新观察》的《杜甫传》和萧涤非连载于《文史哲》的《杜甫研究》.此外,俞平伯、夏承焘、刘大杰、程千帆等也都写出一批极有学术见地的佳作.刘大杰《杜甫的道路》一文,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杜甫的生活与创作道路.自1956年起,学术界思潮逐渐泛滥,只有夏承焘《杜诗札丛》、《杜诗札记》就事论事,发人所未发,颇具独见.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并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当年发表研究杜甫的论文有300余篇,内容极为丰富.郭沫若《诗歌上的双子星座》一文,称杜甫是“伟大的诗人”、“爱国诗人”,说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和人民同命运、共甘苦”.这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编成三本《杜甫研究论文集》.

“”十年,杜甫研究受到冲击,此间出版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以抑杜扬李为基础,以所谓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终身”等为题,发表不少迎合“”评法批儒、否定历史文化传统的论点,刘大杰新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也以“儒法斗争”为纲给杜甫加上“法家”的桂冠,同样与史实不符.

1977年以来,报刊发表可统计的杜甫研究论文多达1700余篇,还创办了《杜甫研究学刊》等杜甫研究专刊,全国成立了两个杜甫研究会,杜甫及杜诗研究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从批判梁效的《杜甫的再评论》开始的,许多学者尖锐批评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和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杜甫部分.萧涤非先生也修订重版了《杜甫研究》.学者们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杜诗的分期、分类、分体,杜诗版本、杜甫的行踪考辨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杜诗赏析也应运而生,收入《唐诗鉴赏辞典》及其续编等书的达数百首之多.

陈贻焮《杜甫评传》一书,脱胎于诗话而取意于章回,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比较文学等方法,全方位地把握杜甫其人其诗,将一个有血有肉的杜甫科学真实地再现出来.其间还出版了《杜集书目提要》、《杜集书录》、叶嘉莹的《秋兴八首集说》及多种杜诗选本.古人研究杜诗的重要版本大都整理出版.《杜甫全集校注》工作,历时十年余年,也取得很大进展.

近年来,莫砺峰教授的《杜甫评传》的问世,更将杜甫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此书是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因而除按传统评传的写法外,更注重对杜甫思想演变过程的分析与探讨,有许多独到的真知灼见.

关于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当代学者研究认为其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迥异于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本文研究其诗歌的忧患意识也就是在研究杜甫那种对国对民的人间大爱,从中也会得到许多的启发.

关于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国内的研究大多并没有把它单列出来,而是将其包容于对杜甫精神的

研究之中,作为杜甫精神的一部分来研究的.但这并不表明大家不重视对杜甫诗歌忧患意识的研究,

相反作为杜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来都是人们研究杜甫的重头戏.如陈贻焮教授的《杜甫评传》中就是把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作为重点之一来研究的,陈贻焮教授认为杜甫在他的诗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处处表现出的他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奠砺锋的《杜甫评传》则认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是对儒家精神的实践和完善.儒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重视个体的一种道德建树,崇扬一种人格精神.在这一点上面杜甫可称是一个典范,我们看到在《孟子》中间所提出来的那样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杜甫非常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体现了这一点.杜甫的同情心、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中的其它生命,那么这一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在杜甫的诗歌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怜爱的描写,动物、植物不但那些外形是美的,表现是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都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杜甫看到江上面,横着一张密密的渔网,很多鱼都被那张网困住了,他觉得很同情那些鱼.他说“物微限通塞,侧隐仁者心”.他认为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细小的生物,它们的命运有的不好,有的好.但是人们对他们都应该有一种关爱之心,我们知道“恻隐之心”本来是孟子提出来的,但是当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的时候,他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

除了儒家精神的影响外,杜甫的诗歌的忧患意识也与时代紧密相关.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目睹了危机潜藏但仍繁华豪奢的开元盛世,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亲身体验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血泪苦难,中晚年又目睹了唐王朝衰落的开始.诗人将饱经忧患的一生和历史大转折时期社会治乱盛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休戚与共,这既是社会生活缩影,也是历史真实地写照.而且诗人贴近现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忧患意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忧患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已将书剑许明时:试析李白诗歌的时间意识
摘 要:李白的诗歌中体现着他对时间的态度和意识,一方面,咏史之作蕴含了他对历史的清醒认识,也书写着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另一方面,李白对当前个人生命。

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不同
作者简介:赵梦琪(1985-),女,汉,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

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力
摘 要: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是文学领域中的瑰宝,其诗歌风格多样,内涵深厚,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反应出贫苦人民的艰难生活,同时,杜甫的诗歌。

忧患意识
祥和的背后,都有着不与人说的痛苦。塔林(Talin)的美,是极具震撼性的。这个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三面环水,碎钻似的粼粼波光,铺陈出一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