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意识形态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日常生活向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意识形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日常生活向度,本文是一篇关于意识形态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 从日常生活向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转化话语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和力,即:话语逻辑要符合大众思维,话语内容要契合大众诉求,话语表达要贴近大众生活.其次要优化传播媒介,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即:综合利用传统传媒和现代传播的优势,打造一个功能互补的综合化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吸引力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宣传网站;建构优秀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大众互动的双向型传播沟通机制.再次要关注民生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立足于差异性社会发展现状,满足民众多样化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应对社会现实问题,增强其对现实问题的涵盖性、说服力和解释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6-0015-04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滥觞之地,单调、琐碎的日常生活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作为观念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该是为公民确立信仰或信念的行动指南,是为世人奠定生活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但也要看到,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面对种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立足日常生活转化话语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和力;优化传播媒介,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关注民生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进而巩固日常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权,才能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条现实路径.

一、转化话语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和力

所谓“话语”(discourse)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或其它信息媒介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从语言学角度看,所有的表述都是语词的,语词本身又具有历史的积淀性,因而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蕴.由语词构成的话语不仅是理解一切社会关系的关键,也是理解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种带有“革命性”、“运动性”、“斗争性”的意识形态,强调矛盾斗争,注重战斗力,忽视亲和力.显然,只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革命性、战斗力是不够的,没有亲和力,不被人民群众认同,就没有战斗力可言.同样,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忽视其亲和性,主导性也会落空.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转化话语方式,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广大群众在无意识中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自觉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场域中的话语权.

首先,话语逻辑要符合大众思维.逻辑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规律.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要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第一,要注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是起源于欧洲的理论学说,是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西方逻辑思维的结晶.因此,要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要通过译介阐释,将具有西方逻辑思维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转化为中国式的理论话语,使其能被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第二,要将西方思维方式的表述形式转换为能为中国大众所能理解的逻辑形式,使其和中国大众的思维习惯、认知逻辑相契合,从而使来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从欧洲语境下的思想文化向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其不再是游离于中国之外的理论形态,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的正确指导思想.然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要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和认同,除了其理论的逻辑性之外,还要善于将理论话语转化成日常话语,使理论由深奥到通俗,符合大众思维,为大众所掌握.

其次,话语内容要契合大众诉求.其实,一切理论都具有其价值归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真要求是维护大众利益.日常生活是维持个体生产和再生产的层面,追求个体物质、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能沉迷于形而上的理论之中,要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满足广大民众的合理心理诉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时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其成为广大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今天,在社会转型和开放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要直面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传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诉求和精神追求相结合,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人民群众熟知的俗语以及符合社会主导的思想观念来解释理论.艾思奇在写作《大众哲学》时,努力寻找和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产生交集部分的事例和俗语来解释哲学原理,使原本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直观、具体,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懂哲学,真信哲学,真用哲学.理论的活力源于实践,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和自我更新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发挥其和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时挖掘并解答时代的新课题,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契合大众心理诉求,这正是日常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永葆活力的奥秘.

再次,话语表达要贴近大众生活.理论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深刻、深奥是理论的特质,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对必然的把握和论证是理论的权威性所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嵌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认同其话语权,必须从话语表达上下功夫,设法使其贴近生活而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浅显直白且易于理解和传播.第一,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 成立以来宣传工作中所形成的有生命力的话语,剔除其不适合时 展的话语.由于长期受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环境影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方式带有敌我二元化的教条性特征,这种表达方式应当加以更新.第二,将集权式命令式话语转变为分权式协商式话语.集权式话语表达的最典型特征是命令式语句,忽视受众的利益诉求和主体地位,分权式协商话语运用平等沟通的言说方式,使话语表达更具人性化和沟通性.第三,要积极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及时更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话语.如“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等.第四,要合理借鉴、吸收国外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词汇,如生命*、公民意识等;同时,要合理加工提炼国内“网络话语”、“流行话语”中能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蕴的话语素材.总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能盲目弃用,国外意识形态话语不能不加鉴别地套用,社会流行话语不能滥用.要在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创造出能体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

结论:适合意识形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意识形态包括哪些内容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众日常生活
【摘 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带来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深刻变化。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明显的“间距”。。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的历史逻辑和当代建构
【摘 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可分为基本范式与具体范式两个层级,主要经历了改革与建设的革命过程和五大范式的转变,是一个从部分共享至人人。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摘 要:在全媒体的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愈发广泛,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也变得特别重要。当代的网络意识形态需要先进的意识进行传播。所以,我国形成。

移动互联对日常生活影响
摘要:“移动互联”以迅不可挡之势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它的出现,为日常生活带来了看得见的乐趣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看不见的担忧与思考。诸多现象值得我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