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基础、路径和方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基础、路径和方式,这是一篇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出场学”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和时俱进机制的哲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既包括其在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在历史舞台中登场并发挥其价值的过程;也包括其在中国不断本土化和创造差异,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就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尴尬境遇,即它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和其在政治领域中所受到的重视之间存在巨大反差.马克思主义必须超越单纯的政治在场性,开辟通向中国所有重大领域的出场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出场基础;出场路径;出场方式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2 — 0005 — 0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到现在,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这一百余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科学性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强有力的证明,再加上长期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宣传和推广,今天,“马克思主义”这一词语在中国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 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领域被广泛地强调,已经成为构建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基本要件〔1〕.

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中国遭遇了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尴尬境遇,即它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及其在政治领域中所受到的重视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从未动摇,它的宣传自始至终都得到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然而,对这种宣传,部分群众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敬而远之的疏离态度,因为他们无法从中感受到任何和自身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理解不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必须超越单纯的政治在场性,开辟通向中国所有重大领域的出场路径,获得大众更广泛和强烈的文化心理认同,在大多数领域确立其事实上“在场”的地位.

一、基本概念

(一)出场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出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演员登台表演;二是指运动员进入场地参加表演或竞赛.在哲学语境中,“出场”一词的内涵被进一步深化.“出”通常指摆脱被遮蔽状态而进入某一特定场域中的行为;“场”则成为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代名词.围绕“出场”这一核心概念,形成了阐释马克思主义和时俱进机制的哲学研究范式——出场学.所谓“出场学”,是指从“出场”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空间和时代语境中在场的可能性.

对“出场”的内涵进行阐述,必须借助几个相关的概念,通过对 析,方能得出结论.一是“在场”;“出场”和“在场”是不断循环的两种状态.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永恒在场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和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需要通过不断“出场”来维持其“在场”的状态.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对既有“在场”状态的超越和创新.二是“空场”;“空场”通常指某些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不在场的状态.马克思主义以“改变世界”为其理论旨趣,应当存在于所有重大实践领域,解决其中的重大时代问题.但是由于时代变迁或人们认识上的偏见和误解,使得马克思主义和重大时代问题脱节,在许多领域中呈现“空场”的状态.三是“差异”;“出场”和“差异”是出场学辩证法的两个核心概念.所谓“差异”是指打破现存的同一的状态而形成的特性.“差异”并不意味着出场者的质变,带来的不是根本冲突或对抗性矛盾.相互差异的出场者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和连续性,这种同一性揭示了出场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2〕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呈现永恒不变的在场状态,而是随着时 展不断出场,不断创造差异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首次传入中国,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通过特定的路径和方式,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中登场并彰显和发挥其价值的过程;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后,在中国不断本土化和不断创造差异,表现为 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

(二)出场基础

所谓“出场基础”是指思想进入特定时空领域时,该领域所面临的历史境遇、具备的基本条件或能够和之契合的历史文化土壤.由于特定基础的存在,思想方能在某一时空领域顺利出场并彰显和发挥其价值.

(三)出场路径

作为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以批判和解决现实社会实践中的内在矛盾作为出场路径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是在单纯研究理论的过程中发展理论的,而是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排除旧理论的影响,推动新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事实,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范式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是“一体两翼”.所谓“一体”是指对重大时代问题的反思,这是马克思主义出场路径的基点.“两翼”分别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以及和各种时代思潮的对话.〔3〕

(四)出场方式

“出场方式”是指思想出场所使用和依托的形式、载体、渠道和契机.

二、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出场的基础、路径和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出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出场的基础是指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历史语境和已经具备的本土文化传统.其中,中国面临的历史语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语境.19世纪中期,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正面遭遇,长期封闭的中国毫无防备地被强行拖入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汹涌浪潮中.到19世纪末,中国已经卷入全球化浪潮达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在半个世纪内因全球化而发生的深刻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出场的重要基础.二是内在语境.外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摧毁了中国在东亚文明中的优越地位,也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许多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先后出现了向外国学习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马克思主义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正是当时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索并追求真理的结果.因此,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基础.此外,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并迅速传播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一种外来文化在本土文化的氛围中刚开始传播时,它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传播者往往强调它和本土文化的一致性,并努力发掘其和本土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从而通过这些相通之处去解读和宣传外来文化,这是文化传播的普遍规律.〔4〕较早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看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往往会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和李达等,在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时,就是如此.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绿色运动”,北美地区出现了把生态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下中国法律
摘要:中国法律观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法律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马克思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对世界观、价。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摘 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契合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属上层建筑物的范畴,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