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论文范文写作 信息化手段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等职业学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信息化手段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职业论文发表职业和教育杂志

摘 要: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近来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逐步完善的一类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具有趣味性、信息化、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呢?本文以作者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案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效果,并进行了总结与教学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手段 数字资源 高效课堂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革新与挑战.信息化教学有着知识易于传播分享、知识讲解生动形象、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渠道多种多样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根据作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经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基础知识薄弱,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知识原理较为抽象的专业核心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老师讲,学生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包含了PPT课件、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用于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具有虚拟仿真功能的教学软件等媒介.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手段,让一堂本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信息化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体现出因材施教原则,使抽象、难懂、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也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任务驱动、多媒体、网络平台、互动游戏等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被课堂吸引,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在线学习、与其他同学实现知识共享,与教师在线交流答疑解惑.以上这些优点都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

二、如何更有效地在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作者以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这节课作为切入点,在课前精心编排准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了视频、微课、虚拟仿真、互联网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元素,对该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在课堂上进行多次教学实践,收获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一些反思.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选自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三极管对电流具有放大作用的原理,掌握三极管放大电流的规律.经过在课堂上的反复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难以理解,因此确定了这节课的难点.

1.视频引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制作一个2分钟时长的视频,视频中依次展示音响设备、信号发射台、手机等电流放大与传输的应用场景,在视频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微弱的电信号足以推动扬声器发出声响?微小电流与放大信号之间有什么规律?电流能被无条件的放大吗?”开头通过声、光、电的效果迅速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心中带着问题开始课程的学习.

2.微课演示原理,突破教学重点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抽象,难以理解.以往教师一直把电子和空穴的移动作为重点讲解,而电子和空穴是微观概念,学生看不见摸不到,只能凭空去想象.因此笔者特别制作了一个动画微课,用水流来比喻电流,将三极管比喻成一个T形水管,将三极管的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分别比作水管的三个管口.管子内部装有联动的阀门,小阀门控制大阀门的开启程度.学生观看动画,当有很小的水流流出冲击小阀门,大阀门也随之开启,最终大小水流在T形管下端汇聚到一起.如果改变小水流的大小,大阀门的开启程度也随之变化,这样由小水流实现了对大水流的控制.学生在观看完形象直观的动画后,对三极管放大电流的原理也一目了然了,由此突破了该节课程的重点.

3.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化解难点

学生在理解了三极管对电流具有放大作用后,会进而产生疑问:微小電流与放大信号之间有什么规律?为了有效化解这一难点,笔者在课堂上设立了一个虚拟仿真实验的环节.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应用虚拟仿真软件,在元件库中选取元件三极管9013、微安表、毫安表、可调电位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逐步调节电位器R的阻值,观察毫安表I和毫安表IC、IR的变化,发现基极电流名变化很小的值,集电极电流七和发射极电流毛会随之变化很大的值.将IB、IC、IR的电流值分别取样填入表格,可以得出结论:IR等于IR+IC,即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和;集电极电流除以基极电流等于一个常数.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同时自己总结出电流放大的规律,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分享故事,拓展小结,认知升华

老师与同学共同分享三极管的发明者,“三极管之父”李·德福雷斯特幼年的故事.李·德福雷斯特小的时候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他的唯一爱好就是动手做科学小实验,除了对科学的渴望,似乎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直到长大后德福雷斯特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三极管电流放大的作用,被誉为“三极管之父”,同时他的一生获得了多达300余项专利.这个故事鼓励学生们要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优秀品质.

5.分享时事焦点,布置课后作业

课程的最后,教师用网络展示时事焦点问题一一全球能源危机,并由此设问请同学们思考.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生都认识了三极管对电流有放大作用,那么用很小的电流就能放大很大的倍数,这样是不是能够解决能源危机了呢?让学生带着这一疑问,在课下通过网络等媒体自己找寻答案,并通过微信、*学习群相互交流探讨.

三、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总结

在该次课程中,作者应用了视频演示导入新课、动画微课讲解重点、仿真实验*难点、分享知识提升学生认知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去自主探究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即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收获经验的同时,作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视并加以解决.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适量适度.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中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在教师的掌控中有序推进.如果采取了种类繁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而没有合理的衔接和设计,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奔波,眼花缭乱,从而忽略了学习知识的本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结论: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
【摘要】职教学校的教学在不断改革发展,职校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能力有限,真正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也有限。针对这一问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转型微探
摘要: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转型,开始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在“互联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项目的开展,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极大。然而,当。

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反思若干建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但是社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