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莎士比亚论文范文写作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异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莎士比亚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30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异同,该文是关于莎士比亚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莎士比亚论文参考文献:

莎士比亚论文参考文献 时尚芭莎杂志戏剧鉴赏论文戏剧文学杂志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20世纪30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和莎氏同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1这是首次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他们同时活跃在东西方的剧坛上,各自创造出辉煌的艺术成就,又都在同一年逝世,正如青木氏所说“亦一奇也”.随着探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汤公和莎翁更有一种人性灵魂的呼应和戏剧内涵本质的相似,无论是戏剧理念、创作技巧还是语言特征及舞台转换等,甚至所发生的重大戏剧历史事件,都具有一种高度的巧合,不能不令人拍案和惊讶.这恐怕是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

剧本创作多寡的原因分析

莎士比亚除去和别人合作的几部剧作之外,一生中属于自己“真作”的一共有三十六部,而汤显祖一生所创作的著作只有“临川四梦”,加上最初没有完成的《紫箫记》,也只有半部.那么,同样是东西方同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为什么著作数量却如此悬殊呢?这是我们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汤显祖出身于江西临川文昌里的书香门第和耕读世家,和历史上千万学子一样,走的是一条科举入仕的道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远大抱负.早在少年时期,汤显祖便显现出非凡的天赋和绝妙的才华.十二岁阅读经史,作《乱后》诗云:“十三岁补入弟子员,已然为古文词,读诸史百家诸书.”明隆庆四年(1570)二十一岁的汤显祖参加了乡试,题目《答策第三问》,对《易经》中的“八卦九畴”进行解析,大胆推翻传统世儒定论,独辟蹊径发表个人新的见解.同考试官教谕陈批:“世儒类以图书说经,此作推原圣人本意,反复辩论,足解千古之疑.”2两次进京会试,因拒首辅张居正笼络而落第,直至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三十四岁时才考中进士.入仕之后,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而贬谪海南徐闻,又转调浙江遂昌,在这条官途上一路坎坷,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四十九岁时最终弃官归隐,在故乡构建玉茗堂,全身心地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汤公无论作为哲学家、教育家还是文学家、戏剧家,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戏剧,不过是汤公的副业,而正是这“副业”,却使汤显祖享誉世界.

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家庭,较汤显祖小十四岁.父亲是个小商人,经营大麦和羊毛以及木材买卖,生活殷实.由于跻身政治,做了参议员及镇长,生意管理不善而最终破产.幼年的莎士比亚在文法学校读了六年书,由于父亲的破产不得不辍学而过早地走上谋生之路.他做过肉店学徒和乡村教师,在手套加工房裁皮子,给客户送过皮手套等3.在尝试做了各种工作后,二十五岁的莎士比亚便决定别妻离子,只身来到伦敦闯荡.伊丽莎白时代是个“奔放”的时代,那时的伦敦无论贫富,平均年龄都很短,四十岁刚到即意味着迈入老年人的行列.由于生命短暂而使伦敦人有种紧迫感,做任何事情和生俱来地充满一种生气和活力,人们都把这一时期看成是雄心勃勃的梦想家的时代.人们疯狂地喜爱戏剧,伦敦就是一座“戏剧”之城,这一切对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产生了直接影响,伦敦成了莎士比亚几乎所有戏剧的发源地.随着他的早期作品《亨利六世》问世,英国戏剧沸腾了起来,忌妒者和挑衅者则用《亨利六世》台词骂他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这是螳螂挡车自不量力,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戏剧最大的成功者.歌德说:“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4莎翁正是在这种主客观高度一致的情势下,一往无前,达到戏剧文学的巅峰.有评论说:“莎士比亚不是学者,不是古物研究者,也不是哲学家.他是一位剧作家.实际上,他似乎不信任哲学、理性说教和各种形式的格言警句.而且他痛恨抽象的语言.他只信任蕴含行动、性格、时间和地点的语言.”5

这就是汤公和莎翁的本质区别所在.抛开具体的哲学、文学和戏剧不论,仅就他们浩繁的珍珠般的文字而言,都是等量齐观的,都是那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伟大巨人.

创作意识和理念高度一致

14世纪中叶,欧洲历史进入近代,文艺复兴开始.在这个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时刻,新的理念、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其主要特征就是对人的重视.这首先体现在人是有尊严的,其次是人具有自由精神,追求自由主义精神是反对神权的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处于晚明封建专制社会的中国,此时具有 性的市民意识抬头,以李贽为代表的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即所谓“异端”思想的兴起,冲击着封建礼法和秩序.汤显祖正是这一潮流的旗手,他提出“至情”说,竖起“言情”大旗.《罗密欧和朱丽叶》《牡丹亭》这两部东西方同时代的千古绝唱,正是那个时代人性自由解放呼喊的映照.尽管汤公和莎翁的思想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人道主义的范畴,但他们的作品在反映时代精神、揭露若干事物本质方面则达到了当时文学的高峰,在中国、欧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全民一致的戏剧观念.16世纪的英国对戏剧的爱好是狂热的,尤其是伦敦,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伦敦“这座城市就是一座伟大的戏院”.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句台词,“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成为民众的老生常谈.而在中国的明代,戏剧早已成为民眾须臾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戏谚云:“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由此看出,东西方剧作家和民众在戏剧意义的认识上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是打破“清规戒律”的单一模式.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古典主义悲剧有个显著区别,那就是古典主义戏剧条缕分明,规矩森严,讲究所谓的“三一律”,时间、地点和情节必须一致.莎士比亚无情地打破了这个界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地混合在一起,它使法国人的感情受到莫大的伤害,以致伏尔泰竟把莎士比亚称为‘喝醉了的野人’.”6莱辛则指出:“虽然这位英国剧作家没有遵循古典主义诗律原则,但是他更接近生活,对人物性格也表现得更加深刻.”7汤显祖也是如此,不肯遵守当时所谓“正宗”的“格律”的束缚.《牡丹亭》刚问世,便遭遇诋毁,臧晋叔说:“今临川生不踏吴门,学未窥音律,艳往哲之声名,逞汗漫之词藻,局故乡之闻见,按亡节之弦歌,几何不为元人所笑乎.”8这是典型格律派的语言,其措辞完全是颠倒黑白.《牡丹亭》所蕴含的厚重的人文精神,深刻映照了汤公艰辛的创作历程.戏剧对于他,不是消遣,不是把玩,而是战斗,是投枪,是一种理想的寄托和归宿.这一切都是臧晋叔视而不见的.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莎士比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莎士比亚全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再现之继承惯例
[摘 要] 莎士比亚戏剧中,继承问题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继承问题既是当时政治与经济力量角力的体现,又是社会秩序变迁的反映。本文将从阶级。

莎士比亚戏剧其爱情观
摘要:作为戏剧大师的莎士比亚,其戏剧早已家喻户晓。无论是他的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历史剧,都反映着某种深刻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其戏剧的深度和广度。本。

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主题展在首尔举办
据中新社首尔9月28日电 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共进,“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主题展28日在首尔中国。

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中女性形象
摘 要:《辛白林》是由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17世纪所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剧中人物性格鲜明且存在明显个性差异的两位女性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