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有力论文范文写作 有力人物争夺战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有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有力人物争夺战,本文是一篇关于有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有力论文参考文献:

有力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杂志人物分析论文历史人物论文人物论文

1954年,胡风在“三十万言书”中激烈批评当时文学报刊陷入“一层又一层的小领袖主义”、“有力的作家们进行了对于这些刊物的争夺战”,a其矛头所向,尤在于当时唯一的 级文艺理论刊物《文艺报》.胡风的批评未必中肯,但可以为我们在意识形态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报刊体制的视角——的确,《文艺报》是一份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在 控制之下”的刊物,b但它同时又是文坛上各种“有力”人物发生纠葛(或“争夺”)的所在.对此,《文艺报》主编陈企霞之子陈恭怀表示:“从《文艺报》创刊到1955年前后,文艺界上层领导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直是相当激烈的”,“《文艺报》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和批评的阵地,自然就成为矛盾的焦点”,c可谓知情之言.事实上,意识形态控制和人事纠葛这两种层面的“斗争”,始终交织、重叠于《文艺报》1950年代的办刊历程中.对此交互关系,目前学界仅对前者发生了兴趣,对其人事“争夺”过程则少有注意,而对此人际纠葛和《文艺报》编辑理念演变的关系,就更无关注了.

严格地讲,《文艺报》开始并非“争夺”之所.其创办动议起于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之前.最初安排胡风任主编,茅盾任副主编.但胡风顾虑到周扬的羁绊迟迟不愿就职,最后改由丁玲担任主编.可以说,丁玲出任《文艺报》主编几乎是“推让”的结果.其实解放之初丁玲由于担心和己生隔阂的周扬共事,甚至未考虑到北京工作.经过周扬的恳切相邀,丁玲才答应出任《文艺报》主编.而在新中国的一片意气风发中,周扬对丁玲确实有尽弃前嫌、共建党的文学事业的良愿.可以说,胡风所谓“一层又一层的小领袖主义”、日后文坛众所周知的“周(扬)、丁(玲)之争”在创刊之初的《文艺报》并不存在.1949年9月,《文艺报》正式出版.由于丁玲不乏疑虑的心理,兼之报刊“进行生产的环境并非自己所有,而是由历史所直接确立、给定的”,d她几乎以“无为而治”的方法主编.第1卷(1949年9月-1950年3月),《文艺报》中规中矩.一方面,对党的政治方针、文艺政策均表响应,另一方面,则恰当组织了一些学术讨论,如“关于中国旧文学的学习问题”、“美学思想问题”等专题,大都意见平和,就事论事.也很少发表批评文章,主要发表了大量工作经验和工作通讯文章.同时,还开设“文艺信箱”、“读稿随谈”等栏目,指导习作者.这种办刊风格平和有余,但亦不免显得无甚特色.但从2卷4期起,《文艺报》开始“变身”.该期刊出的编辑部“检讨”说:“(《文艺报》)主要的缺点,是没有通过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和政治更密切地结合,广泛地接触目前政治上各方面的运动”,“未能更好地和当前的文艺运动配合.”e当然,类似“检讨”在1950年5月间不少刊物都曾刊载,其背景是195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加强报纸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过和不少刊物止于敷衍不同,丁玲持积极落实态度,还专门为此召开了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中,丁玲承认《文艺报》对诸如“保卫世界和平”之类的运动“看起来总嫌有些点缀似的”,邵荃麟则建议《文艺报》“把全国文艺杂志搜集来,在作风上、编辑上、态度上来加以批评”.f

这种检讨和建议,意味着《文艺报》将步入“正轨”.2卷5期以后,《文艺报》表现出了领导全国文艺的姿态,主要动作即是推出“批评和检讨”栏目(3卷以后易名为“文艺批评”).在这些栏目中,《文艺报》有意识地展开了对“新的人民的文艺”内、外“异质成分”的清理.清理以批评和检讨两种形式,涉及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对“新文学”传统的重新叙述.3卷1期刊出的曹禺文章称:“我只是凭我个人的是非之感,在我熟习的狭小圈子里,挑选人物,构成故事,运用一些戏剧性技巧来表达我的模糊而大有问题的思想.”g3卷12期更以专题形式刊出读者对卞之琳诗作《天安门四重奏》的批评.这些文字,实际上宣布了“新文学”朝向“旧文艺”的下滑.其二,是对“新的人民的文艺”内部不合“轨则”者的批评,如《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 (企霞,3卷3、4期)、《我对〈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的意见》 (吴甫,3卷8期)、《为什么主题不明确》 (王朝闻,3卷8期)等.被批评者往往检讨,如朱定发表了《我的检讨和希望》 (3卷1期)、王亚平撰写了《对于〈愤怒的火箭〉的自我批评》 (3卷8期)、胡丹沸撰写了《跳出狭小的圈子》 (3卷9期)、胡考刊出了《我的检讨》 (3卷9期),等等.不过,由于周扬等对“新的人民的文艺”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设计,多数创作都难以“吻合”要求,所以这些批评多数显得挑剔甚至粗暴,譬如陈企霞对《腹地》的“酷评”.这种武断的批评作风使《文艺报》在当时文艺界留下了极为不良的印象:“批孙犁有什么道理?批碧野有什么道理?等那时人家一拿到《文艺报》就哆嗦:又批谁了?”h王林即对陈企霞的批评很不服气,他不但不写检讨,还为此上告 .不过,把2至3卷《文艺报》批评为“左得厉害”也不能说完全公允.毕竟,“民族国家并不轻易地容许差异”,i《文艺报》有其合理逻辑.同样,把“左“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丁玲也不公允.其实,此期间《文艺报》“粗暴”和其他负责人(如陈企霞)的躁厉、专断作风也颇有关系.而丁玲本人,至少此时还是希望以创作立身,对文艺界现状的介入兴趣并不浓厚.应该说,此时《文艺报》更多是顺势而为,亦无对主编权的特别敏感乃至“争夺”.

勃兰兑斯认为:“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程度来说”,“是灵魂的历史”,j而报刊实在也可以说是主编的“灵魂的历史”.如果说这一点在前3卷《文艺报》体现并不明显,那么进入1951年后就明显变得异样.1951年春,一桩意外改变了丁玲.此即丁玲受胡乔木之邀出任 文艺处处长.这是胡乔木用丁玲取代周扬计划中的关键一步.关于此事,丁玲晚年一直讳莫若深,“省略”了胡乔木的关键劝辞.这在胡乔木去世以后由陈明透露出来——胡乔木对丁玲明确表示“周扬不行,要让丁玲来干.”k此事内情复杂.大约在1951-1953年间,胡乔木在 内部逐渐表现出独揽大权、排挤陆定一、周扬的倾向.胡乔木何以如此不得而知,但他起用丁玲、冯雪峰乃至彭柏山等实力派人物作为自己“羽翼”,则是诸多文学史家未曾注意到的事实.丁玲在这场“胡、周之争”中是首先被推上前台的重量级人物.这是建国初期丁玲命运转折的关键.由此,“不愿 ,也不愿意争权”“只想搞创作”l的丁玲在胡乔木的压力和撺怂下,开始了自己短暂的仕宦生涯,也开始了自己“遗患”无穷的和周扬争胜的历程.所谓“周、丁之争”也逐渐为圈内人所了解.这影响了4卷以后的《文艺报》的“编辑哲学”.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有力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什么有力成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池磊·就做艺术圈边缘人物
他擅长于摄影与绘画的交错运用,影像中怪诞、离奇、讽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与波普艺术式的绘画相互构成,以冷酷的态度将其个性中的反叛语言符号化,并。

人物榜
1 洛克菲勒3月20日,全球最年长的亿万富翁、慈善家大卫·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岁。他是个标准的富二代,美国传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孙子,父母。

志伟兴业:打响厨房争夺战
与生俱来的创业热情,使肖林华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创业之路情有独钟。他带领着志伟兴业,逐步打破食品切割设备的市场竞争格局,通过优化产品性能,进行体验。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郭靖人物形象成因
武侠泰斗金庸先生在其作品中创造了无数典型的男性主人公形象,或正或邪,或亦正亦邪。但其作品中唯一一个极具正面形象,处处闪耀的人性光辉的就非郭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