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姐姐论文范文写作 对姐姐的文化解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姐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对姐姐的文化解读,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姐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姐姐论文参考文献:

姐姐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有人曾在读到海子的诗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后,突然问我:“为什么姐姐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结构里有那么重要的位置?”

这是一个好问题.

确实,除了母亲、父亲,姐姐就是最经常出现在抒情类文艺作品中的家庭成员了.弟弟一般不会被作为抒情对象,而哥哥、妹妹一旦作为抒情对象,往往已是恋人的代称.

在平辈亲属中,只有姐姐会在角色的原始意义上成为抒情的最自然對象,这揭示着,“姐姐”这个词,在心理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

“姐姐”的现代性

中国的摇滚歌手张楚,也是一个诗人,上世纪80年代,他的那首《姐姐》,就是一首好诗.他写道:“我的衣服有些大了,你说我看起来挺嘎,我知道我站在人群里挺傻等姐姐,我想回家,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了.”

在这里,姐姐其实像一个母亲,这种身份贯通性,更容易引起共鸣.歌里还有别的词:“我的爹他总在喝酒是个混球,在死之前他不会再伤心不再动拳头,他坐在楼梯上面已经苍老已不是对手.”

没有疑问,在这首歌里,“姐姐”是与“爹”相对的角色,前者温暖、关怀、可以依靠,而后者暴戾、强权、不负责任.这是两种相反的力量,而且正在此消彼长.

好的诗人,一定是在表面的文字里有更大的世界.在一个变革正在发生的时代里,父权衰落,家庭角色里一些被压制的感情在迅速释放,在社会权力结构里,也在发生着同样的变化.

这非常重要,是“姐姐”能够成为一种渺小个人的安全感寄托对象的基础.“姐姐”的精神位置,其实是一个现代问题.在古典抒情类文艺作品如诗词、音乐、绘画里,基本上找不到“姐姐”的身影,“姐姐”是在社会变迁之后异军突起的一个文艺对象.

中国的观念现代化进程,对父权的强烈攻击是开端之一,其逻辑结果之一是导向性别平等,相比父权解体,性别平等离现代社会更近一点,不过在中国,性别平等受政治的确认,因而在权利意义上比父权解体更早、更彻底地实现.而后者因为与社会控制模式相契合,逗留的时间更长.

传统社会里,姐姐的行为模式、感情承载也是和现在基本一致的,但因为地位太低,男性不会将之作为可流传的作品的感情抒发对象.一者不被主流接受,二者男人们也耻于展示自己内心的柔弱.

在当代,表达对姐姐之爱的一切社会掣肘都不再存在,对“姐姐”的被长期压制的感情就开始喷涌.

母亲的一部分

也许有点不好接受,但“姐姐”在古代中国曾是对母亲的称呼.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蜀谓母曰姐.”三国张揖在其训诂学著作《广雅》里说:“姐,母也.”北宋的《大宋重修广韵》写道:“姐,羌人呼母.”明代方以智编写的《通雅》记载:“江南呼母为姐.”

在当代福建省平和县、江西宁都县、山西临汾市等地,当地方言仍然以“姐”来称呼母亲.

文化是会遗传的,除开姐姐在家庭里确实承担着部分母亲的功能之外,中国人潜意识里也把姐姐当做母亲的一部分.

确切地说,姐姐其实是母亲身上的工具性功能独立出来的个体.母亲最根本的功能,是传宗接代(在古代事实如此),而且这种功能还不能到自身为止,她还要积极考虑儿子的传宗接代问题,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孙子也会被纳入她的考虑范围.

这部分工具性的功能,被灌输给姐姐,甚至在实质上将姐姐本身作为一个工具.比如到了近现代,还有一些地方的贫穷百姓有“换亲”的做法:你女儿嫁给我儿子,我女儿也嫁给你儿子.“换亲”就像物物交换,买卖双方很难实现对接,它的另一种变体,是把已经成年的女儿先嫁出去,获得嫁妆,用这部分收益去为儿子娶媳妇.

这个被先嫁出去的女儿,一般都是姐姐,无论自愿不自愿,姐姐都是一个可以彻底牺牲的存在.

在新中国,姐姐的牺牲也在继续,不过形式上就没有那么极端和直白.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姐姐,她直到12岁才上小学,因为要在家带弟弟妹妹.她前面有3个哥哥,都不用承担这一责任.而我的一个姑妈出嫁非常晚,因为她主动表示要为她的两个弟弟——我的父亲和叔叔建好新房才会离开,如果没有新房,那么两个弟弟极有可能娶不到媳妇.

这些经验事实都告诉我们,人们对姐姐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是对母亲感情的一种转移形式.直接表达对姐姐的感情与思念的歌曲,除了张楚那一首,比较有名的还有徐若瑄的《姐,你睡了吗?》、胡苏的《姐姐,我想你了》,刘和刚的《姐姐》,从中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对母性的依恋与颂扬.

刘和刚在《姐姐》里唱:“离开妈妈的怀就爬上你的背,有衣我先穿有吃你就退,姐姐,下雨为我衣当伞,风雪你在身后随,啥是疼呀啥是爱,就是半块糖果也要送进我的嘴.”

姐姐是母亲的影子,或者说,是一个能够跟随人们时间更长的母亲.

“合法”的“孬种”

既然姐姐在精神结构里其实是母亲的一部分,那为何人们有时却不直接以母亲为抒情对象,而要转而选择姐姐呢?

对母亲的抒情,可说是在家庭成员中占据最大份额的,但这种抒情有限制.其限制性在于,可以写母亲的慈爱,也很方便表达内心的感激与爱戴,但它不方便诉苦.一个合格的孩子,都知道不让母亲担忧是一个为人的原则,既不能让母亲感受到你在遭受痛苦,也不能让母亲悲哀于自己的孩子是个软弱、无能的“孬种”.

当然,即便不考虑上述因素,代沟也会阻碍母子之间除表达感情以外的其他内容的交流.

而姐姐不一样,她既有母亲的对象性,又有从母亲身上剥离出来的工具性,而且没有互相理解上的代际困难.这就让姐姐在已经脱离原有家庭(比如嫁人、远行)位置之后,仍然是弟弟或妹妹心理情绪上的“垃圾桶”.在姐姐面前,你可以“合法”地做一个“孬种”,因为在彼此认同的关系特性里,你有资格永远长不大.

关于姐姐的抒情文艺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姐姐的出现几乎都是回忆性的,人们似乎总不能在共处的时候认识姐姐的价值.姐姐在人生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时候,都是人的心智尚未长成的阶段,他在那个互动过程中感受温暖、感受关怀,但往往没有回馈意识,而是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姐姐之于自身的意义,只是进入了人的潜意识中,直到心智成熟之后,遭遇精神上的困惑时才会被调动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作品里对于姐姐的一切真情实感,本质上都是功利性的.

在当代社会,姐姐作为从母亲体内独立出来的工具性个体,这种工具性日益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藏身之所.随着一个人作为成熟的个体独立面对社会和国家,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力和不安全,有一种“回归母腹”的冲动,而姐姐,就是一个“母腹”的人格化存在.

恐怕还有必要说明一点:在本文中讨论的姐姐,其实特指好姐姐.我并没有姐姐,也羡慕那些有一个好姐姐的人,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那么牢记这句烂俗的话就非常重要:且行且珍惜.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南风窗》

结论:关于姐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姐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清正学校主题文化解读
“清正”文化是清远市第一中学(下文简称清中)的学校主题文化,“清”则清静、清雅、清远;“正”则正心、正气、正行。清静是学校潜心办学的现实需要,清。

网络传播时代恶搞文化解读
摘要 恶搞文化是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借助网络技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本质上说恶搞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样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后殖义视域下牙买加诗人古迪逊诗歌中家园形象文化解读
摘要: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牙买加女诗人洛娜古迪逊诗歌中的“家园”形象,探讨西方殖民势力在文化方面对牙买加的“家园”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深刻。

交运情感文化解读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拥有百余年发展史的交运集团(青岛)始终与时代前进同步,坚持实施文化强企战略,近年来培育打造出以“情感文化”为核心理念的企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