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冷漠论文范文写作 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冷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8

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本论文为您写冷漠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冷漠论文参考文献:

冷漠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的力量论文关于道德的论文手机依赖症论文法律和道德论文

摘 要:道德冷漠症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个体遇到困难,需要救助时,其他社会成员不予施救,其重要原因在于其他成员担忧受到被施救者反诬.被施救者反诬施救者的现象在当前社会上较为普遍,其发生原因主要在于被施救者将反诬视为获得利益的捷径,这种利益获取的价值超过了其所承担的道德风险.被施救者寻求获利捷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财富、机会等要素分配的体制性影响,特别是当前财富分配中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现象渐多,通过不良手段荻取财富的现象普遍.这与我国政治体制中大量特权空间和体制漏洞的存在关系密切,并在根源上归咎于地方官员政治权力自下而上产生、对下负责和实际上官员权力由上级赋予、对上负责的矛盾.

关键词:道德冷漠症;公正;体制;权利赋予机制

作者简介:王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研究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上海201241)

李秀芳,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上海200135)

从多起“彭宇案”到广东“小悦悦”事件,社会道德冷漠症渐人公众视野,成了街头巷尾竞相议论的话题,“当前社会还有没有公德?”这一问题徘徊在国人心中.近期,报刊、网络等媒体对于社会失信、公德缺乏的现象进行了密集报道,似乎给人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印象,媒体的报道难免具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社会不良风气和隐约社会道德冷漠症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

道德冷漠症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对其概念的界定和解释也纷繁复杂.万俊人教授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刘曙辉则认为,“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苏珊·桑塔格将其解释为:在社会冷漠情境中,面对他人的痛苦,旁观者一般会产生同情心,只是没有产生道德行为.“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对于社会冷漠症的产生原因,有学者从劳动分工的角度解释,认为分工在解放人的同时,也在毁坏人,用雅卡尔(A.Jacquard)的话说就是精细分工制造了孤立的个体、残废的个体、失望的个体.有学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经济的转型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建立在其基础上的道德关系.由于认识的偏颇,使许多人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视为一种社会的交换行为.还有学者从传统文化弊端的思路阐释,认为“在陌生人社会,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都普遍倡导明哲保身的消极处世哲学.如此种种等然而对于体制和权力产生方面的根本原因,学界却有意淡化、避而不谈,甚至慎言体制,讳言权力产生机制.当前,道德冷漠的体制性因素越发明显,并已成为任何人都不得不直面、任何研究都难以规避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何谓“体制”?简言之,是一国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等方面要素之间和要素内部的关系,是各种经济主体、文化主体和政治机构、制度、人员和决策活动等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完整的体系.它牵涉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更是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生长点.而权力运行机制是一国政治权力产生和制约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到我国而言,各级政府官员的权力产生甚至是各级官员的产生机制成为政治权力运行的原点.

一、道德冷漠症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冲突

道德冷漠的重要表现是弱者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甚至主动提出帮助时,其他社会成员或组织不予关心,拒绝帮助,甚至予以嘲讽.道德冷漠症表面上看是个人或社会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则是双方和多方在互动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较为典型的案例是社会上偶见的“要不要扶摔倒的老年人”问题,老年人摔倒后,只见到围了一圈人旁观,但无人愿意上前施救,甚至产生“谁救谁是傻子”,“谁救谁惹麻烦”的怪论.究其直接或浅表性原因,主要在于旁观者认为其本人所得到的“利益”(精神的或物质的)小于所承担的风险.旁观者担心自身利益的受损,更担心惹祸上身.尤为重要的是,当前社会上充斥了反面教材,施救者不得善终,动辄被栽赃陷害,媒体竞相报道一批批所谓的“彭宇案”,原本是见义勇为的施救者,行善后却被“反咬一口”,不仅使施救者承担了道德损失,又使其产生了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了既有社会公正体系,泯灭了社会公德和人类良知.可见,利益冲突是道德冷漠的直接原因,西方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思想与此不谋而合,其特征是以“效用或功用”为核心概念,以“幸福”——“趋乐避苦”来界定“功用”,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原则.“功用或效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针对强调动机论的道义论,强调要以经验中感受到的行为效果而不是动机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二是看这个效果能否带来快乐或幸福.生活实践中,受到上述“反面教材”的影响,施救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从救人产生“快乐、幸福”转变为救人容易被诬陷,造成行善风险成本的激增.

与此同时,法制原因加速了这种道德冷漠的形成,就法律体制性原因而言,法制不健全,施救和被施救的监督机制匮乏,以及后期的司法不公正是导致施救者“担心有人栽赃”的重要外在原因.其一,对见义勇为要不要立法,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原本道德领域调节的事情不宜扩展至法律层面,有的则力主将其立法,明确施救者和被施救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该问题尚处在理论探讨层面,即便出台,其效果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但是,倡导和构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强化监督机制对解决社会道德冷漠是奏效的,起码能让被施救者明白“栽赃陷害、反咬一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其二,社会呼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是要广泛搜集证据,以及将事实作为唯一准绳,确保此类事件的施救者免于错误制裁.此外,大量的硬件设施需要跟上,譬如道路上广泛设置摄录装置,施救的真相需要被及时记录.当然,这些是从法律的角度、证据保存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冷漠症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防止被施救者提出不合理要求,防范其“反咬一口”,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社会道德冷漠症的环境因素.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冷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冷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我国部分党员干部腐败的道德伦理根源
【摘 要】 文章阐释了国家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论述了党员干部要遵循伦理道德的必然性,解析了有些党员干部道德失范的伦理根源:“重情”的传统。

见危不救道德冷漠问题探究
摘要:近年来“见危不救”道德冷漠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成为社会不和谐的表现。结合法律和道德双重手段,提出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道德。

扶老恐惧症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反思
摘要:近年来很多人都犯上了“扶老恐惧症”,由扶不扶老人这类热点问题能够清晰的反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缺乏的问题,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高校德育需。

道德冷漠现象成因解决方法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