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理念论文范文写作 科学把握共享理念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理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科学把握共享理念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这是一篇与理念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科学期刊领导科学杂志社科学杂志社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摘 要: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目的和归宿,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科学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应避免将共享发展等同于平均主义、等同于坐享其成、等同于即刻共享、等同于共同富裕等几个认识误区.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质的规定性;科学把握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7-0046-03

作为新时期党治国理政“五大发展理念”的归宿和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理论上的科学认知是推进实践健康发展的基础,科学把握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前进,应避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共享发展具有差异性,避免将共享发展等同于平均主义

所谓共享发展具有差异性,是指共享发展的过程并非整齐划一、毫无差别,而是以公平为前提,允许合理差距的存在.之所以如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共享发展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居决定性地位,分工和竞争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导致不同群体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产生差异,加上地区条件、主观努力、禀赋能力等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主体和地区资源的不均等以及发展差异的客观存在.其二,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差异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共享发展允许差异的存在但是不等于允许两极分化和无节度的贫富悬殊,而是在公平的分配标准下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的核心是“公平”,他在第二个正义原则中指出:公平应当是“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1]他允许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差异的存在,同时主张给处境最不利的社会成员以最大的利益.而共享发展理念也正是承认差异的存在,并力图把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和程度之内的共享.

共享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公平问题提出的,但“公平”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标准是不同的,对待“公平”的态度也不同.表面上的平均不代表实质上的公平,如历史上追求的“一大二公”,其平均主义的制度安排表面上看起来实现了社会公平,但事实上却是最大的不公平,最终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曾强调“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表面上看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2]那么,实质上的公平是什么呢?我们以为,实质上的公平应以是否对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有利、是否最大程度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为依归.实质的公平往往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人的角度看,表现为起点、机会、结果的差异.人们在资源、主观努力、禀赋等方面的起点不同,导致差异的存在.同时,社会即便为每位成员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但由于个人条件的差异,最终也会导致差异的客观存在.第二,从地区的角度看,差异性表现为各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先后、快慢的不同.由于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自然、社会资源等先天条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国家政策的倾斜,最终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城乡之间发展存在差异.

共享发展具有差异性,将共享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平均主义具有严重的危害.一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将共享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平均主义会导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符合,最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从社会层面来说,会导致社会分配的不公,挫伤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从个人层面来说,会导致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共享发展理念调整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分配不够合理的状态,重塑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要求我们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既不过分强调效率,又不走平均主义的弯路,而是要在注重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允许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别,在适度差异又不失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故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要避免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平均主义的误区.

二、共享发展具有实践性,避免将共享发展等同于坐享其成

所谓共享发展具有实践性,是指共享发展理念不应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要落实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共享发展不等于坐享其成,共建前提下的共享要求每位社会成员投身社会实践.具体说来,这种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共享发展的主体具有实践性.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既是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生命表現和本质特性,人类社会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其次,共享发展的前提具有实践性.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物质前提,建立在经济不发达基础上的共享,只能是低水平的共享、贫穷的共享.再者,共享的全部内容需要实践.共享发展最终要通过国家政策去推动实现,不论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还是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均需要在实践中去完成、检验和发展.

共享发展具有实践性,只有共建才能共享.首先,共建与共享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共建表明了发展依靠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共享表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共享发展要求共同建设,不存在没有共建的共享,列宁曾指出:“因为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不激发一直沉睡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3]同时也不存在没有共享的共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4]其次,共建与共享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规律的真理尺度与人的需要的价值尺度的统一.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也应坚持共建的真理与共享的价值相统一,在共建中实现共享.第三,共建与共享是前提与归宿的统一.一方面共享发展要求各类群体和每位社会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行使相应的权利并尽己所能地工作,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有一定付出和贡献后,方能享有其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利益和报酬,共建是共享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13亿人民也理所应当是建设者和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在共建中实现共享,应在共享中不断共建.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理念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理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共享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文献综述
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

共享理念下我国推进人的城镇化的理论逻辑
摘 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城镇化割断了城市文脉的延续等。

基于RPA的财务共享中心应收管理优化
【摘 要】 应收管理一直是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业务,虽然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应收流程管理的优化有目共睹,但依旧存在过多人工操作造成的时效长、成本高、。

财务共享中应收流程优化
本文以应收账款及收款流程为例,阐述了财务共享中心应当如何持续优化服务、挖掘管理价值。随着共享服务理念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企业设立共享服务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