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物论文范文写作 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方法概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方法概述,本论文可用于文物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文物论文参考文献:

文物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方法有哪些论文调查方法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保存至今的陶瓷文物普遍存在着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危及文物的安全,因而对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迫在眉睫.出水陶瓷尤其是海洋出水的陶瓷文物,因其复杂的病害机理而逐渐被文保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参加了2016年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出水陶瓷文物脱盐技术培训班,通过短期系统地理论学习与保护修复实践,以2件“南海Ⅰ号”出水的宋代瓷器作为保护修复案例,试着探析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流程,并对现有修复技术手段提出若干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出水文物 保护修复 南海I号 陶瓷 宋代

一、绪论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貌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来的,原指中西陆上通道,因为主要贸易输出品是丝绸,故做到名.此名出现后,学术界又延伸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海上交通路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船载运的“杂缯”即丝绸.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

在宋代,随着船舶制造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当时船只的远航能力大大加强.宋朝同许多东南亚沿海国家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广州彼时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海上私人贸易日渐繁盛.1219年,南宋政府下令以丝绸、陶瓷交换外国的商品,因而中国陶瓷和丝绸向外输出的数量日益增多.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搜寻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意外地从水下24米处发现一艘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文物.沉船的位置正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上,业内专家认为这艘沉船的历史价值将是巨大的.这是一艘南宋早期海外贸易船只,满载陶瓷沉没于广东阳江海域;俞伟超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这艘宋代沉船命名为“南海Ⅰ号”.它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后经过几次探测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8万件,其中不少文物堪称国宝级.随着2007年“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大批宋代精美陶瓷浮出水面,出水陶瓷的保护工作也日益做到到重视.

出水陶瓷文物原本是我国历史上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外销的陶瓷器.在海路运输时,一些商船因故沉没,船上所载陶瓷后被打捞出水,它们被统称为出水陶瓷.由于船只倾覆的情况各种各样,有时会造成部分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泥沙之上,另有一部分会被渐渐彻底埋入沙泥之中,这样就造成出水陶瓷出现两种状况:一是散落在海底表层的陶瓷器经过海底暗流和泥沙的不断冲刷,其釉层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二j 埋入海底泥沙下的器物相对能保存做到比较完整,但由于在海中已浸泡千百年,海水盐分会对釉和胎造成侵蚀.

在我国,虽然有着传统的陶瓷保护技艺,这些技艺在某些时期也取做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受材料和保护理念所局限,已经明显无法符合当下文物保护的标准.因此,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手段,并将之与传统修复技艺相融合就成了题中之义.然而,目前我国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法主要应用在陆地出土的陶瓷器上,国内对于海洋出水的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始,随着水下考古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华光礁I号”“南海I号”与“南澳Ⅰ号”为代表的多个沉船遗骸及大量文物相继打捞出水,许多古代陶瓷文物亦随之浮出水面,如何做好出水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探索出一套高效、耐久、可复制的方法理论基础,并迅速付诸实践,是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南海I号”出水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实践

常见的保护修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可以把陶瓷修复工作分成三类:研究修复、商品修复和展览修复.[1]海洋出水陶瓷长期处于海洋环境中,受到海水侵蚀、海洋生物污损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给陶瓷的保护及修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数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艺和流程是相同的,包括清洗、脱盐、拼对粘接、补配、加固、打底、作色、仿釉和作旧.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的每一项工艺又要根据器物的保存状况及实际保护要求,选择特定的材料及流程.本文选取了此次培训课中笔者参与修复的2件“南海I号”出水陶瓷作为案例,论述了这2件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流程.

(一)保存状况与制作工艺背景考察

1.器物原保存状况

“南海I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船上保存的陶瓷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幸运的是,沉船船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被泥沙掩埋,且沉船区域泥沙细腻,隔绝了器物本身被海水的冲刷和好氧生物的污损,所以部分陶瓷器保存较为完整且釉面光亮.

这2件瓷器在被打捞出水前均埋藏在水下24米处的沉船上,船体上覆盖有厚约1米的海洋沉积物.出水瓷器经过发掘现场的保护处理后,被移至实验室,并对其进行静态去离子水浸泡脱盐.

2.瓷器制作工艺背景

在对瓷器进行保护修复前,必须对它们的胎釉、材质等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补配材料.

王艳蓉等利用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南海Ⅰ号”出水的部分青白瓷、青瓷、绿釉陶的胎釉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器物表面的腐蚀物进行观察和物相组成分析.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青白瓷样品胎体具有低铝高硅的特点(Al2O3含量低于19%,SiO2含量约为73%),属江西景德镇湖田窑;青瓷样品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Al2O3含量为13.32%~19.12%,SiO2含量为72.89%~78.30%),属浙江龙泉窑;绿釉陶样品的成分特征与福建地区瓷土较为相符,可能来自于福建磁灶窑.[2]

笔者此次培训课程中所选定修复的2件瓷器分别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碟和宋代龍泉窑青釉刻花碗.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碟为印模成型,内外均施青白釉,折沿处模印卷草纹,内底模印折枝花,以荡釉、浸釉相组合的方法通体施青白釉,装烧工艺为垫饼支烧,并伴有火石红,系高温一次烧制而成.龙泉窑制瓷历史悠久,从北宋晚期开始大规模烧造,至南宋时已完全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且矮,整体具有稳重感.宋代龙泉窑青釉刻花碗为灰黑胎,符合南宋前期闽北浙西地区龙泉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使用石灰碱釉,这可令青釉厚挂而不致垂流,釉中气泡也不致过大;且多次施釉,使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闪灰色,釉光柔和淡雅.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文物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于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认识与
摘 要:纸作为最古老的文化载体,在历史以及时间的流逝中其势必会出现老化以及损坏等问题,在实践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加强地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是值得探。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合并方法概述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引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了微观企业行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到的作用,中国经济学者越来越重视微观数据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风景名胜区的文物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不仅能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还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传承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获得丰富的社会效益做好国家。

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方法概述
财务危机不但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财务管理理论和企业预警理论为基础,综述了关于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方法,从一元判别。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