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城市化水平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城市化水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我国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述,本文是一篇关于城市化水平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城市化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化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综述论文范文论文综述模板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综述范文

摘 要: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主要有两种: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一般包括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而复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涉及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文章分析了单一指标法在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论述了解决办法;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复合指标法,在评价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复合指标法构建指标体系通常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 测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2-008-03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过程,主要反映在: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业为主的过程,城乡社会结构出现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过程,文化景观表现为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的过程,通常用城市化水平来反映研究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程度.由于人们对城市标准的判断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经济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刻画的,因而关于城市化水平的度量也相应分成单指标方法和多指标方法.其中单指标方法(或称单一指标法)一般采用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或城市用地扩展数据等来衡量;而多指标方法(或称复合指标法)则是根据城市的多方面基本特征,考虑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人口素质等方面选择区别于农村的指标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测度.目前,我国关于城市化内涵,城镇人口定义以及测度指标方面尚无统一定论,加上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使得城镇人口等指标的确定较为混乱,导致地区间城市化水平测度不够严谨,也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程度的认知.研究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地分析城市化水平,加深对城市化进程的了解,探寻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及缓解“伪城镇化”现象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对1990年以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设定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进行简单述评.

一、单一指标法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的相关研究中,有些学者采用城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采用城市用地扩展数据来衡量研究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这一单一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定量分析时比较方便.

(一)人口指标法的研究

目前,为了地区间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国际上较为常用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来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在我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尚无统一标准,城镇人口的演变大致受以下两点因素的影响:其一,市镇制度演变;其二,人口普查标准.在了解我国城镇人口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可看出我国城镇人口在统计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行政区划调整频繁,从具体调整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撤县设市、撤地设市和地市合并、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以及乡改镇和乡镇撤并、镇改街和村改居等.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加大了城镇人口统计的难度,不同年份同一地区的城镇人口可能存在较大出入,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研究;二是非农人口的定义不明确,在非农人口的界定上,学术界存在一些分歧.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这就忽略了隐性城镇人口对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影响,使得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偏小.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特点以及上述提及的人口指标法计算可能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在进行城镇化水平研究时,考虑到隐形城镇人口的影响,针对人口口径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对我国普遍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口径进行了修订.主要有:白先春、凌亢、郭存芝、金志云等学者认为城市化人口应该是显性城市化人口和隐性城市化人口之和,并考虑到隐性城市化人口主要活跃于城镇的边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式;赵群毅、周一星、王茂军等学者采用联合国法来构建基于“五普”口径的各省区历年城市化水平数据.此外,要解决城镇人口指标计算问题,除了修改城镇人口口径,还可以通过讨论城镇人口定义的变化,对漏登人口和城镇人口定义变动的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针对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进行调整.

(二)其他单一指标法

鉴于我国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县市建制的多次变动以及政府政策的变更,使得城镇人口统计发生了多次变化,城镇人口比重这一单一指标在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研究上稍欠妥当,因而,有些学者试图通过其他指标的测度进行城市化水平研究.土地为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通过分析城镇用地扩展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关于城镇用地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的边缘地区、市郊地区或城乡结合部,通过借助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域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格局演变规律.这虽然有利于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对于调节和控制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只是从侧面反映城市化水平,在进行城市化相关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口和土地指标的选取均属于单一指标法,此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极易忽略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转变.此外,城和乡的界定也很难明确,城乡人口的划分和城镇土地的界定上存在困难,这些都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因素.

二、复合指标法

根据指标体系确定的综合性原则,构建复合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单一指标法相比更加全面.因此,国内学者纷纷从影响城市化不同侧面的因素出发,采用复合指标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研究.总结我国学者关于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可以分为3类,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或者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考虑到其他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还可以将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具体指标分为4类,即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水平等,而国家区域政策的影响可认为内化在经济发展和人口等因子中,不再单独考虑;此外,还可以从人口、经济、社会、居住环境或土地城镇化等4方面进行考虑,也可以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城市化和景观城市化;又或者将指标分为以下4类: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服务发展等.为了更好地反映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可以从经济总量和结构、社会发展、人口素质、人民生活和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化内容的复杂性和全方位性,还可以从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域景观的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环境状态的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有些学者在选取反映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指标的同时,也加入了反映生态建设水平和空间集聚水平的相关指标;又或者将评价指标分为以下5类:反映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城市设施和环保等方面城市化的指标,反映人口、经济、生活、空间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指标,或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及人居环境的指标.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城市化水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城市化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测度指标体系
[摘要]文章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素市场、农产品市场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测度指标体系。就构建原则、指标分析等相关問。

中西方对比视角下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究
摘 要:目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评估指标过于单一,指标难以量化,导致考评结果准确性差。本文对国内外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相关研究。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和重构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喜人的数字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会引致中国社会进一步非均衡发展的新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召。

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推进“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进程,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为了对高等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基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