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写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困境与解决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高职院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困境与解决路径,本文是一篇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商业模式论文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摘 要]文章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无法实现校企双赢;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校企双方难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进而从转变合作观念,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基点;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徐叶军(1980- ),男,江苏南京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4-004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纲要》不仅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要求,也指明了发展道路,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1.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无法实现校企双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双向互动的合作关系,以促进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相结合,相互优化结构,以形成竞争优势.高职院校在技术攻关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企业在市场化和商业化上具有优势,可以吸收高职院校人才,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校企合作循环圈只有高职院校与企业两大主体利益实现共生互惠,才能良好运转,也即“学校与企业联合、互利互惠、建立一种长期而稳定的教育合作模式,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合格,企业使用人才称心的校企双赢的目的”①.如果不能实现双赢的目的,校企合作必然会陷入困境.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根本出发点是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的出发点则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更多地关注如何“赚钱”,两者在价值文化上是不对称的,已成为制约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目前,校企合作多呈现高职院校积极、企业消极现象,高职院校单方面考虑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将企业当成毕业生接收基地,忽视了满足企业利益的问题.当今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竞争激烈,校企合作能否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扩充其生存发展空间,是企业首要考量的要素.如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无利可图,其参与热情必然低落,甚至出现排斥情绪.此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本较高,且市场经济下人才的流动性很大,如何保证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不“跳槽”亦是个难题,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问题上积极性不高.

2.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二者的利益满足度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校企合作要想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仅有校企双方的努力还不够,政府必须在校企合作的互动链条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校企合作存在着多种风险,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多停留在学术理论层面,能否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和商品化的批量生产还充满了未知,企业根据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开发出的产品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也是不确定的.这些风险直接导致校企双方的合作处于浅层次,难以达成实质性的合作,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会涉及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健全的政策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校企合作将难以深入开展.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是十分有必要的.

3.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校企双方难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两大主体的通力协作,缺一不可,但在合作过程中,往往高职院校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水平低,甚至流于形式,合作现状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不足.一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优势不明显,科技服务能力较弱,在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缺乏生产性实验室和设备,难以寻求到与其进行合作的企业.三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具有不可替代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知之不详或所知甚少,部分企业抱怨毕业生“什么都不会”.“校企之间合作创新的原动力在于彼此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以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推动创新发展,实现1+1>2的叠加效应.”②高职院校提供不了与企业进行互补的优势资源,校企合作自然就举步维艰了.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路径

1.转变合作观念,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基点.要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基点,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转变合作观念,明确认识校企合作的实质.高职院校不能从学校的单方面发展考虑合作,要立足于两大主体的共同发展,在坚持高职院校自身價值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以实现两种价值文化的平衡,在互不冲突的前提下更好地求同存异.高职院校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合作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更不可能长久,校企合作概莫能外”③.校企合作不仅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也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把育人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则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转变观念,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提升自身价值的文化层次和内涵.

第一,高职院校要弄明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从而在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目前,校企合作中只有“校”没有“企”,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学校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的模式,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突破.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在科研创新等层面取得重大发展,把理论研究和企业迫切需要的技术创新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信息、知识、人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让企业看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可能性.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概括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法律保障缺失、管理制度缺失、模式与内容不完善三个方面的现状,并在此。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摘 要: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都在研究新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迄今为止,会计专业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学科体系。本文立足于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