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族音乐论文范文写作 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和当代表达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民族音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和当代表达,关于免费民族音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民族音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民族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论文当代音乐杂志文化自信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2016年10月12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新作《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启序幕.起初,闻此消息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啊?”(惊讶),因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尚未用过民乐演出作为开幕剧目.很多观众对民族音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古老而悠久的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等以及《梁祝》等经典的民乐作品,陌生的是现在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演出.在一般的家庭教育中,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也更受家长青睐.据悉,中国目前的文艺演出市场中,民族音乐的份额非常少,全国各地的民乐表演团体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中国民乐的发展正面临着瓶颈,业内都清楚,民乐不能只有“老三篇”,但民族音乐如何创新也成为一道难题.在这样的现状下,一场民乐演出如何站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的国际化、当代化的舞台,并且成为开幕演出?这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直到开幕当晚,一场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海上生民乐》,才让众人消除了疑惑,不由得发出“啊!”的赞叹.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海上生民乐》谢幕了,但是围绕此台演出的思考才刚拉开帷幕.譬如:《海上生民乐》中的创新是否成功?成功在哪?如何让民族音乐具有当代气质、进行国际表达?这场以“传承、创新、融合”为主题的民乐演出传递了什么值做到关注、借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这些问题,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著名戏剧家罗怀臻、青年乐评人李昂以及主创团队中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副秘书长、《海上生民乐》总策划刘文国,上海民族乐团团长、演奏家罗小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上海采风:《海上生民乐》中,每个曲目都进行了新的编排,进行了创新,与此同时融合了书法、戏曲、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怎么看待这些创新形式?对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有哪些启迪?

刘文国:从艺术上分析,这次的音乐作品中,每一首曲目,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当代新作,都是经过重新创编的佳作,对应了传统和现代,经典与创新.这些作品既体现了民族化的丰厚底蕴,又融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品味.其次,在表演形式上,除了原汁原味的民乐精彩演奏之外,又融合了吟诵、吟唱、舞蹈、戏曲、绘画、书法、电声、爵士等全球文化元素,使中国古老、悠久的民乐,与世界经典音乐,在奇妙的对话中融会贯通,形成异曲同工之妙.从中,体现出海派民乐作品的融合开放和创新特质.在舞台美术设计上,采用了当代视觉美术的理念,以大时空的方式进行多媒体视频效果处理,以此来挖掘中国民乐在表达上的虚实结合的写意意境,把听民乐和看民乐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一台民族音乐的精品,体现了东方特质、当代表达,简约、唯美的视觉效果.

罗小慈:中国的音乐跟中国传统文化、跟中国的哲学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的音乐是中国人的精神智慧的一个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同时,海派艺术又特别开放,特别鲜活,我们就先抓住这样一种总的气质.通常民乐的音乐会都是大杂烩,展现出来的气息是断的,所以这次演出我们想用一个文学性的结构来呈现,赋予更多文学的质感,这样的尝试还是第一次.《海上生民乐》中,我们用了《风》《雅》《颂》《和》四大乐章,并有我们自己的解读.《风》是指古风自然,体现中国古老的哲学:上善若水,讲究天人合一.《雅》是侧重体现内在和外在的自我修为,表现中国文人的内心世界.文人音乐最早是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但是后期走到自娱自乐的境地,格局不够大,比较小众.这次的“雅”中,我们是想体现“新文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乐团创作理念上的一个大的方向.比如古筝独奏曲《墨戏》,呈现的不仅是文人自身的一种小情小调,还有他对这个时代的一种激荡和感悟.再如《剑器》,作曲家从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中汲取灵感,非常有风骨,民乐中像《剑器》这样比较犀利的作品是不多的.第三个篇章《颂》,呈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演出中我们选择体现中国历史上的三段生死爱情,反映中国人的浪漫.最后一个篇章《和》体现了“乐和天下”,即费孝通讲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篇章中的节目《蜂飞》是用中国乐器来演奏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炫技派作品《野蜂飞舞》,呈现民乐演奏家的当代魅力,与当下世界音乐的互动.青年作曲家黄磊以经典唢呐曲目《百鸟朝凤》为蓝本,编创出唢呐与电声跨界的作品《凤舞》,也给出了青年创作者对民乐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古以来,中国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当代性.诗歌乐其实是一体的,以前唐诗宋词都是可以吟唱的.王维等很多诗人,还是大画家,且精通音律.因此,《海上生民乐》中,我们也加入了其他一些艺术手段,给予更丰富的视觉上的补充.《海上生民乐》从最初的创意策划到最后的呈现,经历了一年多时间,反反复复地推敲修改,从艺术节的领导到相关专家都给予我们很多好的建议.我们会继续打磨这部作品,在全国进行巡演,并争取走出国门.

罗怀臻:许多年来,民族传统音乐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希望重新融入时代主流,为此做了各种尝试,包括交响化、新民乐、跨界混搭、时尚化.现在回头去看,一切尝试都没有白费,所有努力也都没有最后完成.上海民族乐团的《海上生民乐》,可以说在不经意间作了一次总结,把民乐人许多年来的有益探索,把民乐创作与演出中各个局部的尝试和革新,在上海作了一次整合,以一场风格感鲜明分寸感做到当、相对完整和谐和完美的原创性演出,实现了民族音乐当代演出的审美转化.

艺术创新,不仅是局部性技能性的创新,更是在局部与技能性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进而实现的整体性的审美品格转化,而支撑整体性审美品格转化的,既离不开深厚的积累,更要有文化创造的自觉和自信.《海上生民乐》作为一台民乐形式的演出,融进了民族舞蹈、民族戏曲的表演,也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其它艺术门类的介入,都没有反客为主、喧宾夺主,反而起到了营造情势、渲染情境、放大情感的积极作用,并且构成和谐.

何占豪:我认为这台音乐会的创新表现在这么几点:首先,乐器的选用不拘一格.以前的观念里民族音乐一定要纯,某种音乐就一定要用某一种乐器,否则就觉做到不正规.我们知道,乐器是世界各地的老百姓创造的,但是创造了这个乐器之后,是不是就只能这个国家演出来才有所谓的风格呢?不,乐器它本身没有民族性,它是一个工具,如果这个乐器跟某个国家的民族音乐语言结合做到好,久而久之它就能成为这个民族音乐的乐器.《海上生民乐》这台音乐会就打破了乐器过去固有的门户之见.其次,新在跨界,运用了综合艺术,如舞蹈、昆曲、书法等,还融入了舞台背景、灯光等视觉艺术,借用其他艺术来帮助节目更好地展现音乐形象,更好地让听众理解音乐内容,这也是一种创新.

结论: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民族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 要:本文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所依据的哲学立场予以分析探究,推崇一种融合的哲学态度,兼容传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音乐教育理念。。

探寻文化自信的历史溯源与其当代价值
摘 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并首次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

译介陕北民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摘要:陕北民歌具有深刻的纪实性,独特的艺术性,而且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研究和翻译陕北民歌,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摘 要:文化自信在今天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这表明文化的作用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因为它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如果正确地利用好了文化这张无形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