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皈依论文范文写作 逃离和皈依间的诗和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皈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逃离和皈依间的诗和真,本论文为您写皈依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皈依论文参考文献:

皈依论文参考文献 诗潮杂志现代诗投稿

[摘 要]本文拟从生态传记和电影叙事的结合部来解析纪录片《灰熊人》,通过分析该文本自然/荒野、自传/他传和真实/虚构三个方面的“书写”特点,旨在剖示《灰熊人》中这一“传中传”生态叙事的主题.在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叙事中,提摩西·崔德威同时认定了自己作为影像制作人和生态战士的身份,他追求诗性的人生与真正的荒野,倾情演绎的是一个游走在文明与荒野间的“诗与真”的自我.

[关键词]《灰熊人》;生态传记;荒野;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1-0114-08

[作者简介]钟 燕(1975—),女,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生态批评研究.(北京 100871)

Title: “Dichtung und Wahrheit” in Grizzly Man

Author: Zhong Y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cumentary Grizzly Man from a perspective of ecobiography and movie narrative. By studying three primary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vie text ― nature/wilderness, autobiography/biography, and fact/fiction,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heme of this ecobiographic movie. The director, Werner Herzog, narrates a life story of Timothy Treadwell as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and an ecowarrior, a hero between culture and wilderness and of “Dichtung und Wahrheit”.

Key words: Grizzly Man ; eco-biography; wilderness; fiction

提摩西·崔德威(Timothy Treadwell),浪子与英雄,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独自露营,与熊为伴,毫不设防,一连十三个夏天.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他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自己遭遇大灰熊的点点滴滴,共一百多小时的生态纪实录像是崔德威用“事实的真实”书写的灰熊人日记,某些影像纪录拍摄的时间除日记中常见的年月日外甚至精确到了时分秒.2003年10月5日晚,灰熊人崔德威遭到灰熊重袭丧生,他的影像日记之笔——摄影机(仓促间没被打开镜头盖)录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六分钟.

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纪录片大师,排名美国《娱乐周刊》“世界最伟大导演”第35位.在2005年发行的影片《灰熊人》里,他既当编剧导演,又亲自做专访、念旁白,然而更多的却是剪辑了提摩西·崔德威自己拍摄的录影.赫尔佐格力图重现崔德威的灰熊人之路:一个浪子自编身世,通过电影奇观华丽转身的故事;一个在社会和自然间往返,在“事实的真实”和“虚构的真实”中游走,用独白进行对话,以死亡祭献自然的影像艺术家和生态主义者的故事.

《灰熊人》是一部自传片,也是一部他传片,更是一部生态传记片.为剖析主题,本文着重从生态传记和电影叙事的结合部来解析电影《灰熊人》“书写”行为的三个特征,即:文明与荒野的抉择;自传与他传的交织;真实与虚构的艺术.

一、文明与荒野的抉择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Herry Did Thoreau)从一条侵入湖境的铁路线预见到了工业文明与自然荒野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①的观点.梭罗对美国最早期的自然写作作家威廉·布雷德福(William Bradford)情有独钟,因为这位新大陆的开拓者对于“满目苍凉”的荒野世界的深情描述不是起源于绅士们从城市对自然的想象,而是起源于“农夫的窗口”.②事实上,布雷德福在《普利茅斯开发史》中描述“荒凉野蛮”色调的美国新大陆时感叹说:如果拓荒者们“回顾身后,那里则是他们横渡过的大洋,如今已成为把他们与文明世界隔开的屏障和鸿沟.”③布雷德福笔下的自然影像及他对文明世界的“回顾”,似乎向我们揭示了美国自然文学从一开始就烙上的一种双重矛盾:“对自然的热爱与恐惧相交织,对物质文明之追求与保留净土之向往相抵触.”④

《灰熊人》是用摄像机书写的自然文学,它特写凸显了自然荒野与物质文明的矛盾.崔德威在文明与荒野间徘徊游走,他是个矛盾体.导演赫尔佐格在旁白里说:“他在与文明抗争,是同样的这种文明曾使梭罗住到了瓦尔登,使约翰·缪尔走入了荒野.”⑤

如同曾拒绝交税的离经叛道者梭罗,崔德威说如果必要,他会是个持异见的美国人.影片中2001年的阿拉斯加保护灰熊探险之旅即将结束之前,崔德威在自架的镜头前怒骂特迈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因为两个月里他们只在公园上空飞巡了两次,却对自己保护灰熊的行为横加干涉.崔德威因此而迁怒制定条规限制其行动的美国政府,忿恨讥笑那些挖苦过他的人,诅咒渔人、偷猎者以及以熊谋利的摄影师、旅游者、商人.诚如赫尔佐格所评,崔德威不可和解的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整个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

文明社会里的酒精、毒品和曾经差点要了崔德威的命.在镜头前的自白里,崔德威讲述了自己酗酒成性不能自拔的过往,是大灰熊“创造了奇迹”,救他于沉沦的深渊.他动容哽咽着说:“以前我没有生命,现在我才有了生命.”而这种新生,是大灰熊给的.在他1997年发表的自传《还好遇见大灰熊》里,我们更看到了一个不仅酗酒而且吸毒、斗殴的浪子.他写道:“毒品也进入了我的生活,与酒精共同分享我的生命,啃噬着我的灵魂.”一次过量服用曾让他擦肩死亡.在颓废的生活里,他因斗殴几被杀,“所以随身揣带,即使到公共场所,也不会忘记在裤腰带上插上.晚上睡觉时,也一定把门锁上,并且在床边放了一把M-16”.⑥

与其在文明中沉沦灭亡,不如在荒野中振作重生.崔德威自小就保护青蛙,怜爱松鼠,渴望荒野.他在文明社会中行尸走肉般的苟活里,终于想到自己还有一条退路:“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多么渴望能骑着野马,或呼喝着狼群疾离人群而去,去到某个地方,没有城市中喧闹的车声,也没有刺眼的霓虹灯火,一个宁静、无纷扰的地方.那里,就是我的庇护所.在生命意义所存无几的时候,这个地方是我唯一的冀求,我必须找到它,否则只能死去.”①阿拉斯加是崔德威的梦想之地,那儿如他所愿,是个有山、有水、有许许多多野生动物的美丽的地方,阿拉斯加的冰川地貌将崔德威与文明世界隔绝开来,让他“离人们远远的”.导演赫尔佐格认为狂野的阿拉斯加是崔德威灵魂的象征.在荒野的营地里,他与文明抗争,与心魔决斗.

1989年初访阿拉斯加后,自1992年起的每个夏季,崔德威以大灰熊保护者的身份住进了阿拉斯加的灰熊栖息地,把那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在日记中,他经常说人的世界是不属于他的,原始的大自然才是他的家,狐狸提米一家是他最亲近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嬉闹.他清楚人熊有别,但努力地让自己与熊之间的身体距离一步步地减少.他给常遇到的大灰熊一一取名,影片中他亲切熟稔地呼唤16只大灰熊的名字,看他们吃芦苇捕鲑鱼打架恋爱,为他们唱温柔的歌.他触摸大灰熊的鼻子,与大灰熊一同游泳.他与熊聊天,学熊吠以驱逐人类.在与生物学家玛妮·盖德的信中,他说:“觉得自己想变成一只野生动物”;“必须变成一只野生动物以适应这儿的生活.”在逃离文明的崔德威眼中,野生动物,尤其是大灰熊,是荒野的象征.崔德威对荒野的爱,融在了他对大灰熊的亲近里,融在了他对大灰熊的想象里.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皈依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皈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听园西疆杂述诗所见同光年间乌鲁木齐城市景观
摘要:清代是继盛唐之后西域诗创作集大成时期。萧雄的《听园西疆杂述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以组诗的形式生动的再现了萧雄在西域的民俗见闻,补充了。

论企业融资成本和信息披露间关系优化
摘要:市场体系多层次的推进与投资者需求的不断精细化,提高了信息披露行为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和重要性,研究企业融资成本与信息披露间关系也日渐成为企业界。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地方政府间合作演化博弈
摘 要:京津冀首都圈近来受到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困扰,政府及企业在积极寻找治理方法。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建立非完全理性人假设,研究了同级政府府际。

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效率分析
摘 要:公正、稳定、高效、可流通的交易机制是所有证券市场想要完成的目标,但是由于现实市场自身的制度因素、成本原因、摩擦影响,导致交易机制对市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