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论语论文范文写作 论语寝不尸新释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论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论语寝不尸新释,该文是关于论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而“尸”乃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夏“立尸”,商、周“坐尸”.“尸”当时之坐姿非今之垂足坐,而是跪式坐,即“屈着两膝,膝盖着地,而足跟承着臀部,首俯而背曲”.因而《论语》中的“寝不尸”意谓睡觉的时候不要采取“坐尸”之姿,而不是杨伯峻译注之“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

关键词:《论语》;寝;尸;坐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语·乡党篇》中的“寝不尸”,杨伯峻《论语译注》将其翻译为“孔子睡觉不像死屍一样[直躺着]”.[1]107徐志刚《论语通译》译作“[孔子]睡觉时不是像死尸那样直挺的躺着”,并将“尸”注为“死尸”.[2]如此等等的译注,是对《论语》原文的误解,问题出在以“尸”字后出的引申义来解释春秋时期“尸”字的含义.杨伯峻为名家,其《论语译注》又被高校作为教材,而将“寝不尸”作如是解谬种流传以误人子弟:从而表明有进一步进行释解的必要性.

今人将“寝不尸”中的“尸”误读作“屍体”,来自于战国之后古人的解读.如三国时之魏国何晏《集解》引包咸注“尸”为“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而《四库》本“义疏”却作“苞氏曰:不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也”;“注疏”作“包曰: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3]196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尸,谓偃卧似死人也”,并引范氏曰:“寝不尸,非恶其类于死也.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虽舒布其四体,而亦未尝肆耳.”[4]103清代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引段玉裁注“寝不尸,恶其生之同于死也”.[5]这些注释皆似是而非,强作解语.问题在于误将“尸”字为“屍”字,且以“尸”的引申义释解“寝不尸”.

对“寝不尸”的正确理解,关键在于一个“尸”字.即“寝不尸”之“尸”,究竟是屍体之屍,还是祭祀之尸?而古人中固然有将“尸”正解为“坐尸”者,又因为古今之坐姿不同而生误解.

一、“尸”字概念史略

任何一个字的意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具体的语境(context)中其内涵与外延甚至褒贬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变化.这个字的具体意义决定于其被使用的具体语境,即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词的“意义即被使用”.[6]“尸”这个字也是如此.

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认为“尸”字字形“从人而曲其胫”.[7]康殷《文字源流浅说》称“尸”字“像弯腿的人形”.[8]周克庸《〈论语·乡党〉“寝不尸”训解》认为,“寝不尸”的“尸”字,“应训为‘曲胫’”.[9]从金文、小篆等字体来看,显然“尸”字乃曲胫而“坐”(春秋时期的坐姿,是“屈着两膝,膝盖着地,而足跟承着臀部”[1]107)的象形,即“尸”的姿态乃是(代表死者)受祭者的坐姿.

“尸”字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10]438在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尸”作“受祭者”解,且采用春秋时期的“坐姿”.孔子的弟子自然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记述孔子所谓“寝不尸,居不客(一说为容)”(《论语·乡党篇》)的.

“尸”字作屍体、死屍之意讲是战国时期人们由“如祭祀之尸,不言不为”(严粲语)引伸出来的,其意义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展而成的.战国之后的文献资料中,“尸”字往往作“屍体”解,如司马迁《史记·周公世家》云:“以其屍与之”.

《说文解字》云:“尸,陈也,像卧之形.”[11]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崩薨》曰:“尸之为言陈也,失气亡神,形体独陈.”这里对“尸”的理解,其实都是从祭祀之“尸”的引申义.《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之间,作者许慎对之前文字的含义未必尽皆通解,而主要依据当时文字通行的意义(也参考以前的文献)进行编纂而成的.因而《说文解字》对“尸”字的解释乃其后来义,即“尸,象形.小篆字形,像卧着的人形.”这是东汉时期人们对“尸”字的理解.

《说文解字》注解说:“尸,神像也.像卧之形.”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尸”之“像卧之形”的注是:“卧下曰伏也.此字象首俯而背曲之形.”《礼记·曲礼》中的“坐毋箕,寝毋伏”,[12]56《礼记正义》云:“‘寝毋伏’者:寝,卧也;伏,覆也.卧当或侧或仰而不覆也.”[12]57以《礼记》所云“寝毋伏”来理解“寝不尸”也不确切,因为伏或覆之姿势与祭尸之坐姿还不完全一样.

二、“祭尸”及其姿势

在夏、商、周三代,人们祭祀先人,总是有代死者受祭之“尸”,虽然尸或立或坐姿势不一.具体来说,夏是“立尸”,商、周是“坐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祭祀也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之礼繁杂且分等级.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因而祭祀时出现了不恪守成礼的现象.春秋时期,正因为祭祀先祖时出现了没有“尸”的社会现象,所以曾子产生了疑惑.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12]1399从曾子与乃师孔子的问答可知:在春秋时期,人们祭祀先祖的时候,有的人遵循传统,仍然用“活人”代表死者受祭;有的似乎已经不用“尸”了,即已经出现了不再按传统礼法“祭必有尸”的情况.而孔子“吾从周”和“克己复礼”,教导学生学礼、习礼时按照周礼的规定要求“祭必有尸”,从而导致了曾子的疑问,孔子也将它作为知识进行传授.否则,如果大家都是“祭必有尸”而习以为常,怎么会出现曾子这样的疑问呢?再如《论语·八佾篇》中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从中可以推知,春秋时期,周礼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礼仪已经从简、被改变甚至不再遵守了.

《礼记·曲礼》记载:“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12]86《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除了孙可作尸,弟似乎亦可以为尸.如《孟子·告子上》云:“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13]746《仪礼·士虞礼》:“祝延尸.”郑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12]87

结论:适合论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论语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微课:构建语篇教学的新视角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操作便捷的特点,逐渐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被广泛运用起来,学生的课堂学习方。

语C:00后社交新体验
15岁的山东女生小顾结束了初中二年级的生活,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一周多之前,在上网搜寻“社交软件”时,她发现了一款叫“闪聊”的APP,觉得还有。

问道黄鹤楼摘自黄鹤新语
不知道您能否想象毛泽东主席“被开除党籍”?而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他被开除党籍的事。时间回到1927年。当时党中央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提议下,撤。

浅释内部审计如何融入新形医院经济管理
【摘要】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很好的诊断和预警,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医院都在进行医院的经济管理创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