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陈师曾论文范文写作 探寻不朽之路:陈师曾综述与反思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陈师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探寻不朽之路:陈师曾综述与反思,关于免费陈师曾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陈师曾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陈师曾论文参考文献:

陈师曾论文参考文献 综述论文范文论文综述模板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综述范文

1923年8月,自号“朽者”的陈师曾猝然离世,吴昌硕为其题日“朽者不朽”,梁启超赞其为“真有不朽之价值”,“在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悼怀深切、评价甚高.逝后近八十年,亦有不少学者重新发掘其艺术史价值,认为“如果民初北京画坛少了一位陈师曾,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章将如何书写,至少,这段历史恐怕要显做到黯淡做到多了”.然而,这种“黯淡”对于陈师曾和北京画坛来说,确是存在且已持续了太长时间.无论是出于二元史观简单对立的矛盾发展观的认知逻辑,还是随着20世纪以来政治语境对于文艺实用化主张日趋强烈的现实需求,陈师曾和民国北京画界都长期处于研究的边缘,或是作为“革命”“现代”等流行话语的反面而存在,或是“被看作世纪初绘画变革中的保守营垒,看成有碍艺术进步的惰性力量”.而由于公认的画坛领袖地位,陈师曾似乎便是这种力量的代表,再加之过世太早、资料散佚、被选择洼诠释等多种因素,本应“不朽”,却略显“朽暗”.不过,在历史的遮蔽与去蔽的相互拉扯的缝隙中我们总会窥见那些不可埋没的澄明,正如有研究者已指出“关于民初北京画界的学术研究,也有一个从部分遗忘到整体重现、从主观臆断到客观理性的认知历程”,“朽者”的“不朽”也伴随这一历程逐渐浮现.

陈师曾遗存文献的搜求与挖掘

由于陈师曾辞世突然,生平著述、作品尚未亲手汇集整理,自其逝后数年问,师长、好友、弟子辈搜集散佚,编校印行,以存芳泽.

1923年10月17日追悼会当日,王云绘《师曾遗像》,姚华书《师曾小传》;1923年,姚华集师曾绘《京俗图》,赋词合装,题名《菉猗室京俗词题朽道人画》影印出版;1924年,《染仓室印存》(周大烈、姚华辑,张研农整理,钤印本,一函八册);1924年至1928年,《陈师曾先生遗墨》(12集,淳菁阁主人张研农编印,珂罗版);1926年,《中国绘画史》(门人俞剑华整理、点校,济南翰墨缘美术院印行,排印本);另一版本为门人苏吉亨于1934年编校(天津百城书局出版);1926年至1928年,《北京风俗图》连续刊载于《北洋画报》;1930年,《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叶恭绰、江南苹编印,石印本);1936年,《槐堂摹印浅说》(王道远编印,石印本);1936年,《染仓室印存》(1函4册,王伯沆编印,南京襄社朱墨两色影印).

以上编印刊载当是与陈师曾最为熟稔的师友弟子们的一份缅怀,也是留给后人的最为重要的原始文献.但显然,师曾著述与作品远不止于此.其弟子俞剑华一直着手搜集先生的传记、诗文、讲稿、图片,曾编有《不朽录》(4册),并借做到先生诗钞手稿,与《陈师曾先生诗》(江南苹手写石印本)合编为《槐堂诗钞》.20世纪60年代又编撰《陈师曾》(中国画家丛书),多次改写,1981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这本薄薄小册从亲历受教者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师曾生平,有选择性地讲述了师曾与鲁迅、齐白石的交往之谊.尤为难做到的是,从人物、山水、花鸟画、梅兰竹菊、书法篆刻诗词、画语录、论著七个方面来整体呈现陈师曾的艺术成就,其中对师曾画作的多种面貌有所注意并适当归类,且不乏对基本绘画风格的精彩论述,可谓开陈师曾作品研究之先河.而汇集画语、各家评价保留了珍贵文献,对其论著从画史、画理分类,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内容梗概和查询线索.时隔20年,朱万章先生循此册结构,在所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基础上,广泛查阅、多方搜求,进一步丰富了陈师曾的生平传略,补充名家评论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刊印不少未曾露面的作品,可谓更进一步,积小流而成清泉.

20世纪80年代后,江南萍、李树声、茅子良、邓云乡等先生开始陆续撰写一些访谈、回忆、随笔性的文章,多为亲历或耳闻的拾零补遗,重启对陈师曾的缅怀与追忆,尤其是随着鲁迅研究的深入,陈师曾与其留日、交往的点滴做到以浮现.虽然此类文章大多并非严肃的学术研究,但在积累文献资料的同时,也为学界提醒着陈师曾重新进入研究视野的重要性.而对于陈师曾这样一位过早离世,却又于民初画坛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画家而言,其原始文献和基本史实的厘清、爬梳显做到尤其重要,但分散、散佚等原因又使这一工作颇有难度.自1979年完成《陈师曾年表》初稿后,龚产兴先生在近四十年间数易其稿,不断挖掘搜集、补充完善,使陈师曾的艺术生平有了相对清晰的脉络,但也正如其言:“整理年表,因资料缺乏,几经调查核实,仍有挂一漏万之感.”在此基础上,徐文治增补为《陈师曾艺术年表》,补充部分文献出处,将部分有年款作品放置于相应年代,钩沉相应的艺术活动,进一步将艺术创作与生平年表相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陈师曾遗存文献的挖掘和作品的刊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陈师曾书画精品集》(上、下),出版各*机构作品三百二十余件套,加上1992年出版《陈师曾画选》中刊印的二百五十余件作品(基本为黑白印刷,主要由《陈师曾先生遗墨》整理而来),虽有部分作品重复,但整体上构建出师曾书画作品的基本风貌.在陳师曾著述、演讲、译著等方面,也有李运亨、张圣洁、闰立君三位收集、编注为《陈师曾画论》一书,基本呈现了陈师曾画学思想论述的全貌,并附录相关研究文章.2009年,《陈衡恪诗文集》一书由其同乡后学刘经富先生辑注出版,以江南苹手写石印本《陈师曾遗诗》所录350首为底本,重新按照年代编排,又披沙沥金,从民国时期报刊和陈师曾画作中辑佚诗作七十余首、词作近三十首、遗文信函近三十通、联语二十余对、画作题记一百一十余条,并将曾过眼的陈师曾研究资料列目附后.可以说,《诗文集》的辑注出版极大地丰富了陈师曾研究的原始资料,尤其是从诗词方面提供了认知其作为新旧相交的文人身份的全面材料和崭新角度,而且据此亦可探究其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底色及变化.正如陈师曾自己所言:“试问文人之事何事邪?无非文辞诗赋而已等试问画家所画之材料,是否与文人同?若与之同,则文人以其材料寄托其人情世故、古往今来之感想,则画也谓之文亦可,谓之画亦可.”由文探画,由画观文,两者合辙,应是陈师曾研究的一条新径.

结论:适合陈师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陈师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陈师曾
“朽者不朽”是吴昌硕对陈师曾的评价。吴昌硕是陈师曾老师辈的人物,他的评价,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普遍认可。而梁启超更是称赞陈师曾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北宋文人吴则礼和陈师道交往探究
摘 要:吴则礼是北宋徽宗朝的文人,与当时众多文人墨客都有很多诗歌唱酬和交往,笔者之所以将陈师道单独列出原因有二:一是陈师道在当时的文坛地位较高,。

教师专业探寻名师成长之路
摘 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寻“名师”的成长之路,可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重要研究路径,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为初任教师成长提供榜样。

探寻有效监管之路
“监管是必须的,但需要的是有效监管”。17世纪中叶,小小的“郁金香泡沫”竟然导致当时的欧洲金融中心、东方贸易霸主、世界头号帝国荷兰的衰落,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