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汤显祖论文范文写作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主张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汤显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主张,这是一篇与汤显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汤显祖论文参考文献:

汤显祖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期刊音乐创作杂志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摘 要:汤显祖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戏曲大家,他不但在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意趣神色”是汤显祖戏曲理论的核心.从《牡丹亭》出发,全面理解“意趣神色”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汤氏的戏曲作品.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意趣神色汤沈璟之争

汤显祖是一位戏剧创作大家,作品现存的主要有五种,《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萧记》.这些戏剧作品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在戏曲舞台上仍有演出.汤显祖也是一个有真知灼见的戏曲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戏曲理论专著,但是他对一些戏剧创作的论述以及主张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意趣神色”理论的历史背景汤显祖提出“意趣神色”理论的历史背景是“汤沈璟之争”.汤显祖和沈璟分别是明代万历年间临川派和吴江派的创始者.沈璟精通音律,“僻好本色”,他的声律理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把曲谱的作用过度夸大并且主张“宁律协而词不工”.沈璟认为格律是最重要的,至于语言文字美不美,词句通顺不通顺都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必然是汤显祖所不赞成的.

《牡丹亭》面世以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震惊文坛;但也有人因为《牡丹亭》的一些地方不合音律而持有意见.于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璟之争”就发生了.对于奉行格律第一的沈璟来说,他认为汤显祖的剧本如果不修改就不可歌唱,因此,他把汤显祖的《牡丹亭》改为《同梦记》.这显然是汤显祖所不能同意的,“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这是汤显祖最鲜明最强烈的态度了!除此之外,汤显祖对吕玉绳的修改也大为不满,他在给凌初的信中写道:“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改窜,云便吴歌.不佞哑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①.

汤显祖信中的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他所写的《牡丹亭》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没有按照世俗的眼光去创作,而是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赋予它完整的内涵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沈璟等人并不赞同汤氏《牡丹亭》,依据沈璟的“宁律协而词不工”加以修改并且“割蕉加梅”,显然就没有汤氏《牡丹亭》本来的意味了,就像王维画里的雪里芭蕉一样,很多人认为冬天是不会有的,但是却没有领会到其真谛.汤显祖给凌初的回信中,也主要强调了《牡丹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神”是无法复制的.沈璟璟、吕玉绳等人的《牡丹亭》改本完全扭曲了汤显祖的本意,于是汤显祖在《和宜伶罗章二书》中说:“《牡丹亭》要依我院门,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和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②.正因吕胤昌的改本损害了汤显祖原作的“意趣”,所以汤显祖才极力反对.此外,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中提出了“意趣神色”理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③.

“汤沈璟之争”是“意趣神色”理论诞生的历史土壤,《牡丹亭》是在这个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所以才能达到“几令西厢减价”的场面.不得不说,“意趣神色”理论是汤显祖最重要最核心的戏剧观.

二、“意趣 ”的内涵对于“意趣神色”这种理论的理解,历来众多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应该把“意趣神色”看作一个整体,另一种是分论,把“意趣神色”分开理解,分别代表艺术创作中的各个部分.叶长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观点:“‘意’即意旨,‘趣’即风神,‘色’即色彩,意趣神色总体上是指作者的艺术创造精神、个性在戏剧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性”④.其实对于“意趣神色”的理解,我们大可不必划分得那么清楚.此理论是在汤显祖《答吕姜山》中说到的.这是吕姜山在给汤显祖寄去沈璟新出的《唱曲当知》等曲学册子之后,汤氏对其的回复.汤显祖此处只是表明了自己的一种创作追求,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他觉得“雪里芭蕉”的深刻含义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这个追求是独特的.因此,他并不是刻板地总结某一规律,把“意趣神色”当成死板、教条的东西让创作者去遵守.这一主张和沈璟推崇格律第一位,思想性、艺术性放在第二位是截然相反的.

“意趣神色”应该是在“情”的高度统一下,各自贯穿在剧作中.这就解释了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中所说的“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在具体创作时,以“情”为出发点,便构成了“意”的内涵,这样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趣者,传奇之风致”⑤,我认为“趣”是一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它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意”,所以意趣可以统一为主题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得到表达.“神”和文艺创作中的“灵感”含义相近,突出强调了一种灵性,要求剧作家创作出传神之作,就如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一直强调的概念是重神似而不是形似,“雪里芭蕉”所强调的也是一种“意”到的含义.色,即辞采.汤显祖的作品流传多年,其优美的曲辞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里汤显祖只是力图让戏剧语言富有文采,并且适于场上演出,而不是一味推崇只求华丽的辞藻.汤氏的语言让人有一种美的感受,追求真的情,真的意,真正美的文字.

三、《牡丹亭》中的“意趣神色”《牡丹亭》剧本共五十五出,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叙写的是一曲世间至情.

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和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⑥这是汤氏“情至说”的宣言,也由此说明,汤氏创作《牡丹亭》主要目的就是为“情”写一首赞歌.此处的“情至”即是剧本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情之至,才会有意之真,杜丽娘因为对爱情的追求而生生死死.“情”成了情节发展的推动力量.正是因为如此,《牡丹亭》才是汤显祖“意趣神色”戏剧观的最好的代表作.

《牡丹亭》主题中的“情”和“意趣神色”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情”这个整体由“意趣神色”这几个部分组成,并且大于其各个部分所表达的含义.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死,后又因情而生.这样把“梦”作为一个剧本重要环节的剧作家也只有汤显祖一人了,因为这种娴熟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是一般的戏剧创作家所不能驾驭的.“游园惊梦”是丽娘人生的转折,《牡丹亭》全剧因此梦而关联.无疑,汤显祖的这种创作手法是一种浪漫的虚构,是“趣”在剧本中的具体表现.没有这样的环节设置,就无法表现出杜丽娘的真情了.在第十出《惊梦》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充分表现出了紧闭深闺十多年的丽娘的心声,也成为了“梦”的开端.杜丽娘第一次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春色,内心激动不已.激动过后,又为自己大好青春年被无端掩饰而感叹不已.

结论:关于汤显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汤显祖被誉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遂昌汤显祖文化走出去智慧推手
公元1616年,世界文化史上有三颗星辰陨落。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个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汤显祖。2016年是这三位文化巨匠逝。

文人汤显祖做官也成功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朝杰出的戏曲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美誉,著有《牡丹亭》。汤显祖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

罗汝芳对汤显祖思想影响
摘要: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思想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本文拟从汤、罗二人的交往,罗汝芳“生生之德”、“赤子之心”思想对汤显祖“贵生”、“至情论”的影响出。

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主题展在首尔举办
据中新社首尔9月28日电 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共进,“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主题展28日在首尔中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