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赵良栋论文范文写作 关于赵良栋几件事迹考订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赵良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3

关于赵良栋几件事迹考订,本文是一篇关于赵良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赵良栋论文参考文献:

赵良栋论文参考文献 软考论文范文怎么在邮局订杂志订什么杂志好小学生订什么杂志好

摘 要:关于赵良栋的记载多见于清代古籍,笔者在考订《清史稿》和《清史列传》的基础上,参阅其他典籍,从其家世及子嗣、首倡进军汉中和云南之战三个方面对赵良栋的生平事迹进行校对.以期对两部清代史籍关于赵良栋记载的详略真伪以及后人对赵良栋的客观评价有所助益.

关键词: 赵良栋;考订;五行;清三藩

赵良栋生于明熹宗天启元年,字擎之,号西华.“先世居榆林”,后因任官而举家迁移宁夏.良栋十三岁入学,后因战乱“仗策从戎”,随英亲王阿济格入关中.顺治六年十二月,在肃州战役中,单骑擒获丁国栋,被陕甘总督孟乔芳荐补为甘肃高台游击.在顺治十三年,以“云贵督标中军副将”之任随洪承畴征云贵,并参与平定康熙时期三藩叛乱,其年迈病重时仍兢兢业业为平定准噶尔叛乱献计献策.因此,在其生病期间康熙特赐人参、鹿尾,期望痊愈,逝后康熙还钦赐御制碑文,颁布谕祭文等,备极哀荣.在其有生年间,率兵进取汉中、平定四川、攻克滇城,为清初西北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一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因如此,《清史列传》《清史稿》等史籍都为赵良栋列传.但笔者发现《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关于赵良栋的记述有相当出入.笔者在爬梳《赵良栋传》的基础上,同时参证《清实录》《啸亭杂录》《奏疏存稿》《碑传集》《国朝先正事略》和《清代人物传稿》等书,排定事实,去伪存真.

一、赵良栋家世及子嗣

《清史稿》《清史列传》中关于赵良栋家世及子嗣情况,不仅内容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姓名记载也不一致.《清史列传》除了有赵良栋传,也有长子赵弘灿传,还附有其弟赵弘燮传.同时,赵弘灿传中提及“弘燮在任时亏空库项,命弘灿子之桓署直隶巡抚”,从而得知赵弘灿子为“赵之桓”.而《清史稿》在赵良栋本传中附录了其长子赵弘灿、次子赵弘燮的小传,提及“特命弘燮子之垣以郎中署直隶巡抚”为其叔父赵宏燮填补亏空.以上两种文献都是由王钟翰先生点校的,但是关于赵良栋之孙的姓名却有“赵之垣”“赵之桓”两种不同的记载.

据赵良栋墓志铭中记载,赵良栋有子五人,分别是弘灿、弘燮、弘煜、弘炜和弘熺.此外,雍正三年参劾年羹尧案史料中提及赵之垣有赵之城和赵之坊两个胞弟.另外,赵良栋墓志铭中还记载其有之壁、之增俩子.《(乾隆)宁夏府志》中记载赵之璧有子赵秉钧(锟).因此推出,赵良栋有子五人:弘灿、弘燮、弘煜、弘炜和弘熺;有孙之垣、之城、之坊、之壁、之增;曾孙秉钧(锟).据此,推论如下:

首先,中国古代取名讲究五行相配.赵氏家族家族取名按照木、火、土、金的五行相生规律.我们可据此考证当今赵良栋的子嗣.因此,赵良栋之孙“之垣”之说更为可信.

其次,从史藉编撰方式上讲,两书编修特点不同.1.《清史列传》是将赵良栋及其子嗣分别列传,而《清史稿》则是合传;2.《清史稿》的成书年限要晚于《清史列传》;3.《清史稿》所参考文献要多于《清史列传》.

二、首倡进军汉中

《清史稿》中详细记述良栋征战四川白水坝过程:“十九年,良栋与进宝分道进次白水坝,三桂兵夹江而阵,江水方涨,不得舟,贼矢石如雨.良栋令於众曰:‘视我鞭所向,敢退者斩!’一军皆奋呼.良栋披甲,聚马乱流而渡,师从之,敌发炮,伤数十人,无回顾者.三桂兵错愕奔溃,逐之过青川,败之石峡沟,再败之青菁山,下龙安府,渡明月江,经绵竹.”与此相反,《清史列传》只提及:连挫贼众于白水坝、石峡沟、青菁山.体现出两书记载详略上的异同.

此外,笔者通过对《清实录》《贰臣传》等史料以及专著《清三藩史料》的爬梳,厘清赵良栋在征战四川战役前后所发挥的作用:一是积极备战:二是首倡进取汉中的战略布局:三是征战过程中英勇善战、军纪严明、不畏艰险.

清朝平定三藩时,西北诸将如张勇、孙思克、王进宝等多无进取之念,或借口缓师,或称不宜进兵,对进取汉南持消极态度,而宁夏提督赵良栋率先上疏愿带骑兵五千,进取汉中、兴安,以图四川.

康熙十七年八月,随着吴三桂的死去,清军在湖广战场连连告捷,使玄烨渐生“诸路并进,克剿云贵”之念头,到康熙十八年五、六月间,玄烨已开始筹划恢复四川了.张勇在十六年正月图海第一次疏言进兵时,请求缓师,其进兵的要求不强烈.且张勇因“足疾残废,行以肩舆,经十余年,屡疏请代气,其无意于戎马已久.

孙思克则在平定王辅臣叛乱后,屡以身体残弱,乞请归旗.康熙十五年十月,孙思克疏言,身体己成残疾,乞解任归旗,诏不允.十八年三月,孙思克又复以病求罢,谕慰留之.其后玄烨决意进取汉中时,孙思克却疏言不可进兵,提出种种理由.

王进宝虽在征战中英勇奋进,但在十八年五月赵良栋提出进取汉中的建议之前,未见其有积极进取汉中的言行.

只有赵良栋态度坚决.时任宁夏提督赵良栋首倡:“今湖南既定,宜取汉中、兴安,以图四川.臣愿精选所属步骑五千,独挡一路”“竭忠自效”.康熙“嘉许之”,命图海等确议.图海回复康熙,“据险为营”“今令提督赵良栋进临武寨,相机而行.俟臣等击破益门镇诸处贼全,如有进取之机,酌量分道而行”.因此,诸将“得旨切责”.

在康熙的支持下,赵良栋力排众议,西北官兵分兵四路进取汉中、兴安.期间,赵良栋杀过白水,克复略阳,进兵阳平关,直逼四川,积极征战.与图海等人的刻意拖延形成鲜明对比.赵良栋更是以最少的兵力提前完成进兵任务,又超额完成了毕力克图一路的进兵计划.康熙十八年十月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平叛战争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吴军虽节节败退,但仍在西南一隅进行垂死挣扎.从而清朝由防御转进攻,这与赵良栋首倡进取汉中、英勇奋战密切相关.

三、云南之战谋略

清军在大局已定时,三路会师云南.《清史稿·赵良栋传》记载:“(康熙二十年)九月,良栋至军,周视营垒,请于彰泰曰:‘我师不速战,相持日久,粮不继,何以自存?’彰泰曰:‘皇上豢养满洲兵,岂可轻进委之于敌?且尔兵初来,宜亦休养,何可令其伤损?’良不从,率所部夜击南壩,破垒夺桥,遂薄城.彰泰语良栋:‘尔兵已瘁,宜暂退,令总督蔡毓荣代守.’良栋曰:‘我兵死战所得地,奈何令他人守乎?’”这段事迹在《清史列传》当中却没有记录.再次佐证了上文所述《清史稿》较《清史列传》详实的观点.

在赵良栋的征战生涯当中,云南之战既使他赢得了康熙的更多赏识,但同时也令他与身为皇亲国戚的贝子彰泰结下了一生的仇怨.湖南、广西、四川大局已定,康熙立即诏贝子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与将军穆占一同进驻湖南.十九年三月赵良栋提出:“定期八月终,各路齐进,直捣云南”.而以彰泰为首的中路军围困昆明城,陈兵四十万,九月不下,粮饷告竭,战斗进程陷入停滞状态.幸赵良栋俱以奏闻,康熙谕议政王大臣曰:“云南省城围困已久,若不速为克取,未免劳敝兵民,靡费粮饷.今逆贼外援已绝,株守孤城,穷迫已极.”遂令大将军贝子彰泰、赖塔等“速行攻取云南省城”.不难看出,二人就“战”和“围”的问题产生分歧.

赵良栋领命,亲率官兵大败吴军于南坝,占领玉皇阁.吴军垂死挣扎,在新桥、土桥、得胜桥等处设重炮防守,直至滇池.赵良栋所部难以进取,伤亡甚多.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夜,赵良栋用计一边从正面攻新桥,一边遣官兵在新桥上游“以钉板令兵暗渡”.两路官兵奋力合击,吴军始溃,遂夺新桥.夺取新桥、土桥等处后,良栋又遣兵东向,取得胜桥,追杀吴军入昆明城东门.从而,昆明城*屏障全无,只留下裸城昆明.在良栋率所部夜击南壩,破垒夺桥,遂薄城之时,彰泰语良栋:“尔兵已瘁,宜暂退,令总督蔡毓荣代守.”良栋曰:“我兵死战所得地,奈何令他人守乎?”.彰泰欲夺战功,二人关系加剧恶化.

吴军固守城垣,“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日城头炮火如雨,逆贼情势犹欲出城拼命死战.见我官兵昼夜严防,用大木将街口截断,旋即挑壕,知势不能为,而人心始乱”.二十九日,吴军官兵六千余人赴彰泰军前投降,云南荡平.长达八年之久的吴三桂叛乱宣告结束.城破之时良栋听说彰泰有意“搜山洗谷”,愤怒之情无法抑制,立即面见彰泰,提出责问,并表示要“具稿奏劾”,这使得彰泰有所顾忌“议阻不行”.所以有人称云南妇子安全,皆良栋之功.康熙曾赞其军纪严明,论功行赏.良栋因此受彰泰打压,导致二人一生仇怨.

[参考文献]

[1] 赵尔巽,撰.王钟翰,点校.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列传四十二·赵良栋[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 (清)李元度,纂.国朝先正事略·卷11·赵襄忠公事略[M].长沙:岳麓书社,1991.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赵良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赵良栋后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赵书良来到东风日产周先鹏不再兼任书记
11月28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东风公司对东风日产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赵书良担任东风日产党委书记,周先鹏不再兼任党委书记。周。

赵良华12年打造出一个魔法世界
魔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新奇的事物;但是对于赵良华来说,却是一个创业项目,他让魔法走进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家中。一张小小的卡片,通过手机或者。

网易考拉海购商城骤停引发数千店主维权
网易考拉海购商城(又名“网易微商城”)在招商之际曾为一位位店主描绘出一幅创业蓝图。“一键开店立享返佣”、“月入10万”、“永久躺赚”、“788元。

基于行政法视角下网络件预防和治理
网络群体性事件 行政法预防对策 治理对策面对着网络和自媒体的普及和快速的传播性,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习惯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对一定社会事件的看法或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