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写作 以历史解释为中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以历史解释为中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这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历史论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五大方面.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一切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历史解释.史论结合是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之一,归纳、演绎法也是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比较是历史解释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论结合;归纳;演绎;比较

“好雨知时节”,现下讨论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学正当时.那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自身的日常教学,探讨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展现,以求抛砖引玉.

一、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要解释一下“核心”和“素养”.所谓“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所谓“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叶小兵教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文中对素养给出了这样的表述:“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1].”例如,有效交往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对象的态度[2].历史素养就可以看成是历史研究者看问题的方法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经长期训练已经内化为其习惯.既然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那么核心素养又有怎样的要件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一个核心素养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都重要.

历史核心素养又怎样解释呢?陈超教授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一文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五大方面.”[3]

二、对“历史解释”的再认识

爱德华·霍利特·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说:“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4]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解读“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工具和媒介)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的.那么这样的史料又有怎样的特征呢?《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这样说:“首先,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用于“历史解释”的史料具有主观性、动态性的特征.其次,“历史学家需要一种富于想象的理解力,以*正在其研究视野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其行为之后的思想状态等”这又说明“历史解释”的基础是想象力.因为,史料有其独立性和不完整性,为了与史料产生关联,为了弥补史料间的空缺,历史学家的想象推理便是历史研究的又一个基本方法.第三点,“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解释过去.”“历史解释”的第三个特征是时代性.爱德华·霍利特·卡尔说:“历史学家的作用既不是热爱过去,也不是使自己从过去中解脱出来,而是作为理解现在的关键来把握过去、体验过去和解释过去.” 要进行“历史解释”,他的工具和媒介应该有科学的史观、实在的史事以及坦荡的情还.

以上我们从“历史解释”的含义、依据、特征、基础、工具和媒介,对“历史解释”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示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历史解释”.

这一图示再次说明,“历史解释”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工具和媒介)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历史解释”是这样定义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简单说,客观存在、发生过的历史不可重复,无法再现,只能通过零散的遗迹、遗存、遗物等来触摸,历史工作者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和考证相关史料,去伪存真,通过逻辑推理发挥历史想象,对历史上人们的活动、思想进行一种合理的追溯、叙述和说明,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历史解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和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地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就学生而言要达到什么层面呢?《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样规定: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结论:适合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堂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逐渐体现出来。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主观能。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许多学校把历史学科视为非主要科目,课时设置偏少,甚至在初三时,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历史课,导致本来课时就少的历史课教学时间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教。

参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不少教师仍然使用“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致使历史课变得沉闷。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是的转变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