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传统文化三枝奇葩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中国传统文化三枝奇葩,本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三家思想始终在看似矛盾斗争中完美融合,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纵贯三家智慧,在做人做事方面能带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呢?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气,所谓元气;中国人最重視的精神之一,也是气,所谓人活一口气.养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家,也无一不着力于养气工夫.主要养的气虽有差异,却都是根本之气,源头之气.养好这三气,静可守一心之妙,动可达天地之奥,行可成中正之道,乃成大人.

儒家养正气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儒家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中正做事,自省、中庸做人.要想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心有正气.

何为正气?

于造化,便是充塞天地间的至大至刚之气,文天祥《正气歌》中所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便是光明正大、刚正不屈之气,文天祥《正气歌》所以又说: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就是孟子“浩然之气”的含义,天道在其中,人道也在其中.

人心中的浩然正气到底是什么?孟子也说得清楚: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种气靠的是正义和道德的日积月累,否则只会消退无力;只会存在于真君子的身上,绝非伪善的人挂个招牌就能拥有.所以,浩然正气,靠的是养;养,靠的是诚.唯有真心追求之人,方可靠近.

如何养呢?气概浩大的孟夫子也明白跟我们说了:夫志,气之帅也等夫志至焉,气次焉.志,是气的统帅,志向着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养气,先要立志;立什么样的志,就会养什么样的气;要养浩然之气,必靠浩然之志.浩然者,盛大也.所以元代王冕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西晋杨泉言: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

除了立志,王阳明还强调,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四十岁时,他与黄绾论学,说了一句颇富禅意的话:“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蚀之镜,须痛刮磨一番,尽玄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不消费力,到此以识得仁体矣.”

也就是说,凡人之心,如同生锈的铜镜,必须时时“痛刮”邪气,方可得仁体.

要想让自己一身正气,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自省、自查、改过.时时警惕自己的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煎销恶习,正气自然滋养.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读书,经商,人生各种事业有此何事不成?

道家修大气

说完了儒家的正气,又该向道家学习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

于是老子才看到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才推导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郑重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这一切,都由一句话来贯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概括成一个词,便是大气.

所以真正的大气,可以通天彻地,一气贯通而天地和.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居天地间而法天地之大气,这种境界便是庄子《齐物论》里那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有了这种眼界和气象,世间那些迷人眼的东西又算什么?为人处事自然可以大气豪迈.

大气是一种心态.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心理.学会简单,坚持用阳光心态面对生活.

大气是一种美德.遇到矛盾纠纷,不要两眼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没有受到损失,自己是不是又吃亏了,而是能够权衡利弊,通盘考虑,为大家考虑,替他人着想.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有的人豪气干云,义薄云天,为人爽快利落,喜交朋友,善交朋友.遇事多为别人想一点,这样的人自然得到众人的称赞,四海之内皆是兄弟.

对于那些凡事斤斤计较,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心胸狭隘之人,人们自然是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人,不会走得很远,没有朋友的扶持,天天只是担心自己的蝇头小利,患得患失,寝食不安.

佛家化怨气

现今的人由于生活压力大,许多人内心浮躁.浮躁的内心又让人们负面情绪膨胀,愤怒、嫉妒、苛刻、挑剔、计较、索取常常占满了人们的内心,于是失落、绝望、后悔、懊恼等等情绪让大家眉宇间布满乌云.

这种负面情绪总结起来,就是怨气二字,也就是“贪嗔痴”中的嗔.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

如何化解我们心中的怨气呢?佛学上说要“看破,放下.”

看破什么?《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中所言:“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因为看得透,便能放得下.”

看透了“空”的人生本质,你才能放下,就会心中无物,更别提区区怨气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处都是净土莲华,无有挂碍.

禅宗有言“大隐隐于市廛,小隐隐于山林”.这也就是说,心有无所执,身无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自由自在.

山林的穷山恶水,毒虫猛兽,都不能使你烦恼;市朝的繁华喧嚣,人来人往,都不能让心动摇.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摘 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契合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属上层建筑物的范畴,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中国传统文化中耻述评
从词典中耻的概念与内涵、中国传统中耻的内涵、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对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中国传统文化 耻 内涵词典中耻。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财务舞弊成因和
摘 要:财务舞弊是财务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各个国家都出台了很多严厉的制度措施避免财务舞弊事情的发生,但是仍然发生了很多严重的财务造假丑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