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胡豆论文范文写作 重庆方言中蕹菜和胡豆命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胡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重庆方言中蕹菜和胡豆命名,本论文为您写胡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胡豆论文参考文献:

胡豆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 重庆方言中的蕹菜和胡豆两种蔬菜在重庆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且历史悠久,在重庆地方志中有着丰富的记载.这两种蔬菜在渝种植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汉代,最晚也是清朝.蕹菜因藏在甕中得名,胡豆因来自西域胡国得名,这两种蔬菜的命名理据都和来源方式或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重庆方言 蕹菜 胡豆 命名

一、引言

地方志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记载了丰富的地方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物产风俗等资料,是我们研究地方文化的一大宝库.重庆地方志详细记载了重庆地区的山川河流、风景名胜、物产风俗等众多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学价值,因为地方志中的大多数记述,特别是关于物产风俗的记述均采用重庆方言写成,而且这些方言词大多仍在使用,对于这些方言词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增强对重庆方言及其词造词特点的认识.

蕹菜、胡豆是重庆方言中两个很常用的蔬菜名词,它们在重庆历史各个地区地方志中有着丰富的记载,然而却很少有人将研究目光投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名词上,它们在地方志记载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它们的命名理据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地方志为引子,试图理清重庆方言中这两个蔬菜名的历史、来源及命名理据.

二、蕹菜的研究

重庆方言中的蕹菜、藤藤菜,即普通话中的空心菜,学名Ipmoea aquatic,科别旋花科,别名还有竹叶菜、通菜.我国古书《南方草木状》称蕹菜为“奇蔬”.蕹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中空,叶长心脏形、叶柄长,夏秋开花,花白或淡紫色,形如喇叭,结蒴果,卵形.嫩梢可供食用[1].蕹菜,原产地应是中南半岛的热带雨林,也有人说原产中国.由于迟至明清以后的诗词才有引述,属外国引进的可能性较大.在明清时期的诗词中可见许多描绘蕹菜生长状态的句子,如(明)金堡(澹归法师)词《满江红·无豆》:“蕹菜老,穷充措.秋茄小,承光顾.”明屈大均诗《买陂塘》:“浮田更种南园蕹,青和翠萍相接.”(清)朱彝尊《光孝寺观贯休画罗汉同陈恭尹赋》诗句“蕹菜春生满池碧”[2].

空心菜是普通话中的名称,在重庆方言中一般称其为蕹菜,也作甕菜,在其他方言区有不同的叫法,如武汉地区称竹叶菜,长沙地区称恩(音)菜.

(一)蕹菜的历史

蕹菜是重庆地区种植最广泛的蔬菜之一,因种植方便、产量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重庆地区各时期的地方志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关于蕹菜的记载,《道光江北厅志·食货》载:“甕菜,出东夷,有水旱两种.”《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十九物产》载:“蕹菜,通考蕹和壅同,今读如甕,音讹也,汁可解野葛毒.”《光绪永川县志·物产》载:“蕹菜,即甕菜,长蔓、中空,似菠菜,开粉白花如牵牛状.可旱可水,食随荤素,如产海外,洋人舶上甕藏移入中土,故取蕹菜为名,永间种之.”《民国巴县志·卷十九物产》载:“蕹菜,蕹同壅,此菜以壅成,故名,一作蕹菜,御览九百八十引广州记曰:“蕹菜,生水中,可以为菹也.”《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十三土物》载:“藤藤菜,原名蕹菜,茎柔如蔓,中空如竹,又名空心菜.三月栽肥田或土中,蔓引而长,采其嫩尖食之,每节发生繁盛,为食甚便.”

从地方志我们可以了解到蕹菜的特征,比如蕹菜茎蔓较长、中空、呈节状,每节又长出叶子,开粉白色的如牵牛花般的花,一般种植在水田或旱地中,人们一般采其嫩尖食用.另外说明蕹菜的得名之由,我们将会在下节详述.

地方志因记载面广,只涉及蕹菜的某些方面,为了将蕹菜的来历、性状、用途等历史说明得更清楚,我们在此引入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文献证据以了解得更加全面.《齐民要术》作“蕹菜,俗呼作甕”.“甕”是一种陶制容器.《本草纲目·菜三·蕹菜》:“蕹和壅同.此菜唯以壅成,故谓之蕹.”[3]壅和蕹字形相近,“壅”作动词时是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上,和蕹菜的生长环境是一致的.又“蕹菜性宜湿地,畏霜雪,九月藏入土窖中,三四月取出,茎以粪土,即节节升芽,一本可成畦地也.干柔如蔓,中空,叶似菠稜,水陆皆可滋生”.(清)汪灏《广群芳谱》云:“蕹宜湿地,畏霜雪,九月藏土窖中,三四月取出壅以粪土节,节生芽,一本可作畦.”蕹菜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从“节节升芽,一本可成畦地”也可以看得出.(晋)张华《博物志》:“魏武帝噉野葛至一尺,应是先食此菜.”(唐)陈藏器云:“南人先食,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若.取汁滴野葛苗,当时萎死,相杀如此.”[4]以上西晋和唐朝的文献均记载了蕹菜具有攻克野葛毒的作用.

(二)蕹菜的命名理据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的时候总是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依据,这就是“命名取象”[5].对于命名理据的探讨有利于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清楚地把握历史面貌,并且从中可以*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规律.在本文中,我们尝试引入在地名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专名+通名”的探讨思路分析蔬菜的命名理据.在一个双音节地名的命名研究中,一般来说,通名往往代表了地区最直接、最明显的类属特征,专名则往往表现地区独具的特征.对于蕹菜命名理据的探讨,我们采取“专名+通名”的分析思路,在这样一个双音节蔬菜名中,“蕹”是专名,“菜”是通名.“菜”的含义不言自明,因此我们只分析“蕹”.

《汉语大词典》载:“甕,广韵乌贡切,去送,影.亦作“瓮”.陶制容器,小口大腹.甕菜,即空心菜.”甕是一种陶制容器,用来盛放物品.在方言中,甕有时也写作罋,那么罋又是什么含义呢?据我们考察,罋,广韵于容切,平钟,影,陶制容器,有用于盛食物或他物的含义.可见,甕和罋不仅读音相近,字形相似,意义也相同.但是,蕹菜的得名不仅仅是和陶制容器有关而已.

《汉语大词典》“甕菜”项可见如下论述:《淳熙三山志·物产·菜蓏》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甕菜本生东夷,人用甕载其种归,放以为多.”《民国江津县志·卷十一土产》引用这个论述:“〈遯斋闲览〉云,本出东夷,古伦国番舶以甕藏之,故名.”《光绪永川县志·物产》载:“洋人舶上甕藏移入中土,故取蕹菜为名,永间种之.”蕹菜得名和“以甕藏之”“用甕载其种”有很大关系,派外使者为了避免海上旅途的颠簸,同时防止海上风浪對种子的损害,将蕹菜种子放在“甕”(罋)容器中,通过这种方式将蕹菜种子带回中国.由于对海外来的种子还不太熟悉,再加上这段历史的影响,人们将其命名为“蕹菜”(可能最初是“甕菜”或“罋菜”).由此,蕹菜的构词方式是“来源方式+类属特征”.相比空心菜这个现行通用的名称,其实重庆方言的蕹菜可能才是最初的名称.

结论:关于胡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炒胡豆的功效与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重庆渝北方言音系报告
摘要:重庆渝北方言语音与其他西南官话相比,自身特点比较鲜明。主要是精组字与知系字合流、为[ts]、[tsh]、[s],部分见、精组细音字没有腭化。

蕹菜病虫害发生防治
摘要:蕹菜在南昌有广泛种植的历史,但是近年来蕹菜的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本文主要从蕹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入手,介绍综合防治的方法。关键词:南昌;蕹。

重庆昌元隐形冠军之路
虽然名头不大,但在业界却占据着领军位置。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将这样的企业称为“隐形冠军”。之所以能被称为隐形冠军,其背后往往有创新发展作为强大。

厦门和重庆两地区域经济合作
摘 要: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分析厦门与重庆两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对两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