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后勤管理论文范文写作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和深化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后勤管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和深化路径,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后勤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后勤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医院后勤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收稿日期:2017-04-05

作者简介:白立士,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刘凯,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广州/5100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进程中的地方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ZDC007)的阶段性成果,并受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委托项目经费的支持.

摘 要: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路径,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涉及的核心法律问题包括:财产权归属问题、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以及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本研究在借鉴域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的有益探索,提出了符合当前国情的后勤社会化的法治化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法治化

高校后勤为教师、学生、职工、家属等提供吃、住、行、水、电、暖、医疗保障等公共福利、日常生活等服务工作,而且承担高校各种物资材料、设备等的供应保障①.其服务活动本身属于社会的第三产业,属于市场经济的一个环节[1].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一直是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社会化的典型特征是服务市场化和后勤主体的法人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不仅仅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后勤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相关的理论储备和研究却乏善可陈.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开展高校治理是必然的选择,高校后勤管理如何实现法治化成为当前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法治化和社会化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着力于剖析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寻找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法律症结,同时理清高校后勤社会化与法治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法治化路径,并提出相关制度性的建设意见.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动因与模式

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社会化的动因指的是高校后勤在管理过程中做出社会化选择的动力与原因.这一动因的探究应该放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并基于此定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处的阶段和实行的模式.本文通过对后勤社会化的动因和模式的观察,为提炼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提供制度机制性的指引,有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法律症结.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动因

高校后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科研等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1985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当时的后勤管理体制“包袱”过重,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之后三十年,后勤社会化被认为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响应中国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署,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又提出: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2000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改革中的政策及组织领导等.2005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高校后勤的要求: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管.这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着背后的现实原因.首先,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有改革的需求,不断完善的外部气候,使得高校后勤体制改革也参与到这一变革中来.其次,高校自办后勤使得原本紧缺的高校资源捉襟见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急速增长,但教育经费增加的速度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而计划行政管理模式的后勤管理体制进一步分散了办学资源.最重要的是,高校自办后勤缺少成本核算和市场竞争,导致服务水平低下,落后于同行业的服务水准,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

所以,我国高校后勤体制改革选择社会化这一路径的动因在于: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计划行政管理模式的后勤管理体制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累赘”.而社会化的路径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尽管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并不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最终目的,高校后勤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科研与教学.推进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目的在于提升办学活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2].庞大的后勤行政体制占用了太多原本稀缺的行政资源,只有将后勤体制从高校办学中剥离出来,才能激发高校后勤的活力.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模式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全面扩招,高校生源日益增多,对后勤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中,原有的由学校大包大揽的传统高校后勤模式已不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社会化改革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类型化的分析.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总体上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程可以描述成从“行政管理阶段-半社会化階段-社会化阶段”的三阶段.这一历程的描述不完全是一条时间线索,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了完全社会化的阶段,而是对后勤社会化演进逻辑的动态分析.我国的高校或者处于三者中的某一阶段,或者正在从低阶向高阶过渡的进程当中.

1.行政管理阶段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由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环境所决定,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环节.高校后勤服务被认为是一项行政工作,具有福利性和封闭性.这段时期的后勤服务只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进行高校后勤服务活动时,只能根据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行安排.

结论:适合后勤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后勤管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路径
摘要:高校的后勤管理作为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一部分,就應该及时的对后勤管理进行改革,以满足高校的快速发展,和促进市场经济的需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和
摘 要:后勤在高校中为各个教学单位、科研机构和师生提供后勤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落后、。

简析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
摘 要:高校后期管理部门是高校的基础保障部门,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后勤管理体制进入社会化改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