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选修课程论文范文写作 中职校公共选修课程形态转型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选修课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中职校公共选修课程形态转型探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选修课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选修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选修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杂志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

【摘 要】公共选修课程是中职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教育观念滞后、课程意识薄弱、资源开发乏力、师资力量欠缺、教育评价缺位等原因,许多中等职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形同虚设,很难有效达成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中职公共选修课必须实现课程形态的转型,从选择走向*,实现课程开发流程的再造;从纸媒走向多元,实现课程内容载体的拓展;从演绎走向归纳,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中等职校;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形态;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8-0065-03

【作者简介】钱明明,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南通,226001)教科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专业教学.

公共选修课程是中职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选修课的“教学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但是,由于教育观念滞后、课程意识薄弱、资源开发乏力、师资力量欠缺、教育评价缺位等原因,许多中等职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形同虚设,很难有效达成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如何从中职公共选修课程困境中突围出来?笔者认为,应实现公共选修课程形态的转型.所谓课程形态,不仅指一种“课程内容与其载体及实施方式的动态组合的样态”,而且还包含课程开发及体系建构.

一、流程再造:从选择走向*

公共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般沿袭“预设课程—菜单选择”的操作流程,即:教师预先把课程建构起来,然后提供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这种流程看似彰显了公共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的特点,也赋予了学生课程的选择权,但在中职校公共选修课的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教师开发的课程数量有限,可供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大;二是受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很难兼顾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选择,以班集体的名义进行课程选择,实际上是将大多数学生置于“被选修”的地位.隐含在这种的操作流程背后的基本观念与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并不一致,选修课程建设理念是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反对传统课程中的‘有计划性’‘有意图性’的约束和规定”,课程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一种过程模式.因此,“预设课程—菜单选择”的操作流程并不是选修课程构建的最佳选择.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对“预设课程—菜单选择”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通过流程再造重新界定课程的开发顺序、师生关系及操作要点,促进课程形态的转型.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了“需要分析—课程*”的流程,经历以下6个环节:学生需要分析,组建课程小组,共商课程标准,配置课程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开展课程评价.这一流程与原先的“预设课程—菜单选择”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一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不同,前者以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兴趣为起点,后者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起点,学生的学习意愿、个人知识及兴趣爱好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并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向.二是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不同,前者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课程实施,而后者以课程期待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的课程小组为单位,有利于解决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学习个性化缺失的问题,小组化学习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又能发挥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及互动交流.三是课程决策的权力分配不同,前者的课程决策权由学校、教师牢牢把控,赋予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比较小,后者则实现了课程决策的权力分享,课程标准是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师生协商的结果,学生在“想学什么”“怎样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学习成果如何呈现”等方面的诉求都能得到较好的表达.四是课程资源的配置路径不同,前者以教师的预设性教材为主,课程资源配置单一,注重课程内容的学科性与系统性,后者以学习主题为核心,资源配置路径多元化、立体化、数字化,突出课程资源的综合性与生活化.五是组织课程的实施方式不同,前者基本沿袭了必修课程的实施方式,后者实施方式灵活多样,特别是以小组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生态.六是课程评价标准不同,前者评价标准是以外在要求为依据的,后者的评价标准不仅有外在的学习要求,而且也充分考虑到学生选择课程的意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掀起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新浪潮,通过流程再造实现组织活动过程的优化,甚至彻底改变整个组织生态.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理论,我们试图让中职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流程由“预设课程—菜单选择”向“需求分析—课程*”的再造,以回归公共选修课程的本真价值与意义.

二、载体拓展:从纸媒走向多元

在传统观念中,教科书被视作课程的唯一载体,因此,课程是等同于教科书的.在现代学校中,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这样的课程很难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承认.教科书以及课程计划、教学大纲通常以纸质媒介的形态出现,因此,课程载体的纸媒化与现代课程如影相随,纸媒被视作课程理所当然甚至天经地义的承载体.然而,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书籍在成功担当课程内容的承载物之时,也限制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最具价值时,囿于课程内容必须由书本来记载和传播的思维,“屏蔽”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进入课程,这就好比我们有那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留存一样.这种纸媒独尊的观念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中职校选修课程建设,并制约了中职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和网络资源对课程载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课程载体纸质媒介一统天下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至此,课程载体不仅包括纸质媒介、电子媒介,而且还包括了更为丰富的网络媒介.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微课程”“慕课”运动以及课程“云形态”的出现,课程载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复合化.我们在中等职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实践研究中,以课程资源包作为课程内容的承载体,课程资源包主要包括: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与任务单、学习活动单、学习方式指导等)、课程素材(含教学视频、文本阅读材料及相关链接)等,这是一种多媒介复合结构的课程内容载体形态.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选修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中选修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利用幕课模式进行公共选修课程教学
摘 要:“幕课”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教学主体发生了转换,授课形式得到了活化。通过分析传统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弊端,文章。

基于资源枯竭背景下华蓥市产业转型探析
本文根据华蓥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可选择的模式及替代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华蓥市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引言华蓥。

新时期下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转型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也不断增强,这也对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转型探析
摘要:高校不仅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也逐渐朝着科研和社会服务方向发展。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迅速增长,使科研经费管理的转型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和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