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沈从文论文范文写作 沈从文的另一面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沈从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沈从文的另一面,此文是一篇沈从文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沈从文论文参考文献:

沈从文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文档政论文范文辩论文格式毛概论文格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活跃于文坛,先后担任文学杂志编辑与大学中文教授,发表出版了大量文章与个人文集,当红作品甚至出现了不少盗版,沈本人也逐步成为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名家名作占据文学场中心地位,不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商业利益考虑,通常更易吸引译者优先选择热销作品进行翻译出版.沈从文的作品自然也被译者们青睐,从二十年代后期起,就陆续有作品由国内知识分子译为日、英、法语发表于各类外文报,随后英美译文开始涌现,篇目以其最知名的乡土小说为主,民国时期,国内外发表的沈从文作品英译本就多达二十余篇,见于报刊和专门译文集的法语和日语译本也各有十余篇.自此沈从文本人与作品的翻译及出版开始產生了密切关联.

作为心怀社会的有识之士,文化身份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作家们往往更会关注自己作品的外译,作家本人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也可以促进翻译活动进行.就主观动因而言,作者支持翻译活动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向域外,为西方读者所知.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战争侵袭、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这一需求尤其强烈,国内知识分子纷纷想要对外发声,让西方了解变革中的中国社会和文化,除了创办外文报刊或是直接用外文写作外,翻译也是发声的重要途径.二十多年间,鲁迅、沈从文、茅盾、张天翼等作家的大量作品都被陆续译为外文,在国外发表、出版.作家们对翻译事业也极为支持,如斯诺编辑、翻译《活的中国》文学选集就是遵循鲁迅的建议,在萧乾和杨刚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伊罗生英译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同样得到了鲁迅、茅盾的支持,茅盾为其撰写了作家生平和简介,鲁迅也写了“小引”.沈从文也是如此,1930年11月5日他写给王际真的信中就说道:“中国是需要一些对外说话的人的,这是费力的事,然而也是一种为国人做得好的宣传.”1944年9月16日致胡适的信中也提及:“用我平时的态度写战争,写我极熟习的湖南人对战争的种种,在国内很显然是不大容易得到付印机会,然而若翻成英文,似乎又很可能让国外读者对东方在应付战争中的中国人生活与心情能脱离宣传味有所理解,这理解不仅有益于外国人,也有益于中国的!”时至八十年代,在他为英、印、德语等多部译文集所作序言中也都提到,希望这些作品的译文可以有助于文化交流,引起读者的共鸣,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可见,中国的文学需要对外输出,以此为国家和人民做宣传、促进中西交流,已成为很多作家的共识.

当然,经济因素也是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作家的稿费往往并不丰厚,以此为业难免会受生活所迫,通过译本的发行则可以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增加收入.沈从文对于翻译自己的作品态度如此积极,一个主要动因正是如此.不同于一些知识分子羞于谈钱的清高,沈从文在朋友面前并不讳言自己迫切需要赚钱谋生.在前文所引的致胡适的同一封信中,他就曾坦言自己“还无法靠合法版税支持最低生活,将来也恐怕无多希望.译本在国外若有相当销路,对于我此后廿年工作实大有关系.我希望因此有机会到美国看看,住二三年等兆和又还充满读书求学兴趣,她若可用我在美国应得的版税读两年书,将来或许也可在翻译上有点成绩”.而在1930年至1931年间的信件里他反复询问王际真翻译的《龙朱》是否卖了出去,甚至数次提议可以让王际真署上自己的名字,当成原作而非译文发表,以扩大影响获得销路,为此他还计划去北京找胡适写序,赶译出来卖钱.显然迫于生活困窘,沈从文在考虑自己和家庭未来生活的计划时也是对译作的版税收入寄予厚望,将作品翻译售至西方视为改善生活的一种有利途径.

从客观条件上看,自民国时期起,知识分子群体依托于各类文艺社团、刊物以及高校,构建起特定的文化人际网络,尤其以京、沪两地为核心聚集地,成员在多种文化事业和活动中相互支持合作.作者、译者和编辑出版者往来频繁,其中很多人都是留洋归来的学者,也常常身兼多职,许多知名作家本人就是翻译家,如鲁迅、巴金、徐志摩、张爱玲等,邵洵美、温源宁等出版人也兼任译者和作家.沈从文虽然不通外文,自诩为乡下人,但因阅读了大量西方译入国内的文艺、社科书籍,深受其影响;进入文坛后,结识的诸位前辈友人如徐志摩、胡适、林徽因夫妇等,也都拥有西方教育背景.而此后他任教于西南联大和北大等高校,其间的同事和学生如金隄、林蒲、钟开莱等先后赴美工作生活.此外,他的妻妹张充和也随丈夫傅汉思定居美国.沈从文与这些海外的亲友们一直保持通信联络,这样的海外关系和文化资源让他的作品获得更多被翻译的机会,他也得以对自己作品的翻译和在西方出版情况一直保持关注与了解.

从三十年代到生命晚年,身为作者的沈从文一直以各种方式参与作品的译介活动之中,而对于翻译活动的推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作为译文的发起和促成者,身为一位拥有国际视野的作家,沈从文时常主动建议翻译自己的某些作品,以便让海外读者所知.在他与早期的重要译者王际真的交往中就可见一斑.二人因徐志摩介绍结缘成为朋友,在王际真赴美后书信往来频繁.仅1929年至1932年期间,沈从文写给王际真的信件留存下的就多达四十余封,除了记述近期的工作生活和新闻外,二人常讨论国内外文学动向以及建议翻译的作品篇目,也相互寄送文坛新出的书刊和自己的新作.沈从文就曾寄去自己关于中国新诗的论文与讲义,建议可以译成英文,并在信中多次询问王际真是否愿意翻译自己的新作《神巫之爱》等作品,还表示如果他的译作可以卖出去,“可以特来写几个在中国看来无意思、在美国人看来或可代表一点东方趣味的作品,不在中国发布,单来由你译给美国人看”.可见,他非常清楚中、西读者之间文学兴趣的区别,愿意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为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这种对于译出的强烈意愿,不仅限于自己的作品,作为文艺报刊编辑,他常为一些学校和文坛的朋友转寄稿子进行推荐,还询问王际真是否肯为他们译书,以此“为国内人做一点事”.

在译文出版的过程中,沈从文还亲自参与了诸如选择译文篇目、撰写序言等工作.第一本英译沈从文小说集《中国土地》译者序言部分就明确提道,全书的十余篇小说均是由沈从文本人挑选的,而前文所述沈从文给身在美国的胡适写信,主要目的就是想请他为这部英文版作序,借助胡适的名气提升这部译文集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度,因为文章“多涉及中国农村与兵士平凡哀乐,给英美读者印象,很可能与其他现代中国小说内容不大相同,要国外读者相信这也是中国的事情,最好的一个介绍者、说明者,也只有先生”,以此“给英美读者一个较新也较正确的印象”.不难看出沈从文对自己的首部译文集相当重视,通过参与译作出版决策,设法提升宣传效果,力求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西方读者所了解.

结论:关于沈从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沈从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沈从文失败的第一课
沈从文虽然只上过小学,但是自学成才,以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因此,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沈从文为该校讲师。沈从文上第一课,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

经典人物之沈从文:一路上的爱和哀愁
1988年,沈从文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回答道:“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风云流散,他轻轻卸下了人生的重量,自由而去。晚年时的。

沈从文赎书
沈从文爱看书,也爱买书,家中藏书非常可观。他认为,学术乃天下公器,所以并没有把藏书当做个人私有品,而是乐意与更多的人分享。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文学。

从边城到长河:沈从文湘西书写风格流变探析
摘 要:谈及沈从文先生,不得不提他的湘西书写。最著名的《边城》被选入教材,是描绘湘西人文地理图景的代表作品。清新的笔调与质朴的行文风格,将一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