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琵琶行论文范文写作 论琵琶行描写艺术中继承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琵琶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论琵琶行描写艺术中继承和,本文是一篇关于琵琶行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琵琶行论文参考文献:

琵琶行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期刊艺术教育杂志

【摘 要】唐诗《琵琶行》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音乐描写尤为突出.人们对琵琶曲的博喻手法进行了大量的赏析品读,也对琵琶女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探讨.不管哪种解读,仅停留在艺术作品共同性的解读上,而《琵琶行》之所以流传千古,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将重点解读其独创之处.

【关键词】琵琶行;传统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左迁江州司马写下了惊世之作《琵琶行》,一时洛阳纸贵.我们翻阅白居易的人生履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奇异的诗人.在《琵琶行》之前,他早有《长恨歌》传世.套用余秋雨先生的话:白居易成就了浔阳,而浔阳只是白先生手中的道具.之所以如此说,在元和十一年,白司马是否真和一琵琶女相遇,事件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屈原的《离骚》以夫妻关系喻君臣关系,苏子的《赤壁赋》虚构了主客问答,《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弃妇身份和白居易逐臣的身份在古代诗歌文化中是相通的.就此不论,《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技术的高超是毋庸置疑的.

琵琶行一文中,琵琶乐曲一共响起了三次.现摘录如下: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转轴拨弦三两声等唯见江心秋月白.3.却坐促弦弦转急等江州司马青衫湿.唐朝时期,随着燕乐的逐渐繁荣兴盛,琵琶音乐迎来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全唐诗》中以琵琶入诗的作品即有一百多首.

《琵琶行》一文它既有文学上的传统性,也有其创新处.首先我们看其传统性.

一、音乐美和画面美

音乐是听觉形象,抽象无形,且转瞬即逝.所以不少艺术家认为它是和舞蹈艺术一样,属于难以传递的一种艺术.尽管如此,我们文学史中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品,留下了这些无形的遗产.《听颖师弹琴》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白居易的《琵琶行》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技法.诗人借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音乐形象用情景画面展现.既有听觉享受,也有视觉享受.

后人评价即使白司马只有一篇《琵琶行》,亦能名垂千古.单凭其描写艺术上的传统性,成为名垂千古的文章,可能性不大.下面我將谈谈其创新性.

二、音乐的错落有致

文中琵琶乐曲一共响起了三次,三次音乐描写张弛有度,详略巧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曲如何,一个“忽”字,一个“忘归、不发”,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感人,音乐之所以感人,请看前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曲琵琶迁惹了诗人的离愁别恨.第二次,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音乐,此处明写详写.在场的听众无不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折倒,在琵琶女未倾诉身世之时,这其中的折倒仅在音乐层面.第三次,明写略写.第三次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哀婉凄切,但是白司马却泪湿青衫,为何?有伤己,亦有伤人.第三次音乐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是留白艺术.一曲琵琶千样情,还有千样出场的方式.这种技艺在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亦有类似的影子.

三、音乐的连续之美和中断之美

白居易在诗中用了9个比喻去描绘音乐的形象,比喻之多,也不是首创.如《听颖师弹琴》中用了五个比喻;《李凭箜篌引》中亦用了六个比喻.细腻的程度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在无声之处有惊雷,当属白诗.如“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的余音绕梁之美可见一斑.别诗也写无声之美,李白诗《听蜀僧濬弹琴》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写余音绕梁,此处中断是终了,跟白诗的无声不同.在连续比喻之中插入对无声的描绘,缓解了审美疲劳,是白诗的独创.

四、音乐和人生

一曲琵琶不止是乐曲,亦是人生.满座重温皆掩泣,其中有琵琶女的人生,也有普罗大众的人生.且看文段是如何描写的:首先是一支欢乐曲,这只乐曲弹的是琵琶女的青春年少.如急雨酣畅淋漓;如私语,缠绵悱恻;也珠圆玉润,声声动耳;似莺啼 ,婉转流利.然后是沉思曲,春风得意,只是好景不长.年老色衰,门庭冷落,委身贾人.命运跌入谷底,琵琶女估计以为这已是人生的谷底.显然她低估了命运的不可知,世人重色轻才,商人重利寡情.命运并没有善待她.所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齐鸣,这里 饱含着琵琶女对命运的控诉.再回过头来看前奏曲:弦弦掩抑声声思等说尽心中无限事.这是人生的底色.尽管有年少的欢愉,但一介倡女,这是她人生摆脱不了的身份.一支琵琶曲,弹奏的是一个深厚的人生主题.

五、音乐和人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哪?《 评点诗词曲精选》(影印本)一书中, 有这样的评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和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认为白诗高在有平等心情.很多老师在讲课之时认为,平等体现为白司马能放下身段,同情底层的琵琶女,这是简单的解读.且看原文: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何为“暗”?为何“暗”?一个“暗”字是作者不忍打断这优美的音乐,也是白司马对琵琶女最大的尊重.白司马贵为地方长官,琵琶女身份低微.不用“邀”,亦不用“千呼万唤”,是为平等,是人格的平等.

白司马已经远去,琵琶声却永远响在了历史的回声里.一千个读者,一千支琵琶曲.经典成为经典,在于常读常新.这是它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档案馆整理. 评点诗词曲精选[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蒋景平,女,1985年生,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本科学历,从事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陈岑)

结论:关于琵琶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琵琶行白居易古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曲艺艺术的继承和
[摘 要]加曲艺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而又不丧失其本性,乃是因为它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之中,于不断革新创造的同时,始终保持了使自身具。

环境描写,打造不一样的艺术情境
茅盾说过:“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

鲁迅小说中人物描写艺术的异同
众所周知,在描写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旧式没落知识分子的所有作品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孔乙己读过孔孟。

略谈苏武传的侧面描写艺术
[摘 要]班固在《苏武传》中应用炉火纯青的侧面描写艺术,以时代和自然的烘托,敌将与降将的反衬,再现了苏武爱国英雄的形象和坚贞不屈的品格。[关键。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