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历史维度论文范文写作 两创方式的历史维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历史维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两创方式的历史维度,这是一篇与历史维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历史维度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维度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摘 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讨中,我们不能忽视中华文化自身的“两创”,这个过程相应地产生了诸多方式方法,如“内在超拔”“杂以成家”“抽象继承”等.“内在超拔”指一个学派内部后人对前人思想成果的推进,这是一个学派、一种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以传统儒学为例,具体表现在天人论、知行论、人性论等诸多方面;“杂以成家”(含“内在整合”“他石攻玉”“古今中外法”“综合创新法”“批判继承”)的主旨是吸取先在和它在的思想资源而推进学术理论发展.这种方法不仅仅属于古代,在近现代也有诸多表现;“抽象继承”是中国现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来的,对包括中国传统哲学遗产在内的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路径的一种探讨.他认为传统哲学的命题包括“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两个层面,我们今天所要继承的是它们的“抽象意义”而非“具体意义”.总结历史维度的“两创”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两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两创”;方式;“内在超拔”;“杂以成家”;“抽象继承”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1-0018-05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两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成为热门话题.事实上,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的“两创”过程,相应地产生了诸多方式方法,如“内在超拔”“杂以成家”(含“内在整合”“他石攻玉”“古今中外法”“综合创新法”“批判继承”)、“抽象继承”等.总结历史维度的“两创”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两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内在超拔”

“内在超拔”即“内部发展”,指一个学派内部后人对前人思想成果的推进,这是一个学派、一种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这里仅以传统儒学发展为例.传统儒学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隋唐儒学”“宋明新儒学”等发展阶段,后者总是包含对前者的“内在超拔”,表现在天人论、知行论、人性论等诸多方面.

在天人论方面.子产有“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的说法,到了荀子那里,发展出一套天人相分的思想,包括“因自然”(“天行有常”)、“治自然”(“制天命而用之”)、“愛自然”(“斧斤不入山林”)等元素.后来刘禹锡提出“天人交相胜”(《天论》中),发展了儒家的天人相分学说.另外,儒家还有另一套天人关系学说,即“天人合一”论,孟子有“尽心”“知性”“知天”的观点,把人的心性与天联系在一起.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云:“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阴阳义》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概念的是张载,他在《正蒙·乾称》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儒家的“天人合一”含神人合一、自然之天与人合一、道德之天与人合一等,因对“天”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天人合一”说,其主流是道德之天与人的合一[2].

在知行论方面.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智”存在,但他自己不是,而是“学而知之”者,并强调“学而时习之”,有重知不轻行的意味.孟子虽没有专门的知行论,但有不少相关论述,如承认“良知良能”的存在,区分“耳目之官”和“心之官”,强调“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认为“养其小者(身——引者注)为小人,养其大者(心——引者注)为大人”(《孟子·告子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具有重视理性自觉的特点.孟子还把理性自觉与否看作是人与禽兽的差别,反对“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孟子·尽心上》),主张“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一类是不著不察,自发的“行仁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这是众人;一类是明察之后自觉地“由仁义行”,这是像舜那样的圣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孟子在知行论上,亦是重知而不轻行,但其论述已经比孔子更为丰富和明晰.荀子是先秦知行论的总结者,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荀子在这里指出,学习包含很多环节,比如闻、见、知、行.显然,荀子主张的是重行而不轻知,辩证地阐释了知行关系,把儒家的知行观推进了一大步.知行学说经过魏晋以后的长期沉寂后,在宋、元、明、清时期再一次活跃起来,有二程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说、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王廷相的“知行兼举”说、王夫之的“行先知后”说,使儒家的知行学说具备了不同的类型和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朱熹的知行说堪称全面:“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常相须”(《朱子语类》卷九).

在人性论方面.孔子只说了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而到孟子那里,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人性善学说.他从经验和自身感受出发,试图证实包括“恻隐之心”等四心或四端的先验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孟子开启了善良人性的美好愿望,为人们设置了一个理想的类似“人极”的目标,作为理想它是真实的,但对多数人而言,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亦如荀子所言:“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荀子是性恶论的主张者,但值得注意的是,荀子并不否认人的自然,“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荀子·正名》),但这些也就是人天生的性情,包括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具有向恶的趋势,在“顺是”(顺其自然)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生而礼义文理亡”“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等后果.如果我们引入“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化性而起伪”,就会使人们“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可以看出,孟子和荀子虽然一个主张性善,一个主张性恶,逻辑起点不同,但“殊途而同归”,都阐扬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后来扬雄的“性善恶混”、董仲舒的“性三品”、宋明理学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等都是对孔孟荀人性论的“内在超拔”,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学说.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历史维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历史维度方面论文范文。

逻辑和历史维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搭支架·择时机·设活动·创方式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栏目,它虽然是教材中的一个“小模块”,但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

历史维度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
摘要: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着过去,谱写现在,照着未来。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历史的记载中找到答案,得到解决的办法。新时代、新党章对高校。

历史维度党领导在道路自信中重要作用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一个政党被历史和人民选择必定要有其独特历史担当和是优点。我们坚持道路自信是因为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