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论文范文写作 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转移人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和,本论文可用于农业转移人口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农业转移人口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农业转移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转移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论文农业期刊农业期刊有哪些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摘 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诸如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巨大和城乡二元体制阻滞严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会治理体制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6-0080-06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关乎城镇化质量和亿万农民能否真正分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城镇化只是市民化的载体,市民化才是城镇化的核心.只有通过扎实推进就近市民化,才能确实使中西部农业转移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福利水平得到提升.推进就近城镇化,必须紧扣“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即农业人口就近市民化.

一、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

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虽然当前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较为落后,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率特别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未来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

1.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意义重大

第一,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当前社会代价最小和最受农民拥护的市民化方式.首先,就近市民化可以缓解“城市病”.就近市民化主要以县城和城镇为载体,可以避开以往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镇化模式所导致的诸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房价飙升、资源超载、雾霾污染等严重的“城市病”,极大缓解大城市的人口、交通和住房等压力,避免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其次,就近市民化可以缓解“农村病”.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因远距离转移就业和异地市民化带来的生活问题,如家人离散、留守老人被、留守妇女被性侵、留守儿童缺乏保护等“三留守人员”权利受到侵害等多方面问题,做到三代人家庭团聚,互相关照,亲朋戚友互动方便,减少意外事故.再次,就近市民化有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可以传统城镇化模式中人口过度流向东部沿海大中城市所引发的“春运难题”,并为农民工节省一定的交通成本.最后,就近市民化还可以增强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能力.县、镇物价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在老家附近的县、镇就业生活,生活能力和住房消费能力相对较强,这等于直接降低了城镇化和市民化门槛,有利于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安家.

第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首选路径.首先,就近市民化有利于缓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推进就近市民化,需要通过培育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增长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县、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条件,增强其对农民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城乡平衡.其次,有利于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就近市民化有助于涵养中西部发展急需的各类资源,促使其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口红利,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达到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矫正区域发展的过度失衡.最后,有利于缓解城镇发展不平衡.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可以优化城镇体系,减少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涵养中小城市的发展资源,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就近市民化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良好发展机遇

县、镇作为就近市民化的载体,为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进得来、有得干、住得下、活得好”的市民化诉求,提供了客观基础.

第一,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中西部一些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些县、镇乡镇企业发展中,基本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逐步提高.一些农村现代产业雏形初步形成,不仅把工业引入农村,而且将农业生产也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与现代产业接轨、与市场接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

第二,吸纳非农人口的能力逐渐提升.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农业人口就业和定居生活布局出现新变化.首先是省内转移就业的数量持续增加,就近就业的比重开始上升.据统计,2008—2011年,中西部省内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年均增加916万,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也从同期的66.8%提高到70.4%,年均上升1—2个百分点.①河南省2009—2011年省内就业农民分别为1019万人、1142万人和1268万人.②其次是在县、镇就近定居生活的农民越来越多.尽管中西部地区工资收入比东部地区少近10%,但因离家比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等等,中西部地区农民选择就近转移就业或回乡创业的趋向明显,中西部对农民定居生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第三,体制障碍逐渐.中西部一些地方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约农村城镇化和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不断得到消解,如传统二元户口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为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四,具有良好发展机遇.力推就近城镇化,必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中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新政策,惠及和促进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近年来,中西部城镇化发展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西部贵州、四川和甘肃三省2013年城镇化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6、1.37和1.38个百分点,均高于当年全国平均1.16个百分点的增幅.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经济向好,生产、就业和服务条件改善,现有县域和建制镇的发展和吸纳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势必会极大促进本地农业人口就近市民化.③

结论:关于农业转移人口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农业转移人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摘 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兼具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功能,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聚焦点与突破口。而财政问题是落实。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和理论思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选择、财力保障与地方政府激励研究”(14ZDA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结构。

农业转移人口改籍意愿市民化障碍
摘 要:基于325份样本数据,从个体及家庭决策的角度,分析农业转移人口改籍意愿及市民化障碍。结果显示: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改籍意愿不强,近半数被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