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关于交流关系传播论文范文写作 作为一种交流关系传播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交流关系传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作为一种交流关系传播,该文是关于交流关系传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交流关系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交流关系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关系论文跨文化交流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摘 要】传播的本质是关系,如何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构建 共同体中大众媒体,首先要正确认识“交流“.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的“交流“,通过媒介达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的交互性行为,从而实现人们之间合理并且道德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交流;传播;主体间性;符号互动

启蒙运动以降,人类通过独立地运用理性判断能力,摆脱了恐惧、祛除神话,从迷信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人的主权地位,并且从此代替神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特别是伴随近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自然逐渐沦为人类观察、征服和改造的客体对象,同时人和人的关系也分化成主客二分的对立关系,工具理性下他人被化成为对象和客体.大家都互为工具,互为手段,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大,这种主客关系表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就是霍布斯所说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各自为战、彼此分离,更还有种族、阶级、性别、宗教、国家等等观念的影响,人类的关系再也不是共同沐浴在神恩之下的亲密无间,而是我在你的身边,却永远达不到的彼岸的疏离,于是“交流”这个现代的概念就出现了.反观人类的传播历史,人们在对交流的强烈渴求下,发明和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手段,书信、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人类交流媒介的多样化和交流活动的高频化,但也无法挽救交流的失败,因此更应该回到对交流本质的探讨,理解作为一种交流关系的传播.

一、两种交流观

1.彼得斯的“主客合一”的交流观

彼得斯所渴求的交流,是直抵灵魂的心灵沟通,是分享内心经验,是把一个个体的感受和經验毫无噪音、丝毫不差地传递到另一个个体那里.但个体意识的相互隔绝和个人经验的独特性,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拦了人和人的心灵交流,但是彼得斯心灵共享的交流观,表达了他对主客合一关系的期待,只有在主客不分,主客完完全全融合为一体的关系里,才可能实现理想中纯粹的精神交流,这种交流的关系更像是巴尔塔萨所说的人神的相遇,是主客都承载的神性的呼应,因此没有任何噪音、准确无误的交流无法达成①.

2.马丁·布伯“主体间性”的交流观

相比之下,马丁·布伯则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连结关系的交流活动并没抱有彼得斯那样高的期望.在马丁·布伯看来,世界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贯穿于整个世界之中,也贯穿于每一个人之中,一是“为我们所用的世界”,即是“我们和“我—它”的关系;另一个是“我们之相遇的世界”,即是”我—你”的关系②.

“我—它”是一种把世界当做使用对象的态度,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我是能动的主体,而它则是被动的对象.在这种关系模式中,世界仅仅是主体作用、征服和宰治的客体对象.我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只是目的和手段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也流于主客体关系或人和物的关系,而不是彼此交融的生存关系,不是一种本真的亲密关系③.

“我—你”实指一种把他人他物看做具有和自己同样独立自由的主体性的态度,在这种关系里,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呈现的,不是支配和占有,而是两个独立的平等的主体间的交互的关系.这种“我—你”关系是直接性的,中间不掺杂任何具有意图和目的等 ,仅仅是我们直接的相遇,只有通过“仁爱”和“仁慈”,通过我们同为尘土的同情、理解,我和“你”才能“相遇”④.

这种“我—你”的主体间性的关系,是人类实现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芝加哥学派学者们在此交流观的前提下,展开了自我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交流是人类关系的本质

齐美尔认为关系就是社会,社会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现实的社会.⑤

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他一直强调的,但这种交往关系也是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承继了齐美尔思想的芝加哥符号互动论的“自我”观念也直接来之于这种关系当中.

库利的“镜中自我”则否定了笛卡儿所认为的超然于外在世界的自我观,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和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其对于自我的认识,而自我的认识又是通过和他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人们总是通过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关于自我的认识以及观念.因此,库利认为,自我是交往的辩证的产物.自我意识是他认为的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映,所以,孤立的自我是不可能的⑥.

库利的自我概念虽然对米德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米德依旧不赞同内省是自我形成的主要方式,他始终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实践活动当中,指出自我是在社会行为中,通过姿态的会话、以语言为媒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动态过程.米德认为,具有心灵的有机体能够成为自身的对象,这正是自我所具有的独特的品性.只有人类个体能够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获得心灵这种能力.也只有在人类的交流活动中,个体能对自己向他人讲的话做出反应,即人可以以自己使用的表意的语言进行自我刺激.作为对象的自我的出现,使得人成为经验的自我.⑦

无论是库利还是米德,无论是靠心理沟通还是社会的交往,自我都是通过对他人反应的想像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也就是他人和我是在一种交互性、平等、公平的状态下建立的关系,将自我理解为他人或者他人理解成自我,便承认不止有一个“我”这一个思维的主体的存在,也就是承认其他人的存在,也和自己的存在一样是确定无疑的.正是这种主体和主体之间确定无疑的平等关系,使得“我”和他人的交往成为了可能.交流也就成为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一个个人能够假设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的过程,通过媒介达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的交互性行为,从而实现人们之间合理并且道德的社会秩序.由此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们才会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并对构建 共同体中大众媒体的作用寄予厚望.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绝大部分的交流或者传播行为却忘记了交流的实质所在,偏离了相互理解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浸润在工具理性下并且洋洋得意的人类,把包含于他人在内的世界万物物化为对象,本应该怀抱仁慈有爱的心,互相理解、侧耳聆听的主体关系下降为计算、观察、使用的主客关系,由此交流以及由于交流而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体,不出意外地成为宣传和说服的工具,成为实现主体目的的手段.世间一切罪和恶,灵魂深处任何粗暴贪婪的行为和社会所有战争、冲突、不平等关系的起源皆是来自于此.

神照着他的模样造人,我们皆是平等,交流的本质仅是为了让分离后的我们彼此联结,最终亲密无间.作为交流手段的传播活动更应该守护这样的主体关系,坚持交流的本质要求,唯有这样,大众媒体在沟通协调人们的社会行动,建立协商合作的 制度中才真正能发挥出积极作用.

注释:

①彼得斯,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

②③④马丁·布伯,陈维刚译.我和你[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6(12):P17;P17-19;44—47

⑤[德]齐美尔,涯鸿译.桥和门——齐美尔随笔集[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4)

⑥查尔斯·霍顿·库利,包凡一译.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

⑦乔治·H·米德,赵月瑟译.心灵、自我和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交流关系传播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种辩证关系刍议
【摘 要】 文章阐释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种辩证关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

另一种交流(组诗)
马杜桥的雨下雨的时候我在马杜桥马杜桥的人不认识我不能说马杜桥是异乡我认得马杜桥的雨是谷雨余 音在網上购了几本书半个月了只。

得来是一种浅关系
摘自《中国青年报》谈得来到底有多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它往往决定了一段关系的开始。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一场相遇,谈天说地,指东画西,如果能够相谈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