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奥登论文范文写作 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和政治的理解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奥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和政治的理解,本文关于奥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奥登论文参考文献:

奥登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收稿日期] 2015-07-02

[作者简介]张剑(1963—),男,重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奥登的《中国十四行诗》常常被理解为对战争的抽象思考或者对奥登本人心路历程的追溯,但是作为战地行纪,它首先是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描写.虽然奥登当时有“超越政治”的思想倾向,但是其作品毕竟是有感而发,以具体历史事件为基础.因此,把《中国十四行诗》与《战地行》中的旅行日记进行对照,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文阅读,可以挖掘出其中的历史细节和具体指涉.细读每一首十四行诗,还原它们的历史,对于深入理解这组作品及其抗战叙事,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奥登;中国十四行诗;历史还原;互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4007106

一、引言:历史还原

1938年2月至6月,英国著名现代诗人奥登(W. H. Auden 1907-1973)与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应英国费伯出版社和美国兰登书屋之邀,访问了抗战时期的中国.之后,两人合写了《战地行》(Journey to a War,1939)一书,全书包括四个部分:到达前的旅途诗、在中国的旅行日记、人物照片、战地诗《在战时》(In Time of War)和《诗解释》(Verse Commentary).他们用日记、照片与诗歌记载了他们在中国,尤其是在东部前线的见闻.

《在战时》共有27首十四行诗,1981年被穆旦完整地翻译成中文.[1] 但奥登的《短诗全集》(1966年)只收录了其中的21首,并被重新命名为《中国十四行诗》(Sonnets from China).从整体上看,组诗不仅仅是一系列战地诗歌,它直接描写抗日战争的部分只占篇幅的一半.组诗的目的是要将抗日战争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考察.所谓的“战地行”始于英国伦敦,经过了地中海、埃及、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到达中国内地的多个城市,最终经过日本、美国回到英国.

国外的评论常常将组诗视为一个西方文人到访战争的经历,反映的是他个人痛苦的心路历程.斯图尔特·克里斯蒂在《定位运动:奥登<中国十四行诗>中的实验性东方》一文中,认为奥登的同性恋主体与中国的东方主体有相同的边缘性质,因此奥登不可能在诗中传播“东方主义的陈词滥调”,相反,他的彼德拉克式十四行诗实际上很可能将其崇拜对象从女性转移到了“神秘的能指‘中国’”身上.[2] 我们看到,文章探讨的主题是奥登在身份认同上碰到的问题,而不是战争.

国外评论还常常将组诗视为奥登对战争的抽象思考,即人类的起源和选择、历史的“恶”等等.这种普遍化的解读有一定道理,因为奥登在诗歌中的确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证战争的起源和人性的堕落.爱德华·门德尔松在《早期奥登》中称这部作品为“历史考察”,时间跨度从“失乐园和耶稣降生”到“现代科学兴起和工业革命.”[3]349 塞缪尔·海恩斯在《奥登一代》中认为《中国十四行诗》“没有谈论在中国发生的具体战争,或者任何具体战争.它对人类道德状况的描写强调了人类对人类的侵略行径,而不是某人对某人”.[4]正如斯图尔特·克里斯蒂在另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十四行诗》有“对具体背景完全拒绝”的倾向.[5]

本文并不认同这种普遍化或纯粹个性化的解读,因为如果我们能够还原《中国十四行诗》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这个组诗不是抽象的写作,而是基于具体历史事件的写作,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思考.奥登在来中国之前就对这次旅行非常憧憬,他希望能够在中国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他说,“我们会有一场属于我们的战争”.[6] 现在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奥登的“抗日战争”,是他从他的特殊视角讲述的抗日战争,他的叙述实际上把战争讯息传递到了西方.

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更愿意看到诗歌中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更愿意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赵文书在《奥登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纪念<战时>组诗发表六十周年》一文中将组诗视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见证”:奥登提到了“发生在汉口的日机轰炸、闸北的上海保卫战以及南京的日军大屠杀”.[7]可以说,本文非常认同这样的社会历史视角的研究.

但是,组诗到底描写了什么具体事件和场景呢?国内的评论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全貌的解读.在21首诗歌中,只有第12首(“南京、达豪集中营”)和第13首(“中国士兵”)被评论最多.[8]同时,评论往往过于简单,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文认为,仔细解读组诗的中国部分(第12-21首)会向我们展示一个更加广阔的图景,甚至是以前我们没有看到或不愿意看到的意义,而这样做的最佳途径就是将《战地行》中的《中国十四行诗》与《旅行日记》之间进行互文阅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这些诗歌似乎意义重大.

二、指挥部与指挥官

《中国十四行诗》第12首的背景是一个部队的指挥部:长官在打电话,墙上的地图显示着部队的位置,他正在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这里远离战场,显得很安全,生活与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还有人送牛奶.对于这个指挥部来说,“战争就像纪念碑,不会造成伤害.”[9]

《中国十四行诗》的所有引文都来自W. H. Auden, Collected Shorter Poems 1927-1957.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66). pp.128-138,此后不再一一标注. 根据《战地行》的“旅行日记”记载,1938年2月底,奥登和伊舍伍德从香港进入中国内地,接触了不少中国的政界要人.在汉口,由于国民政府的政治顾问威廉·端纳(William Donald)的引荐,他们见到了和宋美龄.[10]64-68 虽然没有见到战争,但奥登在中国政要的办公室里,完全可能见到诗歌中描写的那个指挥部的场景.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奥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奥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陈泽兰我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舞台
我叫陈泽兰,苗族,贵州余庆人。2017年1月,在诗友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竞赛录制。在那半个月里,我收获了很多。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价值
摘要: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简明含义,探讨中。

奥斯,为中国高度而造
1854年纽约水晶宫博览会。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Elisha Graves Otis)留着整齐的小胡子,戴着高顶礼帽站在载有木箱、大桶和其。

奥飞模式来看中国动漫产业
摘 要:奥飞动漫是第一支在我国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动漫企业,从最初的动漫玩具代工工厂到介入动画自主原创,再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成功上市,奥飞动漫实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