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进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进程,这是一篇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中国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为总书记的党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城乡一体化;中国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019-03

中国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对这一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将有助于按照中国国情及时展的要求,引导城乡关系健康发展,并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城乡融合思想

城乡融合的概念最早由恩格斯提出.早在1847年,恩格斯在回答废除私有制之后将产生什么结果时就曾说过,“通过城乡的融合”,可以“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消灭城乡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并且“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至于如何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恩格斯认为,“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紧密联系”,扩充适应这一要求的交通工具以及“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等等,都可以促进城乡关系由分割、对立走向融合.

列宁没有对“城乡融合”问题进行过正面论述,但是他曾预言,当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不再存在它们固有的缺点的时候,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就能够克服了.他指出:“城市优于农村(无论在经济、政治、精神以及其他一切方面)是有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的一切国家(包括俄国在内)的一般的必然的现象”,“如果城市的优势是必然的,那么,只有把居民吸引到城市去,才能削弱(正如历史所证明的,也确实在削弱)这种优势的片面性”,“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提高乡村居民,使其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并且“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条件的接近才创造了消灭城乡对立的条件”.斯大林则不同意恩格斯的观点,他认为,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不是消灭城乡对立,因为“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而大城市不仅不会毁灭,并且还会出现更多新的大城市.因为这些大城市“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在这里,斯大林显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理解为“城乡一样化”,而他所论述的“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其实是城乡融合的一个标志.这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工农差别的消失,城乡人口均衡分布)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上述观点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理解的城乡融合是以追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本质上已经蕴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是中国城乡关系由二元分割走向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石,更是中国城乡一体化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源泉.

二、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决定新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方向的因素一是如何发展农业,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二是如何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尽快实现工业化的问题,而且第二个问题是核心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和全党高度关注并希望大力发展农业,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虽然“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周恩来也曾明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这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但是和全党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并不否认乡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否认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新中国城乡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撑.

至于第二个问题,和全党更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等具有开拓性的城乡发展战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工农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在中国城乡关系发展中城市和乡村是同样重要的,不能因为发展城市而抛弃乡村.为此,进一步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

总之,无论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是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其实都是以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以马克思经典作家所创立的城乡融合思想为发展中国城乡关系的指导原则.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充分尊重和照顾农民的利益,通过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发展战略,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付诸中国城乡建设的实践中,虽然有些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但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

三、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指导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一方面纠正了在实践中重城轻乡的思想,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关于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思想,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

首先,强调城乡、工农业相互支持和促进.1975年,在国务院讨论《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时谈到:“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工业区、工业城市要带动附近农村”,同时,“工业支援农业,农业反过来又支援工业”.1992年,面对改革开放后城乡、工农业在相互支持和促进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协同思想的和时俱进
摘 要:社会协同学是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协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严峻挑战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和中国梦的实现
摘要: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和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
[摘要]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