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年级论文范文写作 中年级解决问题练习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年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中年级解决问题练习教学,本文是一篇关于年级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年级论文参考文献:

年级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和杂志社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绘本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准确理解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数量关系;数学方法;应用意识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学生进入中段后,对学习数学知识就有了畏惧感,特别遇到“解决问题”练习时,从此便有了“数学焦虑”.

如何帮助孩子打败“数学焦虑”,发展思维,提高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

1.读说训练,寻找解题的有效信息.在审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读题,完整叙述题意,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找到解题的有效信息,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例如,二年级学生排方队做操,每行每列的人数相等.小明站在第5列,从前往后数,他排第10个,从后往前数,他排第7个.问:二年级有多少同学在做操?

首先阅读和理解,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句;其次,引导学生说题意.“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题中条件中的所有数据都用上吗?为什么?”“说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每列人数?”第三,引导学生解题.学生可能通过画示意图等方法求出每列人数,列出算式解答.最后让学生结合题意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边叙述,边回顾整道题的思考过程.

2.理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切口,教学中要突出数量关系的渗透,借助数量关系能让许多疑难问题对应的量和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

例如,学校舞蹈兴趣小组共有48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多数学生可能会列式为48÷2等于24(人),究其原因,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几类简单求倍的问题,但“和倍问题”平常接触少,这样就成了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并勾出重点词句,着重理解“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有的学生用一根铅笔表示男生人数,将其看做一份,用同样长的2根铅笔表示女生人数;有的用条形图表示,还有的画出了线段图.通过数形结合,学生明白了如果将男生人数看做一份,女生人数就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份,男女生的总人数就相当于男生人数的3份.根据“总数÷份数和等于一份数”这个数量关系求出男生人数,用48÷(2+1)等于16(人),这16人就是男生人数.

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综合法.综合法,“从条件想起”,先思考哪两个条件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再找出和之有关系的其他条件,层层剥笋,直到求出最后的问题.

例如,“六一儿童节,老师买了12个绿气球,黄气球是绿气球的2倍,红气球比黄气球多10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首先读题,梳理条件,找到有关联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并尝试画图,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建立条件之间的联系.根据“12个绿气球,黄气球是绿气球的2倍”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黄气球的个数,再根据“黄气球个数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多10个”这两个条件,求出红气球的个数.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归纳,感悟蕴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方法,逐步明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2.分析法.分析法就是“从问题想起”,思考要求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然后对照条件确认什么已经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从而确定需要先算什么.

例如,一根绳子长1000米.第一次剪了200米,第二次剪的比第一次剪的多50米,第三次剪的是前两次的和.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首先理解“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的含义.借助情境演示,用一根绳子演示每次剪绳的过程,将问题进行转化,即剪了3次后,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就是求3次剪去的总长度.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剪去的米数+第二次剪去的米数+第三次剪去的米数等于3次剪去的总长度.对照条件,第一次剪的长度是已知的,找相关联的两个条件求出第二次剪的长度,再求第三次剪的长度.

学生列出算式后,通过追问,突出“根据问题想条件”,简要回顾思考过程,抓住问题想,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进而思考“中间问题”还缺什么条件.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基本策略.其中,“从条件想起”是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逆向推理,思维难度较大.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使学生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学策略、用策略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画图法、标注法、列表法等辅助方法.

三、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注意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主发展,拓展学习数学的空间.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组织学生实地测量操场的长、宽,计算周长和面积;统计学校某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制成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再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调查商场或超市一些商品价格;以及“菜场上的实际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等.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合理安排练习题,拓展延伸教材习题的策略.(1)易混淆知识,对比练习.教师设计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内容加以辨析,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把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1)果园里有120棵苹果树,梨树是苹果树的2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2)果园里有120棵苹果树,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2)综合练习,融合贯通,培养学习兴趣.综合练习可以将学生学过的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解题能力.

例如,有两筐苹果,甲筐苹果重78千克,乙筐重60千克,从甲筐放进乙筐多少千克苹果后,两筐苹果同样重?

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适时拓展延伸,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例如:(1)有甲、乙两筐梨,如果从甲筐取出10千克给乙筐,则两筐同样重.甲筐原来比乙筐多多少千克?(2)甲、乙两筐鸡蛋,从甲筐拿出15个鸡蛋给乙筐后两筐同样多.现在乙筐有60个鸡蛋,甲筐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基础,适当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

结论:关于年级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年级怎么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摘 要:用分数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的建模
【摘 要】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解。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建模
【摘 要】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模型的构建、提升与。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一、预设目标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前,笔者的预设目标是先引导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