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村劳动力论文范文写作 基于五力模型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过程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农村劳动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基于五力模型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过程分析,关于免费农村劳动力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农村劳动力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农村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建筑模型论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摘 要:推拉理论能够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大约30年这一时间段内的人口流动现象,但对于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态势却不具有解释力.把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置于长期城镇化战略下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实际上是在流出地推力、流出地引力、流入地拉力、流入地斥力以及劳动者的个人能力这五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根据主导力量的差异,又可以把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应当前所处的阶段,未来城镇化工作应着力做好县域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职业农民;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技能培训力度;落实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推拉理论”;城镇化;劳动力流动;新态势;“五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2-0081-04

在我国实现高度城镇化之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将始终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同时也将会引起学术界的长期关注.从现有的理论模型来看,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供需理论”“同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多种分析模型,但最具有影响力和解释力的还是“推拉理论”.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回流和就地转移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推拉理论提出了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推拉理论对于人口迁移过程的简单化设定使其和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的复杂过程严重不符.本文在修正推拉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五力模型”,进而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的过程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形成有益的补充.

一、“推拉理论”及其在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

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现象的经典理论.该理论把人口迁移现象看作是由一系列“力”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人口流出地的“推力”,另外一部分是人口流入地的“拉力”.产生推力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低、劳动力过剩、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产生拉力的主要因素是优越的经济条件、较好的生活水平、较高的工资收入、良好的文化氛围等.推拉模型引入我国后,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有不少学者用该理论来分析中国的人口迁移和农民工流动问题.譬如,陈吉元和胡必亮结合国情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拉模式;[1]陈晓云利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使用对数回归模型对1996-2006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2]金沙在对推拉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决策问题;[3]吕惠琴、李锦雯运用推拉模型建立了反推拉模型,并用反推拉模型来解释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4]等等.

从适用性来看,我们认为,该模型只能解释改革开放之后大约30年这个时间段内我国发生的大规模农民工流动现象,而对于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态势却不具有解释力.另外,从传统推拉模型的推力和拉力指标来看,也均和当下中国的现状不相符合.

1.推拉模型的前提基础日渐弱化.推拉模型是建立在人口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的基础上的,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近年来的流动趋势却恰恰和此相反.国家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以省域为空间界线,从2008年开始,到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例逐年下降,由开始的533%下滑到2010年的503%;2011年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到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占比仅为471%.和此同时,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却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这表明,2010年之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开始发生逆转,在省内就地转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并将长期持续下去.所以,传统推拉理论的前提基础正在逐渐弱化,学术界对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关注点也将从“外流”变为“回流”,推拉模型在中国将越来越缺乏解释力.

2.现实中既有推力和拉力,也有引力和斥力.根据西方学者对推拉模型中推力和拉力的界定,我们认为,在当下中国推力和拉力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但若结合国情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流出地推力、流出地拉力、流入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这四种力量中只有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尚且适用,而流出地拉力和流入地推力这两种力量已经日渐式微,正在被新的力量所代替.

一是流出地的拉力逐渐让位于引力.在传统的推拉理论中,流出地的拉力主要指的是由亲情和乡情所衍化的一系列牵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今天当然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和越来越大的引力相比已经开始退化为次要因素.那么,流出地的引力从何而来呢?这其实是“三农”政策和城镇化战略实施效果长期累积的结果.自朱镕基提出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以来,每年的 “一号文件”均和“三农”有关.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措施和社会保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等,使得农村劳动力的隐性福利大大提高.而由于户籍制度所限,农村劳动力不返乡就无法享受到足够多的优惠政策,所以家乡的引力越来越大.

二是流入地的斥力明显取代了推力.在西方国家,虽然也存在一些“排外”现象,但主要针对的是外国移民和有色人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自由迁移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推拉理论的创建者及其追随者们在分析流入地推力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一些客观因素.反观中国,“城里人” “农村人”等身份标签格外显眼,不管是普通市民还是地方政府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二元对立式的身份划分.所以,我国人口流入地的“推力”因素大都属于主观因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把这些因素称为斥力因素更加恰当.并且,这些主观性斥力因素以及由主观性斥力因素而衍生出来的客观性斥力因素在当今中国显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力量.

结论:关于对写作农村劳动力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劳动力流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中国减贫理论机制分析
摘要:文章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发展差异与中国农村减贫联系起来,构造出一个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减贫的简单分析框架,随着我国减贫过程中贫困状况的变。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村
[摘要]基于湖北省保康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保康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状态重建H—T模型
[摘要]文章构造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状态重建的H-T模型,并应用计量方法对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省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农村转移劳动力 制度保障对于城镇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依据其学科特点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提出的城镇化指的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