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个体何以成为论文范文写作 个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个体何以成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个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该文是关于个体何以成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个体何以成为论文参考文献:

个体何以成为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经由指谓分析法可以揭示一个具有丰满规定性的个体如何展示出来或出场的逻辑机制.从指谓分析来看,个体要真正出场必须既保证主词指称对象的“现实”,又保证展开的谓词能够在主词指称对象身上得以被“例示”.换言之,一方面要保证主词-主体指代一个现实的、专名指称意义上的个体;另一方面,又必须使得主词-主体(行为主体)自身运行扩展开来,其谓词得以展示,从而使得作为主词-主体的个体意义丰满起来,并保证在现实的这一个体身上能够找到谓词谓述的“意义对应物”.

关键词:个体;指谓分析;异质性

作者简介:张守奎,男,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从事马克思哲学、西方实践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政治哲学发展趋势”,项目编号:12&ZD1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践语言、实践思维与实践智慧”,项目编号:11D710010

中图分类号:B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4-0023-08

在现实生活中,凡存在的皆是个别者,所谓的“普遍”,只不过是人的思维之抽象的产物而已.这似乎早已被人们作为一种毋庸置疑的既定存在论事实接受下来.以人为例,如果说生活中存在的只是张三、李四或王五等这样的“唯一者”或“个体”(the individual),“人”只是对上述诸个体的“抽象”1,恐怕不会遭致太多人的怀疑.然而,事情往往是,“怀疑与否”跟“是否自觉承认和接受”并不能直接对应.比如,为强化自己言辞的可靠性和说理的能力,张三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说“我们认为”,而不说“我认为”,但事实上,该文章明明只代表他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这种知识论上的修辞性强化,一定意义上遮蔽了个体在存在论上在场的事实.1结果,在“我”向“我们”滑动的不知不觉间,普通专名指称对象意义上的“个体”,要么沦落为匿名性的“能指”,要么被转化为复数意义上的“集合”2.由此,个体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不见了”.这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可进一步延伸为:个体如何才能真正出场?3本文将从指谓分析法重点考察这一延伸性问题.

诱发笔者思考“个体如何才能真正出场”这个问题的触发点是马克思,或者扩展开来说,是马克思早期所属的青年黑格尔派针对黑格尔哲学和基督教而明确提出的“主谓颠倒”问题.4尽管从马克思的视角来看,这一“主谓颠倒”的问题主要是把主词指称对象由抽象的“普遍”落实为经验的“个别”,以及由观念论转变为唯物论的问题,但在青年黑格尔派那里却是仍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层面,根本没有真正触及经验的“个别”.这充分体现在,针对黑格尔兼容主词和谓词于一身的“Being”或“绝对精神”,鲍威尔要把它落实为“自我意识”,费尔巴哈则把它看作基督教中“上帝”的化身,并主张主谓颠倒就是把这样的“绝对精神”或“上帝”实现为“人”.施蒂纳从绝对个体主义(individuali)之视角一眼就看穿了他们思想背后的“玄机”:他们仅仅还停留在把主词指称对象落实为抽象的“类”(属,species),而非真正的个体——“我”上.施蒂纳相信,“自我意识”和“人”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并无实质性区别,它们均是“普遍物”,只不过抽象程度不同而已.并且,在其面前,个体性的“我”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因此,要改变个体之“我”受“普遍物”宰制的状况,就必须彻底废除“我”之外的任何先在性的“普遍物”(谓词),从而独显主词之“我”的唯一性.

施蒂纳这种排除任何先在性谓词的绝对主词“唯一者”或“我”,在马克思看来必然是非“现实的”5,因为主词的意义必须靠谓词来赋予,“事实上发展却总是在谓语方面完成的”[1](P255).因此,主谓词颠倒的实质,既不能像费尔巴哈那样仅仅落实和停留于谓词性的“类”上,也不能像施蒂纳那样完全抛弃谓词而独显主词的地位.主词当然要下降和落实为经验中的个体(个人),但这样的个体必须由谓词来包围,从而给其填补和建构意义.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实际上就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一方面,他要求“现实的个人”要落实为经验中“从事实践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2](P71);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这样的个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当然,马克思由于直接针对施蒂纳抛弃谓词的状况而发动攻击,结果导致他对“现实的个人”的“谓词”的方面过分突出,而忽视了对其作为主词之“指”的方面的深入考察.尽管他强调要把其落实为经验中的个人,但这样的个人如果不能落实为有名有姓的专名指称对象,那么显然仍是普遍物.由此可见,马克思基于对主谓词颠倒问题的考察和理解,企图把具有丰富意义的“现实的个人”实现出来的诉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他并没有真正解决主词与谓词、个别与普遍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倘若把视野放开,费尔巴哈、马克思和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所谓的“主谓颠倒”问题并非没有哲学史的渊源和根据,哲学史上关于普遍与个别(或共相与殊相)、唯物与唯心、经验与唯理等问题的争论,均直接或间接地牵涉这个问题.因此,呈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哲学史依据也就成为笔者进行学理分析的“基底”.

概而言之,哲学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主要的哲学主题不断“下沉”的情况,并且均是从主谓词关系的角度出发和实施的.第一次由苏格拉底肇始,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完成”;第二次则由黑格尔把问题推向极致,由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施蒂纳、马克思等实践和“完成”1.

学者们认为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主题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他把哲学关注的目光从早期希腊神话和哲学的“神”(“gods”,是一种“多神论”,并不等同于后来基督教的“一神论”的“上帝”,即“God”)与“自然”,转向生活中的人的生存处境.苏格拉底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主要致力于为生活世界中的个人提供行为的凭据和道德判准.因此,他在对话中旨在追问“虔敬是什么”、“美是什么”、“善是什么”、“勇敢是什么”如此等等的本质问题.并且,苏格拉底强调,他问的不是虔敬、美、善和勇敢的个例是什么,而是问“虔敬本身”、“美本身”、“善本身”和“勇敢本身”诸如此类的“类名”是什么,苏格拉底的追问就是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个体何以成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个体何以成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个体经营账户金融服务需求和应略
摘 要:文章从个体经营者在农业银行开立的对公结算账户运行情况入手,研究个体经营账户背后个体经营者经营运转转点和农业银行相应的服务应对策略。文章所。

基于Levy市场最优个体行为投资选择
摘要:个体决策者资金投资具有鲜明的行为特质,并且不同的投资环境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假定。

个体偏好影响路径分析
个体偏好是公共经济学投票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直观来看,选民的偏好顾名思义就是选民对两党总统候选人个人、政党、政。

连锁药店并购个体药店风险控制
摘要:医药零售连锁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经营业态之一,从2011年5月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