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终极目标论文范文写作 立德树人:思·品学习模型的终极目标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终极目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立德树人:思·品学习模型的终极目标,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终极目标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终极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终极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思品论文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堂吉诃德论文建筑模型论文

摘 要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关注品德教育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需求;不仅要关注技能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品德知识,更要关注品格的内化生成.基于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思·品”学习模型更多关注师生间的相互倾听,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思维品质的生成.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儿童立场 “思·品”主张 品格

电视台热播的《朗读者》,其第十期的主题词是“味道”,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会变做到丰富多彩.201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提出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在聚焦现实、问题导向、价值引领的基础上,着力于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中小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载体,思想品德课堂更应如此.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学生能否從中品尝到“味道”?它起到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载体作用了吗?还有一定距离!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大都还是“说教”的课堂!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现象:一是“多”以道德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少”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师生对话“多”采用一问一答式,活动形式单一,缺“少”思维深度;三是课堂就知识论知识“多”,知识游离于生活之外,联系生活实际“少”;四是教师关注教学技能“多”,教学目标单向,情感态度关注“少”.如何让思品课堂有“味道”,让学生感兴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形成了自己的“思·品”教学主张.“思”即思考、思维、思想——思考确定问题,思维找寻方法,思想形成结果;“品”即品味、品悟、品德——品味知识,品悟规律,积淀品格.“思·品”即通过文本、师本、生本等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品味生活,进而运用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品悟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科思维,最后,在实践运用中提升、积淀,形成良好的品格.那么,学生如何能品尝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鲜美“味道”,通过体验将其转化为情感,通过品悟规律、训练思维进而形成品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

一、倾听

卢梭说:“我觉做到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就教育而言,在不完备的“人”的知识中,最为突出的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提出:“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思·品”学习模型就是让学生站立在“育人场”的正,它基于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为未来人生奠基.它立足课堂,不拘泥于课堂,将时代“活水”引入课堂;它立足教材,不唯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它立足知识,超越知识,把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机融合.

“儿童立场”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善于倾听.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常为教师或学生不善于倾听他人而感到缺憾.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答错了,后面学生的答案几乎和第一个学生一模一样,因为他们处于“假听”状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目光也常游走于课本或教学设计而很少去倾听学生.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现象处于常态化,它直接导致师生心灵对话不畅、情感交流受阻、学习效率低下.倍感缺憾之时,我到书海里去探寻,偶遇日本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他说:“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那么,倾听有何作用?倾听需要怎样的态度?倾听的行为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倾听的作用是什么?先看一个教育实例.在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教育时,我们是否考虑过它的难度?学生怎样达到这一要求?显然,这是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作为对学生的普遍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道德境界必然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紧密相连,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很难达到“助人为乐”这样高的道德境界.如果降低一个层次为“乐于助人”,一部分学生就可以做到.如果再降低一个层次为“应该助人”,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到.这时听到个别学生的声音:“这又不关我的事,我为何要助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量体裁衣”、找准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准,从“不妨碍别人”入手.也许有人会责问,“不妨碍别人”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这个要求确实较低,但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连这个最低要求都没有达到,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又有何意义?首先要求他们在公共场合从“不妨碍别人”做起,这也是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信条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不妨碍别人”的观念如能在大多数人的行动中付诸实施,整个社会风气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只有相互倾听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学习目标的实现才能“水到渠成”,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学》一书中写道:“听是容易的,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倾听正确的人,带着合适的关注,在恰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不再是容易的,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在一本书中描述了自己幼年与小林宗作对话的场景,其中,小林宗作用四个小时专注地倾听她讲感兴趣的事情.面对一个近乎“无知”的孩童,小林宗作没有用成人的经验标准去判断,更没有表现出不屑、厌烦的神态.他和蔼的神情,弯着的身躯,适时的追问,真诚的关切,及时的引导,就是对儿童耐心、理解、呵护的真诚体现,也是倾听所应具备的态度.那么倾听的行为又是什么?勇气和同理心.勇气和倾听“如影相随”,倾听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如果担心“超越自己的水平”“挑战自己的权威”,可能会导致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倾听就无从谈起.正如美国学者帕尔默所说,拥有倾听的勇气的秘诀在于“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同理心就是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心理特点、接纳水平等去品味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时就能达到心灵相通、心心相印,师生之间必将建立起信任、友好、和谐的桥梁.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终极目标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终极目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新青年下乡活动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武汉市委、市政府组织了“新青年下乡”活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有效探索通过活动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实。

构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育实施机制
摘 要: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 "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要想实现立德。

先秦儒家仁德思想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借鉴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创新之一,就是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本文所要阐述的“立德树人”这一理论,就是极具传统文化传承特点的重要思想,。

新常态下中职教育应如何立德树人
摘 要: 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发展模式、结构、速度调整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必然伴随着新矛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