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民日报论文范文写作 人民日报(微博)个人信息保护议题报道策略(2018—2018)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民日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人民日报(微博)个人信息保护议题报道策略(2018—2018),本论文可用于人民日报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人民日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人民日报论文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微博的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移动信息期刊

【摘 要】数字化社会发展促使信息成为重要生产资料之一,个人信息尤甚.近年,媒介对个人信息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纳入报道框架,央媒的舆论引导和报道模式更值得关注.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开设起所有关于个人信息的博文并进行内容分析,认为:人民日报微博对个人信息保护议题观察敏锐,结合新闻事件,在舆论引导和话题制造方面成绩斐然,发挥了央媒作用;“季候性”重复性话题、琐碎的子议程、疲软的对策等无法全然满足公众期待,无意间符号化群体行为会引发受众抵抗式解读.

【关键词】人民日报微博;个人信息保护;议程;恐惧制造;对策疲软

【本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多元个人信息保护模式比较研究”(15YJC860031)研究成果.】

2012年以来,新媒体传播技术突飞猛进,数据的重要性也愈发受社会关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立法从萌芽到高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即便《个人信息保护法》迟迟未能问世,《网络安全法》迅速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刑法修正案》(九)、《广告法(修订)》、《民法通则》(二审稿)等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中都补充了有关网络安全和个人数据等方面内容,意味着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媒介报道焦点,如百度上能获取490万条有关个人信息.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积极跟进重大个人信息买卖和泄露案件,从量上看,关注甚多.学界热情日益高涨,国内以此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年均超过4000篇.和计算机信息领域聚焦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和设计,金融学科关注征信系统中个人信息和金融消費权益保护,法学领域关注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等透镜不同,新闻和传播学科更是对议题赋予极高关注,突显:基于欧盟2012年提出的“被遗忘权”的概念而进行的本土化和适应性研究[1],探讨个人隐私数据“二次使用”边界[2],解答网络搜索和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张力[3],基于社交网络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的实现通道[4],社会资本和权衡分享的纠葛[5],精准营销中个人信息的保护议题[6].这些研究大多属于理论思考,或就网络新动态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出建设建议.

理论研究和媒介实践很大程度上处于两个不同的关注层面,学理思考和制度建设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而媒介可适时从前者获取一些新动态和理论思辨,但对相关议题的事实性报道、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万不可忽视,尤其是 级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例如人民日报社的两微一端为舆情管理和信息传播建设了阵地和交流的平台.

一、研究方法和界定

本研究选取了人民日报的微博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微博)作为《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是人民日报社在微博平台上开设所有相关*中粉丝数量最多的官微号,自2012年7月开设以来,已有超过5045万用户支持,发帖总数超过7万条,是一个活跃的主流官媒新媒体平台.在舆论引导、意见表达和新闻报道等方面,对研究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媒介议程具有极高的指导性.

本研究以关键词为“个人信息”进行初步搜索①.自2012年7月22日开辟起,*共发布259条相关微博,排除因检索词语排列较近等原因(个人等信息)出现的无关微博等,实际得到250条有效微博;借由主题分析,对报道主题、报道原始平台、多媒体内容及形式、涉及主体、报道体裁、报道目标效果和实际传播效果进行分类编码,探究:1.央媒的新媒体用何种方式参和个人信息报道?2.议题呈现起到了何种效果?3.在社会形塑中的潜在作用是什么?

二、研究结果分析

仅从转发、跟帖和点赞等直观数据分析传播效果得知,人民日报官微号虽然开办较晚,但倚靠母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活跃用户众多,传播效果良好,本议题每条微博获平均转发1693.8次、跟帖487.8次和点赞97.2次.三种意见表达行为的热点匹配度大体一致:传播内容多和新法规政策解读,以及符合公众普遍认知的个人信息安保措施相关(图1、2和3).

经过BDP数据系统分析后,人民日报官微号在报道个人信息议题上呈现了独有特色.

报道的丰富和聚焦.人民日报微博原创性内容共191条(76.4%),且2016年11月15日起,人民日报采用了版权归属人民在线的“新媒体聚合平台”,充分证明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将网站、手机站、移动应用、微博数据集于一体,实现大数据分析方面又一成功案例.2012年开设*以来,几乎每月均对议题予以关注,年均关注度逐年增长,并在2012年12月、2016年1月、2013年8月、2014年8月和2016年8月形成了五次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程或突发新闻热点事件相关的报道高峰.

表现形式丰富.人民日报善于采用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增强表现力和说服力(仅5条纯文字微博)②.2016年8月起,视频出现在附件区,获得更高关注度.2017年1月12日,“震惊!1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幕后黑手竟是房产 ![怒]”附带时长为4分58秒的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秒拍视频,视频获得508万次[7]播放量.视频等更符合社交媒体信息获取方式的传播手段,一经运用,比新闻图片、漫画、图表等手段更能吸引受众关注,产生话题性.

报道涉及对象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和群体,传递“个人信息保护关涉社会各个群体”的信号.人物类中,对部分群体的关注较高;非人物类中,互联网产业现身较多,智能手机的个人信息保护热度较高.大学生、女孩、年轻女性、快递是个人信息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主体,和大学生相关出现的主题为个人简历制作,“徐玉玉事件”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议题进入报道日程.年轻女性被假定为需加强安全保护的弱者形象,并高频重复出现.互联网经济发展促使网购及其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快递员(15条)和快递公司高频出现,和人身安全事件、快递信息泄露贩卖产业、和如何安全处置快递单信息等子议题相关.智能手机(35条)因用户不良使用习惯,违法软件吸费并收集个人信息成为后期主要议题之一.2011年微信崛起,迅速成为社交软件新贵和公众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微信应用和各种小游戏的报道数量(23条)上升,“ 、骗局、假货、测试”都是微信朋友圈的高频负向定义词语.

结论:关于人民日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民日报电子版报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以人民日报和头条新闻为例对比媒体微博疫苗风险信息呈现
[摘要]关注风险与安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本文从风险社会视角出发,以微博疫苗信息传播作为医疗风险的内窥镜,对比传统媒体微博和网络原生微博对公共。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评论栏目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为研究样本,对其三个评论栏目“你好,明天”、“人民微评”、“微议录”在2014年1月至20。

信息安全议题报道
[摘要]2016年徐玉玉事件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要议题,媒体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报道比重也随之加大。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了澎湃新闻上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