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纸币论文范文写作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和流通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纸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和流通,关于免费纸币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纸币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纸币论文参考文献:

纸币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摘 要:由于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体制的存在,加之中国本土币制金融缺陷重重,政府监管缺位或不力,享有种种特权的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了单位各异、种类繁杂的纸币.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主要随各列强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盛衰而变化,流通区域也以各地租界和各国特殊势力范围为主.外商银行在攫取发钞暴利的同时,其纸币发行与流通极大地损害了近代中国的币制金融主权,加剧了中国币制的紊乱程度,对中国经济社会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 键 词:外商银行;纸币发行;纸币流通;近代货币史

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4-0026-06

一般而言,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的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及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与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兑换及支付能力的规定等.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功能日益凸显.从保持币值稳定、促进商贸经济发展等目的出发,许多国家围绕货币发行、流通等方面先后制定颁布了种种法律规章,逐步构建起符合本国政策目标、由本国政府直接掌控的货币制度.近代中国社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局动荡,战争频发,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历届政府或者无暇顾及货币制度建设,或者货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目标失之偏颇,从而导致币制领域比较紊乱,传统与近代、中国与外国等各类货币混乱发行,错杂流通,毫无统一的规章建制可言.尤其是在华享有不平等条约保护的各家外商银行发行的单位、种类芜杂的纸币 ① ,更是大行其道,影响严重.关于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情况,献可编著的《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发行纸币概况》一书中,分国别进行了大致的梳理考察. 本文主要在整理利用中外有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 对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演变趋势及主要特征做一些深入探讨.

一、外商银行早期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家外商银行,1845年进入香港的英商丽如银行首开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纸币发行的先河.进入当年,丽如银行即在香港发行了以西班牙银元为单位、数额约5.6万元的纸币.1849年,丽如银行兼并另外一家殖民地银行——锡兰银行后,势力有所扩充,当时该行香港分行所发行的纸币“很可能已经流通到广东和福建一带” [1] .紧随丽如银行之后, 又有一些外商银行陆续来华设立分支机构,并从事纸币发行活动.

随着1865年英商汇丰银行在香港正式成立,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于资料所限,此处主要以当时在华活动势力最为兴盛的英商银行为主进行考察.1865年,汇丰银行在香港营业伊始即对外发行纸币.1867年,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始发行面值为1两的小额纸币.1867~1874年,汇丰银行的纸币发行量由120万元增至220万元,并开始流通于东南沿海一带.1874年,据上海的英文报纸(Shanghai Evenning Courier)刊载,该年2月间,丽如、有利、麦加利及汇丰4家英商银行的纸币发行总额为350万元,其中汇丰银行一家占51%.19世纪80年代起,厦门一带茶叶出口贸易及华侨汇款,均以汇丰银行纸币支付,至80年代末,在福州,汇丰银行纸币普遍流通;在上海,“本地人宁愿要汇丰银行的钞票而不愿要他们自己钱庄的票子”,甚至有些交易契约特别规定必须使用汇丰银行纸币付款. [2]

1874~1891年,丽如、有利、麦加利及汇丰4家银行在香港的纸币发行量,以及汇丰银行纸币在香港和香港以外区域的流通量统计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见,1874~1891年,除个别年份外,丽如、有利、麦加利及汇丰4家银行在香港一地的纸币发行总量基本呈增加之势,特别是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增速尤快.就4家银行之间进行比较,始终以汇丰银行纸币发行量为最多.再从汇丰银行纸币的流通区域和流通规模来看, 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汇丰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香港一地,不过流通数量呈递减之势;90年代之后, 汇丰银行纸币的流通数量迅猛增加,并开始向香港以外的区域快速扩展.也就是说,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受银行自身实力及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等限制,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英商银行在华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比较有限,而且其流通区域也以香港为主.这种情况与当时根据中英之间签署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香港已经沦为英属殖民地密不可分.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内地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 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进一步演变

自19世纪90年代以后, 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扩张不断加紧,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各列强在中国掀起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中国市场被迫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加深, 外商银行在中国的活动势力不断增强.除英商银行机构外,包括德商、法商、日商、美商、比商、 荷商及中外合办等在内的众多银行机构也纷纷在中国各地展开纸币发行活动. 外商银行在华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迅速增加, 流通区域不断扩展,纸币的单位与种类构成日趋庞杂,逐渐成为中国沿海乃至内地通货及商贸领域比较重要的流通支付手段.

(一)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

从1890年起至1949年,前后60年间,各家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及其变化趋势,分别参见表3和图1.

结合表3及图1可见,1890~1949年,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变化情况,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90年至1918年,外商银行在华的纸币发行与流通数额持续增加,1918年, 外商银行的纸币发行与流通量约为3.1亿元,达到了此阶段之顶点.第二阶段为1919年至1936年,外商银行在华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跌宕起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1936年,外商银行的纸币发行与流通量约为3.6亿元, 达到了历史的又一顶点.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9年,外商银行在华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数量规模较前呈现快速增加之势.先是日商银行的纸币发行与流通规模迅猛扩增,1941年, 日商银行在华的纸币发行与流通数额增至26.5亿元左右,达到了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纸币发行与流通量的最高峰.到1949年,则以英美银行的纸币发行与流通为主.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纸币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纸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管制到失控近代中国货币发行法制史论
摘要:现代货币发行法制发起于西方,先后经历了自由发行、集体发行到独占发行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色彩的政治经济历史。近代中国全面仿制西。

亚洲开发银行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
鉴于投资增长低于预期和外部需求持续疲软,亚洲开发银行将2013年经增长的预测值下调至7 6%,但仍高于7 5%的设定目标。鉴于投资增长低于预期。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影响 实证分析研究背景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中国作为世界上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最大的国家,通过吸引外资,在。

社会责任近代中国企业家实践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中国近代企业一直承担了很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当今企业行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