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写作 扈斯哈里氏诗歌创作和晚清社会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诗歌创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扈斯哈里氏诗歌创作和晚清社会,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诗歌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杂志诗歌投稿小福尔摩斯杂志诗歌杂志

内容提要:扈斯哈里氏的两种诗集记录了其生平和家事,从中可见晚清东北旗人生存状况之一斑,又因其屡随宦游,笔下出现了各地风光和风俗乃至近代上海的十里洋场景象.为襄助丈夫的政务活动,她创作了具有教化功用的劝诫诗,又作有针对晚清时局和陋俗的时事诗和讽谕诗.其诗歌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扈斯哈里氏 诗歌创作 晚清社会

周汝昌《买椟还珠可胜慨——女诗人的题红篇》一文中,选录了满族女诗人扈斯哈里氏所作的咏红七律二篇,称其“诗纵然不能说很高,但已引人注目”,“作为女诗人题红七律,仍有其相当的地位”.《八旗艺文编目》载扈斯哈里氏诗作两种:《绣余小草》六卷,《江右随宦纪事》二卷,今皆存世.两种诗集皆按年编次.《绣余小草》始于咸丰八年(1858),终于光绪十九年(1893).《江右随宦纪事》则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终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绣余小草》第一卷卷首标明:“咸丰八年戊午随父盖州仓官任所,时年十一岁.”由此可知扈斯哈里氏生于道光戊申(1848),十余岁时诗已颇有可观,周汝昌选评的咏红诗即其13岁时所作.她不但早慧,且吟咏不辍.览其诗集,诗人自少女至中年近四十年的人生历程如在目前,晚清东北旗人的生存状况亦可见一斑.在扈斯哈里氏生活的时代,女性生活往往限于闺阃之内,足迹远亦不出乡里,而她却因屡随宦游,得江山之助,笔下出现了各地风光和风俗乃至近代上海的十里洋场景象.她关心时局和社会风俗,为襄助丈夫的政务活动,她创作了具有教化功用的劝诫诗,又作有针对晚清时局和陋俗的时事诗和讽谕诗.

虽然扈斯哈里氏的咏红诗已为现代红学研究者所注意,但其咏红诗而外的其他作品则尚未得到学界重视,其人生平事迹亦有待考索.其诗歌创作在满族女性诗坛乃至清代女性诗坛上的地位,亦需深入研究.

生平和家事的诗歌纪录

清代满族女诗人的生平大多难于索考,而扈斯哈里氏的两种诗集则为后人留下了她的诗歌自传,生平大事斑斑可考.其诗集前有数序,亦透露了某些家世和生平信息.扈斯哈里氏之父诚斋德公,曾任盖州(今辽宁盖州市)仓官,扈斯哈里氏和其母皆随任,而其家定居陪都盛京(今沈阳).同治元年(1862),瘟疫盛行,其母于七月初偶染时疫,八日而逝,享年38岁.扈斯哈里氏时年十五,幼龄失J恃,遂依外祖母家.同治五年(1866),她已成婚,此年五月,其翁派人接眷赴任,她随姑赴熊岳任所.同治七年(1868),其姑去世.《绣余小草》卷三有《哭婆母诗》,其中有句曰“四载情深怜若女”,可推知她于同治三年(1864)成婚.其夫式堂惠公,瓜尔佳氏.笔者所见国家图书馆藏《江右随宦纪事》题写书名者为惠格.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惠格履历,恰和扈斯哈里氏诗中所记吻合,由此可知其夫名惠格,式堂当为其字.现摘录光绪二十七年(1901)惠格履历如下:惠格,现年五十四岁,系盛京满洲镶红旗毓瑛佐领下人,由监生报捐笔帖式.同治六年九月,补授福陵笔帖式.等

从其履历中可知,惠格和扈斯哈里氏同岁.国家图书馆所藏的署名式堂的《劝民改过从善词》前小序自叙其出守袁州后历守山西蒲州、浙江嘉兴,小序则为调署衢州时所作.小序中式堂称扈斯哈里氏为内子,并未称亡妇或先妻,可知扈斯哈里氏光绪末年仍在世.

惠格由笔帖式而至知府,步步高升.扈斯哈里氏父母家族中的男性生活境遇则远没有惠格那么顺遂.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扈斯哈里氏之父去世,年仅49岁.《绣余小草》卷三《哭父诗》诗前有小序:“父原官工部笔政,天性洒落,重义疏财,有求必应.厥后家无担石,告贷无门,泊如也.”其父重义疏财而致家贫如洗,受到亲人冷遇,她对此不能释怀.据文化成《绣余小草》序,扈斯哈里氏“系出华胄”.她少年时家境尚饶裕,其父有财力助人.她13岁时作《闲咏》诗,题 日“侬随母往下夹河整理地徂”,其家当时尚有地产.但此后家道中落,以致父亲的丧事须靠其夫备办.

扈斯哈里氏之父有两位亲兄长,即她所称的二胞伯和三胞伯.《绣余小草》卷二《呈二胞伯生甫公》诗题后注明“公时官户部笔政”,从诗中可知他勤勉、清贫,升职希望渺茫.她的三伯父未入仕,以做塾师为生.《绣余小草》卷一有《送三伯父主讲乡塾》诗,诗中称其“倚马文章推健笔,谈经事业惬幽衷”,但却染上了的恶习,塾师的束惰当是难以填补赌债的窟窿.《绣余小草》卷二有《规三伯父戏樗蒲》诗四首,其四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治生务本预须知.马临断岸收韁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其时她年方十三,却出语老成,诗用俗语,蕴含哲理.

她的舅父生平坎坷,《绣余小草》卷二《赠舅父全楚卿》诗题后注曰:“公任户部笔政,因争一等,受人屈抑,被议,发吉林.同治元年四月,蒙恩赦回,赋诗以赠.”诗共四首,其三 :“公在户部时,爱宴嘉宾,坐客常满.”其四 :“公任事有才,赋性刚直不苟,易遭物忌.”《绣余小草》卷三有《哭舅父全公诗二首》,诗题 曰:“侬出阁时,一切粧奁,多蒙置备.同治七年四月寿终.”可知舅父待她恩情颇深.从诗中可知,她的舅父曾因获罪被发吉林,赦还后选补盛京刑部侍郎,是她母亲家族中官位最高者,但无子女,去世时老母尚在,身后凄凉.

她的姨表兄遭遇亦堪嗟叹.《绣余小草》卷三有《因见姨表兄观峻峰冷落难堪,为之一叹》一诗,题 明:“公世袭佐领,因公被议后穷苦异常,飘流无依.”此题下有诗四首,其一颔联和颈联日:“落职因公多性直,断弦不续为家贫.今朝冷落寒酸士,昔日繁华放荡人.”今昔对比,其生活境遇可称一落千丈.

扈斯哈里氏在诗中如实记叙了父母家族中男性种种坎坷乃至难堪的境遇,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晚清东北旗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她的三胞伯和姨表兄等人的遭际表明,某些出身望族的八旗子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沦落到社会下层,生计困窘,若再染上等恶习,则前途更是不堪设想.她的丈夫和舅父虽然官至高位,但其夫由报捐入仕,后又报捐花翎,其舅父获罪赦还后亦重捐官职,亦可见晚清官场捐官风气之盛.

或许正是因为丈夫并非科甲出身,她希望儿子能弥补这一缺憾,因此对子女尤其是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但她的儿子们似非读书种子.光绪十七年(1891)其夫赴京引见,长子荣荫就近乡试,她和荣荫以诗代柬,往来唱和,《绣余小草》卷六有近二十首寄答荣荫的诗章.她的诗柬虽饱含母亲对儿子的挂念,但更多的则是劝勉.她指点儿子临场时“文意要清诗要稳,心安神静莫情痴”.但荣荫诗才显然不高,《答荣荫和章(仍依前韵)》一诗尾联曰:“儿寄和章诗欠妥,词难达意少金声.”光绪二十年(1894),荣荫至袁州省亲小住,又赴京乡试,而她的诗集中并无闻捷志喜之作,当是其子乡试又落第.

结论:关于诗歌创作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现代诗歌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创伤记忆对顾城诗歌创作影响
摘要:顾城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童话和色彩,使他与其他朦胧派诗人区分开来,他在诗歌中喜欢运用自然意象,具有梦幻色彩,以及强烈的死亡意识,而这种个人风。

袁枚诗歌创作的美学倾向
摘 要:袁枚在诗歌创作时高举“性灵”的大旗,并以之为基础形成性灵派。他的诗歌创作无不透露着自由、灵动之气,同时也透露着美学倾向,不论是写作的对象。

对比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创作基调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个全新的诗歌流派相继在中国诗坛崛起——朦胧诗派、第三代诗人。首先出现的是朦胧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诗人,在诗。

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不同
作者简介:赵梦琪(1985-),女,汉,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