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丝路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写作 披帛和丝路文化交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丝路文化交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披帛和丝路文化交流,这是一篇与丝路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丝路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丝路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流论文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内容摘 要:披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文化,与中国服饰发展的内因相结合而流行开来的一种“时世妆”的形式.沿丝绸之路所发现的披帛,反映了丝绸贸易的活跃.敦煌、吐鲁番地区发掘的披帛与中原地区特别是唐长安地区出土的披帛几乎相同,属于同时代的产物,经历了一个相互继承、汲取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披帛;妇女;文化交流;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3-0022-08

The Brocade Scarf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along the Silk Road

LU Xiuwen1 XU Huizhen2

(1. Information Center,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2. College of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brocade scarf (a piece of long brocade cloth covering over the back of the shoulders) is a kind of popular clothing introduced to China by West Asian cultures by way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stumes. The brocade scarves found along the Silk Road reflect the prosperity of the silk trade that flourished in China’s past. The scarves discovered in Dunhuang and Turfan are nearly identical with those discover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especially in Xi’an (namely Chang’an) in the Tang dynasty. They belong to the same historical period and he undergone a similar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tual inheritance and assimilation.

Keywords: brocade scarf; women; cultural exchanges; Silk Road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敦煌在古代曾经是国际都会,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是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居住区域.为此,研究敦煌服饰,必须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通过比较研究,找出服饰内容和形式方面所受到的多种文化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具体来源、路线、内涵,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挖掘出敦煌服饰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形成将服饰与中西文化交流结合起来研究的意义.

本文利用敦煌壁画图像数据,并与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河西、中原出土的文物相比较,以期对敦煌和域外不同时期的妇女装束进行探讨.文章的重点是敦煌妇女披帛的发展及溯源问题.

一、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披帛图像

敦煌壁画中妇女帛饰,可分为二类:一披帛,二裹帛.

披帛,是由一条细长的帛搭于颈.有的搭于肩臂,垂于胸前,或长至膝下,是为“臂绕巾带”.有的披帛为置于女子肩背之间的轻质罗纱披带,上面绘各种图案纹样,故又称画帛.这种披帛,主要起装饰作用,但又具有实用功能.

披帛的材料通常用薄的纱罗,也有用丝制成的.它的形制大概有两种:一种帛巾横幅较窄,但长度约两米以上,妇女常用,多将其缠绕于双臂及肘,走起路来,似两条飘带;另一种横幅宽,但长度较短,使用时裹在肩背上,亦称裹帛.

(一)披帛

敦煌壁画女供养人穿窄袖衣,露出半臂, 外披长帛,两端搭肩下垂,这种装束就是披帛.敦煌地处西北,地理位置处于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中间地带.汉代形成了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人口结构,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又先后归属诸多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居民成分更加复杂.这时西域的“窄衫小袖”外加披帛,成了妇女的常服,保留了胡人和汉人的形象,如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北壁女供养人,披帛搭肩,下着各色间裙,这是贵族妇女的常服.敦煌绢画中也有这种着披帛的妇女形象,大英博物馆藏敦煌绢本“引路菩萨图”中有披帛装饰的妇女,俄罗斯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敦煌文物藏品,其中有一幅天宫伎乐,出自伯希和编号的第117窟(敦煌研究院编号第61窟),修复后的画幅104×64厘米,画面是一身乐伎和二身舞伎像.该幅壁画中间拱门暗褐色,拱门下面以红褐色为底色,画一乐伎,裹褐色长裙,披褐色大帛巾;右面拱门在黑底上画二飞舞伎,披黑色巾.这三身像全用勾勒轮廓线[1].披帛和长裙的轮廓线描,显得细腻熟练,给人以美感.

隋代服饰在前代基础上发展变化,此时画师追求整体效果,女子多显修长,身穿高腰短襦,腰系宽带,下着裙,外着窄式披帛,代表洞窟有莫高窟隋第305、310、380、397、419窟等.第305窟南壁女供养人身着大袖衫,外着披帛.第380窟现存8身女供养人及侍从,面部不清,穿短襦,高腰系带,外加长披,裙裾长垂曳地.还有身穿窄袖小衫着披帛的女子,这是继西魏、北周之遗风.隋第419窟有女供养人多身,主人身后都有小童随从,主人头梳半翻髻,外穿对领短襦,小袖口,高腰长裙曳地,肩上搭巾,足着云头履.这几身女子,表现了其地位仅次于主人,衣裙、披帛样式与主人相同,从穿着上看是出自贵族之家.同类的又出现在第390(图1)、357窟等.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丝路文化交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丝路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海燕社助推中国和瑞典儿童阅读文化交流
11月14日下午,由海燕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瑞典——儿童阅读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活动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举办。来自两国出版、文化界的嘉宾针对中国与瑞。

刍议东西方思维和跨文化交流
摘 要:文化是一个集思想、知识、宗教信仰、道德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为一体的复杂而广泛的概念。英国的人类文化学家爱得华泰勒最早在《原始文化》的著作中提。

留学生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 中西文化交流留美幼童政策的历史背景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到中国传教为标志的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西方传教士不仅通过传教。

东南亚和巴蜀地区船棺葬窥探两地之间文化交流
巴蜀地区在近几十年来出土船棺葬墓葬160余处,年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战国晚期,时间长达1000多年。在年代相近的东南亚地区,此时也活跃着以青铜时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