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教育公平论文范文写作 基于教育公平下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教育公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基于教育公平下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这是一篇与教育公平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教育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公平论文参考文献 特殊儿童教育论文教育公平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一、研究概况

“基于教育公平下的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为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文件号川教函〔2014〕446号).参和研究的教师共12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6名,中学二级教师3名.这12名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有丰富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经验.该课题作为省级课题研究近两年来,初步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效果.

二、阶段研究目标

以本课题确定的“十个三要”为最终训练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体的实施计划,确定本阶段的主要研究目标为:(1)生活习惯目标:学会叠被子,起床后会主动按要求叠好被子;(2)卫生习惯目标:学会洗手,饭前便后会主动洗手;(3)学习习惯目标:学会自己摆放文具,下课后按要求摆好文具;(4)活动习惯目标:会跟随队伍有序行走,按要求跟随队伍整齐前行,课间操时能站在指定的位置做操.

三、阶段研究内容

1、听障儿童、智障儿童叠被子教学研究;2、听障儿童、智障儿童洗手教学研究;3、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课后文具整理教学研究;4、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课后三要”教学研究.

四、阶段研究活动

(一)找准 “面”;(二)找准“症”;(三)集体准备,商讨实施办法;(四)对“症”下“药”.

五、阶段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基于教育公平下的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预定的阶段研究任务已经完成,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实验以下不仅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了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强化,不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渐消退.而且课题研究实践,对教师素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特校的教学改革也添了新的内容.

1、促进了“导行为先”策略在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的应用和实践.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来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我们对普通儿童实施德育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初期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遵循“知—情—意—行”这一顺序进行教育,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不管老师你如何强调,过不了多久,不好的行为习惯又开始发生;老师讲老师的,他仍然按他自己的做.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认识能力、情感体验、行为动机都比普通儿童发展迟缓.表现在语言接收能力差,不能理解对方说的话;情感体验不深刻,高级情感发展缓慢,有的甚至不能形成高级情感,集体主义感、荣誉感、责任感不强甚至没有;行为动机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目的性,其动机主动性、稳定性差,很少能积极主动的去决*某一件事情.由于研究对象具有这种特点,很难从“知”这方面下手训练,而且训练进展相当缓慢.经过课题组研究讨论决定,把顺序倒过来,从“行”入手,采用“导行为先”的培养策略.在教“行”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知、情、意”.这种以“行”为先的教学策略,避免了以前教师“反复讲”“讲得多,做得少”而导致的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学生正向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比以前好;2、促进了“个别教育”在特殊儿童行为习惯训练上的实践和探索.个别化教育指在目前我车的教育条件下,教师为某个学生制定的旨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备课、上课的因才施教计划.课题组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决定使用个别化教育方法,合理选择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增加(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塑造、代币制、模仿疗法等行为改变技术对研究对象实施行为习惯培养.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育中“一刀切”、“齐步走”的要求导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3、促进了特殊儿童行为惯监管模式的探索.在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育训练占很大的比重,但监管过程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过去在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由于任务分配未细化,监督管理的任务就落在班主任身上,科任教师协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往往事情较多,面对班级学生也较多,往往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科任教师由于多班课程,面对的学生也多,加上没具体要求任务,有时候也就“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力度肯定不够.最终的教育就成了“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到最后本该有的正向行为很快消退了.经过课题组讨论研究,决定建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会成员和班干部为补充,送教上门为延伸的监管模式.很快学校“行为训导员”、“互助一帮一”、“教育走进家”的监管团队,从教学时段、生活时段、家庭休息时段对学生正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的运用在特殊儿童正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阶段研究效果

1.学校变化

校风明显好转,学风明显好转,寝室、教室、 体卫生情况得以好转.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和训练,教室变得更加整洁了,文具摆放有序.同学们会在老师的组织下,主动去洗手间洗手.课间操和就餐时排队有序,没有乱跑的了.整个校园光从外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2.教师变化方面

(1)教师素养明显提高,对待工作、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始转变.本阶段的研究,使教师们在特殊教育理论上有了新的收获,对特殊儿童心理学、行为改变技术、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方面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具体的实践,老师们面对工作和具体教学中的问题,思考的角度更多了,并会主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2)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的团队合作力得到提高,找到了成就感.在本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开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明确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学会了进一步的和人合作,小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3.学生变化方面

(1)学生的自理能力得提高,一些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大部分同学学会了按要求叠被子、洗手、排队、摆放文具.一部分同学学会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2)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增强.通过学习过程中每一次进步得到的表扬,班级、学校各种优秀评奖活动中得到的表彰.大部分同学渐渐的知道了“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得到表扬”.有的同学会问老师,“老师,我今天叠被子了,我好厉害吧等”“老师,今天我们班会得小红旗吗等”这些现象表明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坚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也增强了.

4.家长的变化

对学校的看法开始转变,对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和欣慰.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家长都记在心里,教师、学校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看在眼里.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实践,大多数家长改变了以往对学校的看法.有的家长说,以前我把孩子送进学校来,就当是送进孤儿院、托儿所,没指望学校对他有特别大的改变,没想到从他入学到现在改变这么大.尤其是近半年来,他学到了不少东西,更爱卫生了,能自己叠被子了.学校所教给他们的东西都是很有用的,给我们家庭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希望他能学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能够独立生活、生存,我们就放心了.(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公平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哪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
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逐渐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改善。可是,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

弟子规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合
摘 要:《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对于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此,很多学校都逐渐开始组织开。

对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对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在我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后,,我们对为了巩固“十一五”、 “十二五”德育科研成果,强化德育工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