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独孤家族论文范文写作 独孤与和独孤家族对中原文化的接受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独孤家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独孤与和独孤家族对中原文化的接受,本论文可用于独孤家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独孤家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独孤家族论文参考文献:

独孤家族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使得南北朝以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对抗逐步演变为文化认同和融合,这表明北魏孝文帝的民族文化融合政策彻底巩固下来.作为北魏“勋臣八姓”之后裔,唐代政治家和文学家独孤及的文化认同行为表现为对独孤家族的家谱建构和血缘追溯、表现为对中原儒学思想的讨论和接受.独孤及特异的“嗜琴”行为艺术和文学制作以及独孤家族其他成员对汉文化各有所取的文化现象表明,以独孤家族为代表的北朝世族入唐以后的文化认同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强化.

关键词:唐代;独孤及;独孤家族;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2-0145-04

一、独孤及对独孤家族的谱系建构和血缘追溯

独孤及,河南洛阳人,盛唐和中唐转折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旧唐书·韩愈传》中说“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①.其门生权德舆、赵璟、梁肃诸人分别成为中唐贞元时期的政治和学术核心人物,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对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之文学创作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然而,“作为文章,律度当世”②的独孤及其真正的文化身份却是一位从北方民族文化系统融入中原文化系统的士人.《新唐书》和《元和姓纂》等著述均有独孤氏民族和世系的记载,而独孤及为其父独孤通理撰写的《唐故朝散大夫颍川郡长史赠秘书监河南独孤公灵表》;同样的世系记述尚见于独孤及为其叔父独孤屿、大姐郑夫人撰写的《唐故大理寺少卿兼侍御史河南独孤府君墓志铭》和《唐故亳州刺史郑公故夫人河南独孤氏墓版文》;再见于梁肃为独孤及二姐李夫人撰写的《衢州司士参军李君夫人河南独孤氏墓志铭》和七弟独孤正撰写的《恒州真定县尉独孤君墓志铭》.上述之材料虽有五种,但都是独孤及和其门生梁肃所作,梁肃的叙述也是根据独孤及的撰述而转引,故而实际的来源仍是《独孤公灵表》.关于独孤氏的起渊和世系的研究不单是独孤家族的历史变迁研究,也涉及北方族群对中原文化归属和认同的问题.这方面的代表性论述有姚薇元的《北朝胡姓考》:独孤氏是匈奴屠各部后裔,作为匈奴贵族上层人物,历史上曾有汉匈和亲故事,故而其部汉化后姓刘,南迁洛阳成为河南刘氏,而独孤及本人的追祖认宗的记载并不真实,只是其文化上的一种依托和归认.何德章的《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也认同这种观点:“北族出身者伪托中原名族,冒引华夏名人为先祖,反映了他们进入中原后,面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明的民族,心理上的不自信与趋同,这正是促使他们汉化的一种内在动力.史书中的说法,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墓志中的记述,则是志主或其后人心理上的认可.当进入中原的少数族人认同于华夏,或虽没有忘记从边地迁入中原的历史,心理上却仍然自认为是华夏裔孙,历史上的少数族汉化或华化的过程才算真正完成.”③独孤及这种自叙家谱的行为姑且不论其内容真伪,至少显示了家谱作者本人愿意认为这是真的,或者作者本人明知道其中有虚诞的东西,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愿意向他的家族后裔和社会层面传达一种这样的谱系建构和血缘追溯.独孤及对家族文化的建设没有仅止谱系的建构,而在他的别篇述作更沉浸于对祖先功业的歌颂和思慕之中,《汉光武帝滹沱河结冰赋》之作显示了作者此种心迹:“昔汉光武收河北之年,驰马将进,滹沱在前;为敌所迫,当冰不坚.及军装隐辚以登岸,杀气峥嵘而塞川;意者欲定神器于兹日,彰圣人之动天.若非使不道者丧、有德者王,则水不能以造次而结,冰不能以斯须而壮;等赖王霸至诚之力,协光武至圣之德.”④今天,多种文献考古材料研究表明独孤家族是漠北匈奴后裔,其家族是随着北魏入主中原的历史进程来到河南洛阳的,与此同时,独孤家族也经历了一次文化上“走进中原”的历程,即从北魏“勋臣八姓”的军功贵族向中唐“有唐文宗”科举世族转变的历程.

二、独孤家族从军功贵族向科举世族的转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针对包含“勋臣八姓”在内的代人贵族,实施了改汉姓、禁胡服、胡语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勋臣八姓的生活习俗被强制改革,其文化水平逐步向汉人世家大族靠拢,尊儒崇士的家族文化进一步形成.独孤家族作为北魏勋臣八姓也显示了这种转变,考察《独孤公灵表》,从北魏独孤罗辰迄始,关于独孤家族的列祖列宗的记载不但有具体的名字,同时也有其具体的爵位,甚至有简单生平事迹的介绍,这表明此其后的家族史记载是真实可靠的,而这后半段家族史的记载也表明了独孤家族学习汉文化的过程:“廷尉生稽,字延平,善左右射,学究金匮之奥等时新定律令,慎选廷尉,征公拜焉.再世为法官,俱以廉平不苛显名,当时荣之,加镇东将军,薨谥曰文.”“太尉生冀,字希颜,以博学侍讲”,种种历史细节显示独孤家族逐步汉化的历史脉络.

随着隋唐帝国的建立,北魏勋臣八姓之后裔对汉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并没有戛然停止,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下,以一种更为平和的节奏向纵深发展.以独孤家族为例:独孤及在《灵表》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公刚方廉清,贞信宏宽,德厚性和,与四时气侔.非天下之直道不行,非先王之法言未尝言.等读书观忠孝大略,不索隐赜;属词止乎礼义,不止咏情性而已!”这段叙述表明独孤通理完全以儒家的道德要求来作为自己人生的行为准则.“太极元年,诏举文可以经邦国者,宣劳使源乾曜以公充赋.时对策者数百人,公与荥阳郑少微特冠科首,起家拜同州郃阳县尉.”在此,作为勋臣八姓之后的独孤通理以“文可以经邦国”及第,走的是科举入仕的道路.独孤通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也依照儒家政治*和道德操守规范自己:“初公为御史,尝以直忤吏部侍郎李林甫.是时林甫当国,常欲骋憾于我,而五府三署,每有高选,群公皆昌言,称公全才,且各以臧文窃位自引,由是得免于咎.然十年再迁,而位不离郡佐.或劝公卑其道,可以取容于世.公曰:‘可卑非吾道也.屈伸天也,非人也.人其如予何?’”在此,独孤家族早期那种孔武刚健之气转换为一种儒家的刚方廉清之气.独孤及就是在这样的浓郁儒学文化家庭氛围中长大成人.梁肃的《独孤公行状》记载说,“公天生懿德等发为诗文,得大易之中,诗人之正,邈乎其不可及已.七岁诵《孝经》,先秘书异其聪敏,问曰:‘汝志于何句?’公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是所尚也.’后博究五经,举其大略,而不为章句学”,“其茂学博文,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垂训之事,不行于文字”⑤.由此可见,独孤及自幼即有以弘扬儒道为己任的社會抱负,非但如此,他更有进一步对儒家理论的创新和转化,这表现在他以道证儒和以佛证儒两个方面的讨论.首先谈一下独孤及如何协调儒道二者之间理论差异,梁肃在《独孤公行状》一文中评价独孤及文章内容时说:“陈黄老之义,于是有《对诏策》.”⑥其试策文是理解独孤及道学思想的重要史料之一,同时也是独孤及弥逢儒道之差异的重要述作.《对诏策》云:“臣又按《道德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常有司杀者杀之,此不争善胜之应也.文宣王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此不言善应之验也.《周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此正直如绳之效也.《经》又云:‘居善地,心善泉,与善仁,言善信.’此平易如水之证也.”此处用《论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和《周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对《道德经》的问题“不争善胜,不言善应.正直如绳,平易如水.常务斯道,何往不臻?”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居善地,心善泉,与善仁,言善信”进行互释,完全泯灭了二者理论上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了儒道二经在理论层面的相通之处.由此不难看出独孤及合和儒道,以道证儒的思想.其次,独孤及的佛学思想同样也显示这位中唐儒者以儒学诠释佛学思想的理论路径.中唐时期,佛学分南北二宗,北宗大师神秀认为人的佛性就像镜子沾染上灰尘,需要“勤拂拭”,才能“尘尽明现”“无所不照”,这种修持方法就是佛徒必须坚持长时间坐禅而使自我心性逐渐觉悟,达到“明心见性”境界,人们通称为渐悟.神秀大师虽说也有“顿超佛地”之论,但在方法上主要还是取“时时勤拂拭”的阶渐修禅方式,这和儒家所谓“苟日新,新,又日新”在理论层面更多契合之处,这正契合独孤及对佛学理论的儒学先验期待.

结论:关于对写作独孤家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独孤家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常熟翁氏家族的精神文化
【摘 要】 本文认为,常熟翁氏家族作为明清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世家,其独特的家族精神文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以藏书为业的读书文化;以文学传家的艺。

原野孤马
它踱步的姿态,使它成了马中的“思想者”。它从此离群,不再有家族,不再有长辈,成了一匹东非沙漠中的孤马。危险,却自在。事情发生在非洲东部,一大群。

荒郊孤狼vs风口群猪
市场就是这样,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守住你的细分市场,突出你的特色,一定会有收益。200多家都被淘汰了,剩下的凭什么生存?就凭专注,盯住细分市场。

在笔墨里孤勇生长,自成竹林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纸窗粉壁,日光月影,郑板桥将竹之倩影从眼中收纳到胸中,再从胸中释放到手中。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