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机理论文范文写作 生态批评的中国机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机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生态批评的中国机理,该文是关于机理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畜牧杂志生态经济论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中国生态批评在中西生态文明的交流中生发,与西方生态批评构成了平行研究的共生关系.在生态性与审美性的耦合中,鲁枢元等学者初成了生态诗学,显示了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自觉.中国的绿色审美范式较之西方的绿色阅读范式,避免了生态诗理和绿色诗律的缺失,实现了生态性与审美性的平衡.中国生态批评虽形成了新的空间,然尚需寻求表征整体甚或总体空间的范畴,并以其为坐标,形成网格化的空间分布,进一步促进学科的体系化.

[关键词]生态诗学;绿色审美范式;生态批评空间

[中图分类号]I06;Q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3-0078-07

一、中国生态批评在中西方生态文明的交流中生发

自近代以来,西方学术影响中国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用西方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学术范式,诠释中国现象,使后者成为前者的确证与注脚,使前者成为后者的航标与路向.这是一种世界观和学术观方面的根本性影响,是一种更有持续性的西方学术影响中国的现象,更符合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另一种是在中国学术“失语”的想象中,成套引进西方学术话语,全盘照搬西方概念结构,形成系统的学术移植.这两种情形均造成了学术生态的“侵入”,当与植物生态侵入的后果相似,如果得以持续,中国学术恐怕真的要“失语”了.

生态批评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初成于美国,和建设中的中国生态批评学科发生了“平行研究”,而不是上述的“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要求比较诸方生态平等,互为因果,形成对生关系,在平等交流与对话中实现共生并进.

中国生态批评的生发未走前述影响研究的路子,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生态审美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牢,具备了与西方生态批评对话的家底.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养生学的元范畴,集真善益宜智美的核心价值于一体,较之西方哲人的生态存在思想和主体间性思想,更有文化整生乃至文明整生的本源性意义.天人合一的元范畴,在历史和逻辑的分形中,形成了门类多样的生态文化思想.仅就生态哲学来说吧.庄子是这样来标识天人合一的路径的:道生万物,道存万物,构成了道的生发环节.他通过《庖丁解牛》、《吕梁丈夫蹈水》等寓言,说明如何把握各种各样的“以鸟养养鸟”,即洞悉和运用各种生态活动的具体规律,实现各种生态活动的具体目的,最后“蹈乎大方”,通达自然大道与本道,把握与实现世界的整体规律与整体目的,从而形成以天合天的道的回升环节:最后在至人、圣人、神人的逍遥游中,达成与道整体合一的天人整生环节.庄子天人合一的逻辑路径,具有原型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成为中国人与天同生、与天竞生、与天共生、与天整生的实践路径,衍生出了多学科的生态和谐思想,构成了网络化的生态文化,推进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态文明.正是这种生态文明,既成为中国生态批评生发的丰沃土壌,又成为它与西方生态批评进行对话的学理支撑.

二是中国生发生态批评,有着现实的内在需求.如前所述,在中国漫漫的天人合一中,天人同生是主潮,然现当代以来,形成了天人竞生的环节.垦荒种粮、围湖造田、大炼钢铁、资源消耗型经济模式,国外境外以及国内东部高污染产业转移,全球生态灾变的循环,凡此等等,生发了天人对立的生态关系,直接造成了国人及其所处自然的生态危机.借助生态批评,唤醒国人的生态意识,重回自然怀抱,再造天人同生,进而步入天人共生与天人整生,成了时代的呼唤.这样,中国的生态批评,也就成了一种自觉的生态审美文化内需,而不是一种外来的被动的文化影响.

三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规约.生态批评作为全球性的文学、艺术、科学、文化批评现象,早已突破了影响研究的线性因果的同质化的依生与竞生模式,形成了多元耦合的共生模式.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比较双方或诸方对生,互为因果.其次是跨文学比较,即文学还可以与艺术、科学、文化比较,在双向往复中达成耦合共进.三是平等比较,比较诸方互为主体,和谐并生.前两重意义,创立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已有透彻阐释,且成共识.后一种意义,是中国学派对平行研究的深化与生态人文化,是中国学派消化吸收美国学派后的再创新.王宁教授指出,既研究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影响的关系,扩大比较研究的文本,又“平等对待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揭示文学与它们在起源、发展、成熟等各阶段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①近20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开展了以沟通、对话、尊重、理解、共建人类多元文化为宗旨的各种学术活动”,“促进互识、互补”,“以求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②乐黛云教授更直接提出了比较文学的人文精神:“这种既保障对个人的尊重和个人的平等权力,同时又要求个人有同情和尊重他人的义务,既保障不同个人——社群——民族——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又要求彼此对话、商谈、和谐并进、共同发展”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③生态批评的文化功能要求,与平行研究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和谐共生,有着意义上的相通,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乐黛云教授和王宁教授的主张,也就自然地影响了中国生态批评的态度,并从本民族的生态文学、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出发,和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以建构民族性、世界性、时代性兼具的中国生态批评学科.这样,中国的生态批评就不是“舶来品”了,更不是西方生态批评影响中国了,而主要是中国学人理论自觉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学者通过留学、参加和举办国际会议、任职国际学术团体、参与国际课题研究以及邀请国外及境外著名学者来中国大陆讲学等众多平台,实现诸如中国文学、诗学、美学、哲学与世界各国相应相关学科的平行研究、平等比较、平和相生,努力创造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的和谐共生环境.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美学学会举办的国际会议,包括2010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学术会议,均把环境美学作为重要的议题,均邀请中国学者参加.像山东大学的周来祥教授就曾任国际美学学会和国际比较美学学会的执委会委员,多次在国际美学会上作题为“中国和谐美学和中西比较美学”的学术报告,践行了包括生态批评在内的中西诗学、中西美学的和谐比较.又如近年来,中国举办了多次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仅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就于2005年和2009年举办了两次这方面的会议.其中2009年的会议主题是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美国学者阿诺德·柏林特、加拿大学者艾伦·卡尔松、芬兰学者约·色帕玛等世界环境美学大家与会,中国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生态批评专家与他们进行了平等的讨论.这于中国生态批评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的和谐共生很有意义.再如,国学功底深厚的徐恒醇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去德国访学,在中西生态审美文明的融会中,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生态美学》,为中国生态批评的生发提供了理论参照.

结论:关于对写作机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机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探究农村生态旅游管理中国特色化机制
摘 要:文章对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内的中国特色化机制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转型下的农村生态旅游模式的发展前景,得知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

论奥康纳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

生态导向的中国特色城镇化路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其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首先介。

生态批评视域下老人和海
摘要:《老人与海》是一个简单但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故事。这一个伟大的作品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老人与海》中的社会、自然。

论文大全